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产业集群服务域建设信息技术专业群

2019-12-12招启东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21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计算机

招启东

[摘    要] 加强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举措,是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优质发展的核心环节,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江阴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江阴实施新兴产业“445计划”,围绕地方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逐步建立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龙头的信息技术应用专业群,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关键词] 地方产业;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群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1. 085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21- 0210- 02

1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简介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分别由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计算机平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数码照片艺术处理方向)2个专业4个方向组成。在学校专业群建设规划中,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是学校“十三五”期间发展的一个重点专业群,目前专业群内在籍学生415人;近三年年均毕业生72人,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98%,对口就业率92%,本地就业率86.6%。

专业群(核心专业)负责人江苏省特级教师邵鹏飞同志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30年,具有软件工程硕士学位、正高级讲师职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1个,并已结题;近三年有4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2014年指导学生获24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省职业教育教科研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心组副组长,无锡市中小学邵鹏飞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群内各专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计算机应用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是我校“国示范”建设重点专业之一;2014年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开设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且连续招生三年。

团队教师获24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省级技能大赛、两课评比获奖达20余人次,指导学生在省技能大赛中获奖达21人次。

计算机工程系目前实施了以“校企联动、五岗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在与江阴现代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的“前店后厂”校企合作项目、与无锡夸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信软工作室”校企合作项目中推行校企联合招生、校企一体化育人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两个项目分别于2013年、2016年评为无锡市校企合作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示范组合;计算机应用专业从2014年始分别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开展了中职——本科“3+4”现代职教体系的试点,成效显著,第一批学生70名将于今年参加转段考试。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于2015年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2      专业群建设基础与现状

2.1   专业群综合实力强

2.1.1   贴合地方经济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中计算机应用专业为省品牌专业、省示范专业、省课改实验点,连续招生20年;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专业,是贴合当今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机遇的一个朝阳专业,更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已连续招生3年,今年已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申报“3+3”现代职教体系的分段培养。目前的专业群中专业组合科學、结构稳定,更加适应了群内职业岗位迁移;专业群与地方产业中的现代制造业、新兴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紧密对接,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2.1.2   师资力量雄厚

专业群内目前有专任专业教师19人,外聘教师6人,在籍学生415人,专任专业教师与学生比为1∶21.8,群团队师生比为1∶17;群专任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本科以上学历100%,硕士以上学位8人,占42%;高级以上(含高级)职称8人,占42%;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5人,占17%;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相关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14人,占73%;兼职教师占群专业教师的24%,兼职教师均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其中3人具有高级职称,占比为50%。团队中19人均参加过省级以上培训,其中3人参加过国家级培训, 5人出国参加过培训,具有先进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培训经费达到教师工资总额的12%。

2.1.3   实训资源优越

学校围绕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于2015年建设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有软件设计、数据库技术应用、网络综合布线等实训室;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建有绘画、基础造型和摄影摄像实训室。专业群内建有网页设计制作、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等共享实训室9个。专业群实训设备总值达到432.4万元,人均达到1.04万元。实训场所内所有计算机均通过校园网与因特网相连,全部符合数字化教学环境。校园网实现了千兆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专业群内计算机数量达640台,完全满足实训教学和管理需要;学校建有计算机应用专业国家共建共享精品资源平台,凤凰创壹虚拟信息实训平台,每个师生都开通了教学账户;建有ERP学习中心,全部开通了教师教学空间和学生学习空间。计算机工程系配有计算中心,派专人负责实训室日常运行、维护,所有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各实验实训室利用课时近三年平均达896课时/学年;根据专业群内专业和课程设置,实验实训室共享率达64.3%。

2.2   专業群人才培养特色明

2.2.1   坚持服务地方产业

无锡市江阴“十三五” 规划纲要中指出:“将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将江阴打造成为全省范围内的创新转型先行区、特色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区。”在2016政府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瞄准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启动江阴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以上,省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在学校专业群建设规划中,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是学校未来几年发展的一个重点专业群。经过调研,我校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在学校专业群建设规划的框架下,构建思路清晰,群内专业定位明确,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2.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群内各专业均已根据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和调研成果,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讨后制定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经江阴市教育局审批后实施。各方案能够体现产业岗位细化新特点,兼顾了群体的发展;专业群实施了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切入点的“校企联动,五岗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项目中推行校企联合招生、校企一体化育人等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校围绕专业群培养目标,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突出职业精神培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全面发展与多路径成才、终身发展搭建“立交桥”,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先后开展了中职——本科“3+4”、中职-大专“3+3”现代职教体系的试点,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贯彻推行“理实一体,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切实加强校园计算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九个“一”活动项目为主线,普及计算机知识,形成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同学们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同学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强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计算机工程系每年举办计算机科技文化节,人人参与校级信息技术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

2.2.3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计算机工程系每年开展专业调研,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专业群职业岗位的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各专业既具有自身特色,同时具有一定的共性,在专业群平台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中得到了体现;群内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围绕服务江阴地方现代信息技术经济发展的特点,构建了“群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目前有“图形图像处理”等群专业平台课程5门,占各专业课程门数比例达到48.67%。校企联合开发4门专业群校本课程,编制4门校本课程教学标准,其他课程严格执行已有省课标的课程标准;专业群选修课程开设比例为85.71%。专业群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库,已有国家精品课程资源1套、市级精品课程资源2门。专业群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2.2.4   推进校企合作育人

系部在学校指导下,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校企共建“工作室”为核心的校企合作思路,使得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明显缩小。坚持从行业企业聘请高技能的能工巧匠到学校参与教学、开设讲座等;校企共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对口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2.2.5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系部通过校企技术服务“110”平台,建有“联帮电商”“零壹软件”两支技术服务队。由信息技术专业群的骨干老师带领学生,利用课外业余时间,不定期为地方IT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软件开发、平面广告图文设计、商品图片处理、网站维护等多个项目的技术服务。计算机工程系的实训基地设备设施还承担本地区行业部门或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以及相关行业的培训项目,承接了高技能人才、退伍士兵、成人教育的相关培训,并与地方合作单位举办了多期现代办公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三年共计培养收入达58万余元。

3      结    语

江阴中专将加强学习调研,梳理学校内涵发展优势,总结周边先进学校发展经验,抢抓机遇,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创新学校发展机制,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发展环境,整合资源打造品牌。面向地方信息产业化集群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的实际状况,深化改革,建设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提高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