江西主题美术的创作发展与推广研究
2019-12-12王燕朱洁
王燕 朱洁
摘 要 本文认为江西近现代的主题美术创作,从历史的演变到多元化的创作,对主题美术创作尤其是江西的美术界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具有新时代的使命的意义和价值,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关键词 江西主题美术 红色文化 发展与推广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1历史的演变——江西美术的创作与发展
江西美术的发展历程大致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解放时期( 1949年至1957初)。中国国家博物馆以1951年的“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纪念展览”为缘起进行了第一次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活动,这一主题性美术创作探索的初步展开带动了各省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主题创作热潮,对20世纪的中国新兴艺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江西的美术创作在解放时期带有明显的地域和历史特点,即“红色美术”,红色美术作品的特点:在构图上突出领袖和英雄人物;造型上具有明显的舞台化倾向;“红、光、亮”是色彩运用的典型特征。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内容有表现激昂的历史事件、火热的现实生活、工农大众艰苦的斗争生活。江西解放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南昌起义》(莫朴)、《南昌起义》(黎冰鸿)、《烈士永生》(彭友善)等。
第二阶段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江西各地美协组织相继建立,“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成为美术创作的指导思想。年画、连环画及宣传画为主流的五十年代初期,绘画表现内容多为土改、民兵建设、工农联盟、苏区革命斗爭。中国画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由文人雅赏转向现实生活,《井冈山全图》(梁书)、《大井毛主席故居》(吴齐)、《历经人间劫》(胡献雅)等代表作品应时而生。江西省博物馆和南昌革命烈士纪念堂陈列的需要,革命历史画创作活动成为江西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内容。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极大地改变了美术的社会文化地位,传统艺术被打压,“三突出”、“红光亮”、“高大全”的原则逐渐成为指导文革艺术的重要标准。在这种艺术服务于政治的统一思想下,也产生了一些与大众有别的优秀力作,有如刘春华的油画作品《毛主席去安源》和候一民的《毛泽东和安源矿工》成为了经典传颂作品。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江西美术的前期工作突出纠正“文革”混乱局面的特点。创作革命题材的艺术家突破了文革时期创作的限制,以社会责任感还原了真实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从版画创作的兴盛和群体崛起开始,红色历史题材的中国画和油画创作也推向新高度。八十年代中期后,江西主题美术摒弃掉以往惯用的“英雄叉腰高扬的姿势”、“战争激烈的硝烟场面”等创作模式,表现方式向更宽广的深度渗透。原江西美协主席蔡超创作了大量红色主题性作品,如《游击队员》、《陈毅出山》、《赣南游击战组画—转战》;1983年马宏道的油画作品《难忘的岁月》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及1987年万国华、朱咏的版画作品《军旗从这里升起》获“纪念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等等。从90年起,社会正式进入了全球化语境时代,文化以多元的形态涌入生活。新时期的江西主题美术创作出现马宏道、蔡超、蔡鸣等一批优秀艺术家,以精湛的艺术语言歌颂生活、英雄、歌颂党,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不负时代的优秀作品。
2多元化的创作——江西主题美术的图式与表达
2005年,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影响下,江西主题美术创作全面启动。此后江西省成功举办了《赣籍将军百战图》、《俊采星驰——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2018年下半年度省文联红色题材瓷板画等主题美术创作活动。近五年来举办的主题美术创作展览共计14次,国家及省一级组织对红色主题创作的引导相比其他美术创作更为关注与支持,红色主题美术创作无疑成为当下的主旋律和重头戏。对于艺术而言,带来的是更加自觉和向本位回归的变化,乃至观念和审美情趣都在随之改变,美术创作者开始关注材料和形式创新的艺术语言表达。
2009年国家实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江西画家蔡鸣选择了《方志敏与可爱的中国》这一创作主题,完成大尺幅油画作品《方志敏—1935.1.29》,再现了方志敏在怀玉山被捕的历史场景。画面的雪地中,紧握着枪弹的国民兵盯着画面中央的方志敏和几名受伤的红军士兵。作者将整体画面控制在灰冷色调,用大面积雪和弥漫的硝烟渲染出残酷及恶劣的战争环境,方志敏虽然被捕戴着脚镣和手铐,但他高大的身躯和坚定的眼神凸显出一种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这幅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原则下,通过细腻而又质朴的表现手法传递出的革命精神,是蔡鸣对革命英雄无比的赞誉与敬意,彰显了现实主义主题创作的艺术魅力,使人每每为之感动与震撼。
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色记忆》系列瓷板画诞生。《红色记忆之井冈山》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创作背景,并描绘了一个宏伟的革命历史遗址。在《红色记忆之延安》这幅画中,毛泽东穿着简单,坐在洞穴前的空地上。画中左侧是具有浓郁西北地方特色的碾磨。右边是一棵老陈的枣树,墙上挂着红辣椒。画中长满老刺的枣树具有革命性的象征意义。
2016年8月,由12位江西画家创作完成的红色主题国画成果《万里长征新画卷》在北京中国文联文艺之家展出。作品尺幅寓意深远——长80米为表示纪念长征出发80周年,高1.1米寓意中央红军长征曾途经11个省。作品多以笔墨为主,山石厚重、云泉深邃,整幅长卷按时间顺序,通过穿越时空、地域、气候、季节等要素的方式,再现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战役事件沿途的山水风情、城市新貌和重要旧址等。“这幅长卷是江西美术界创作的一个奇迹,是江西重要的美术长卷”,许多观众在观看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画家们用艺术语言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以此激励后人,这种深入生活的艺术成果使得观众欣赏完80米画卷后仿佛真的一步一步地走过了一遍漫漫长征路。
2018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之际,长33米、高0.7米的宜春重大红色题材版画长卷创作完成。作品构图宏大且神态各异,或动感强烈,或造型独特,充满张力和对比。如“秋收起义”以排山倒海的暴动场景衬托和凸显特写下青年毛泽东身上透出来的果敢与坚定,这是以动写静的手法;而“袁州会议”反之以静写静,尽管背景中的会议人员虽然或坐或立,面部表情或欲动又止的肢体语言反映了内心的躁动与焦虑……画中再现秋收起义到新中国成立的22年武装斗争,一览之下,波澜壮阔而又凝重的历史面貌扑面而来。
21世纪的江西主题美术与改革开放初期最大的不同在于艺术家们摆脱了单一的表达方式,在创作主体上呈现多元化结构。作品的图案以视觉语言的形式向观众传达了一段历史语境或历史形象,是一个民族历史记忆的不断觉醒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江西主题性题材的美术创作,正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的“时代诤友”。
3使命与担当——江西主题美术创作的当下意义
江西主题美术创作讴歌近百年来变革取得的丰功伟绩,但歌功颂德并不是它唯一和全部的艺术功能。当下各种美术思潮纷至沓来,新时期的美术使命: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我们这个时代的美术精神,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艺术走进人民是当代美术和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历史担当。在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形态转型中,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着时代印迹,载入中国美术史册,特别是在当前多元文化并存,多种价值观粉墨登场的情况下,积极提倡引导中国红色美术的健康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向世界展示推广我们的文化、历史,输出我们的价值观,这是当代主题性创作必须承担的责任。江西主题美术创作可以在创作者、艺术本体和教育方面做如下的推广工作。
创作者:主题美术创作对作者要求严苛,仅具备艺术技巧和知识远不足够,需从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立场去思考与评价主旨、题材对象、语言方式及表达效果和作品功能与社会效用。不仅如此,江西主题美术的特殊性还需作者有一双穿透历史的深邃眼光,以绘画的方式再现、研究和构成历史的具体细节去纪念革命英雄、传续红色精神。这也就是主题性美术创作能否有生命力、深刻内涵的关键之处,对于创作者来说这种责任使命和正义担当是最大的考验和挑战,这正是主题美术创作的当下意义之一。
艺术本体:在近百年的现代艺术史中,主题美术创作最具备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有现实题材也有历史题材,当时的现实题材至今成为了储藏记忆的“歷史画”。江西的主题美术创作不仅具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意义。当下的主题美术承载的是艺术的复兴,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和民族精神的表征。江西主题美术活动的开展不仅服从于国家文化规划,也是构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气派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举措;用艺术语言讲好江西故事的战略。这在当下以至未来,在多元化艺术格局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与责任担当。
教育:多元化艺术语境下,民族文化在主题美术创作的记载与重构中得以传承发展。主题美术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在建构正确的历史观、认识民族文化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有效的价值。江西主题美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优秀文化思想及价值取向的教育推广,关于当下文化的“转换”与“传播”工作,教学上可以将资源整合到现代美术教育课程中。以体验为导向的红色美术资源课程开发起到丰富红色美术教育功能的作用,着眼于多学科教育需求去培养红色教育的潜能。今年春季江西省在各省级学校开设红色文化课程,成为首个红色文化教科书,教育理念将贯彻于教学的各个学科,促进学生思想水平、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全省第一所高校“立德树人馆”在江西外国外贸职业学院建成。采取现代科学技术,将知识、兴趣、互动集于一体进行整合,使师生对江西红色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有着密切而多角度的理解。
4结语
江西的主题美术一直在寻求自身的发展,有其自己探索的轨迹,所展示的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引导观众了解美学历史,将其时代意义与精神层面联系在一起,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是我们当下的使命与担当。主题美术它需要哲学家的智慧,历史家的情怀,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工匠的技巧,在创作中发挥文化的传承与引领作用,主题精神借助艺术的美学逻辑变得不朽与永存。历史是人在时空中的表现,而江西主题性美术创作正是这一精神留痕的艺术存在,这种使命担当存在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对一个民族历史记忆的不断呼唤和有力延续。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江西主题美术创作的规划发展与推广研究”(项目编号:YG2017145)。
参考文献
[1] 陈履生.红旗飘飘——20世纪主题绘画创作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2] 张晓凌.记忆与民族史诗——中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
[3] 徐涟.艺术,建构历史与人自身——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关术创作工程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