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北京的冰上运动

2019-12-12谈金铠

北京纪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冰场拖拉滑冰

谈金铠

冰嬉

冰嬉又称冰戏,是中国古代冰上运动,宋代已盛行。满清入主中原后,将他们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冰嬉也带入关内,其内容丰富多彩,呈一代之盛。由于清政府将滑冰运动纳入军训项目,使清代成了我国古代冰嬉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皇家每年冬天都要从各地挑选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于冬至“三九”在太液池(北海和中南海的合称)表演。每逢此时,北海四周搭起彩棚,插彩旗,悬彩灯,皇帝和后妃、王公、大臣都来观赏。北海漪澜堂就是当年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等观赏冰嬉表演的地方。

表演时,按军制,每旗200人,满清八旗,共1600人(其中包括射球兵丁160人)。检阅时分成两队:一队领队穿红马褂,队员穿红背心;另一队领队穿黄马褂,队员穿黄背心。队员的背上,分别按旗籍插着正黄、正白、镶黄、镶白等小旗,膝部裹着皮护膝,脚上穿着装有冰刀的皮靴,还带着弓箭、球架等,这些均由内务府提供。冰场上矗立着三座插彩旗、挂彩球的大门。两队队员各自列成一路纵队,滑行于冰场之上,各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施展自己的高超绝技——猿猴抱桃、蜻蜓点水、鹞子盘云、紫燕穿波、金鸡独立、凤凰展翅、金蹬朝天、翻杠子、千斤坠等多种花式。从三座大门中鱼贯穿行,在晶莹的冰场上形成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清代宫廷画家金昆、程至道、福隆安所绘《冰嬉图》,将这一冰上盛况场面描绘得活灵活现。原图121cm*64.8cm,藏于故宫博物院。冰嬉结束后,按着参赛者表演的难度取三个等级的优胜者,每级三人,给予奖励。头等赏银十两,二等八两,三等六两。另外,其他所有参与表演者每人赏银四两。

有位清人作的一首诗也对此进行了形象的描写:“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剑摩镜行。其疾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左足未住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有时故意作欹侧,凌虚自我随纵横。”

冰床

从明朝到本世纪初,每至天寒地冻时,就在什刹海、护城河、二闸(本名庆丰闸,是通惠河五个闸口中的第二个,故俗称二闸——编者注)等处,拉冰床活动便开始活跃起来。冰床长约五六尺,宽约三四尺,以木做成,下面装有铁条,以利滑行。床上可坐三四人,一人以绳索拖拉,跑起来如风驰电掣,于雪晴日暖之际,如行水晶宫中。有的拖拉老手,身怀绝技,即在冰床滑行最快的瞬间,跃坐于冰床之上,洋洋自得地体会片刻作为乘客的惬意。等到速度将慢下来时,他再跳下快速拉起冰床来。如此反复,别有一番情趣。历来老北京人对这项冰上活动乐此不疲,于是,许多以拖拉冰床为业者便应运而生——他们多为京郊的贫苦农民。

当时,乘冰床多是为了娱乐消遣。清朝时,王公大臣奉旨在禁园乘坐的冰床甚为精美,上有华丽的宝盖、蓬帘,可避风雪。此乃皇上的恩宠。清人张朝墉《燕京岁时杂咏》云:“奎翰冰嬉绝妙词,溜冰佳趣几人知。趋朝不畏风霜烈,御赏拖床太液池。”

清末民初,有纨绔子弟做滑冰游戏时,每于往返,皆呼朋引伴,共同出资雇拖床数只,甚至数十只,连成一串,以三四人拖拉而行,快捷如飞,煞是壮观。拖床上铺毡毯,设酒馔,推杯换盏,开怀畅饮,欢歌笑语,好不热闹。还有好胜者立于冰床之上,抛球为嬉。

冰上足球

有关冰上足球运动,清初方士奇《金鳌退食笔记》有详尽记载:“禁中人于冰上作掷球之戏,每队数十人,各有统领,分伍而立,以皮作球,掷于空中,俟其将堕,群起而争之,以得者为胜……高宗有御制冰嬉赋。”说明这种冰上足球比赛,皇帝是观看过的,才能如此明白地写出。这种冰上足球最初是作为一种军事训练手段在军队中进行的,后来流传到民间。1920年代,在什刹海和护城河上还时常有老百姓在玩这种冰上足球。

打滑挞

打滑挞也是清代冰上军事训练项目。在滴水成冰的季节,选择一块比较合适的地方,用水浇地,堆成一个三四丈高、莹滑无比的坡形冰堆,然后让身体矫健的士兵穿上特质的带毛猪皮鞋,从坡上挺身直立滑下,能顺利滑到地面而不摔跤者为胜。这种运动,要求参赛者具有很高的身体平衡能力。

民间溜冰运动

至于民间溜冰运动,既没有冰场,也没有专业的冰鞋。在鞋上绑一块木板,板上安两根铁条,简易的冰鞋(俗称“凌鞋”)就已完成。人们将木板紧紧扎在鞋上,便能够在冰面上如履平地。据称,有擅长滑行长跑者,参加28公里竞赛,脚绑“凌鞋”,由朝阳门起步,顺着通惠河,转瞬间便溜到了通州,还买了几个糖火烧,带回了一罐酱豆腐——以示自己跑了个来回。这个说法可能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溜冰的人们,确实是老北京冬日的一景。

冰嬉在我国历史悠久,到了清朝更是达到鼎盛时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了新式滑冰的时代。当年活跃于北海五龙亭、中山公园筒子河等处天然冰场的,绝大多数是大中学校的男女学生。他们充满青春的活力,身着活泼的運动装在冰场上风驰电掣,做出各种优美姿势时,脖子上围的长围脖也随风飘动……虽然在寒冬腊月穿着单薄的衣裳,却丝毫挡不住他们酷爱滑冰的热情。

北海公园、原中南海公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还举办过化装溜冰大会,选手们造型各异,在当时可谓“时代先锋”。1926年元月31日原《晨报》报道了在北海公园举办的一场化装滑冰大会的盛况:“北海公园漪澜堂前自组织溜冰场后,滑冰者与参与者,络绎于途,该堂经理广约中外人士,幻作奇装异服演出曼妙之身手,共同竞赛……故与会比赛人数达三百余名。男女各半,衣冠华丽,无所不有。西妇方面,由九人饰牛羊马或兔,令人捧腹……如斯盛会,琼岛为之生姿,瑶池为之增色,洵为北京各年冬令所未有之盛也。”

好莱坞拍摄的宋雅海妮(今译索尼娅·海妮,前挪威籍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和电影明星)溜冰影片《凤舞银冰》,当年在平安电影院放映后,可以说风靡一时。女溜冰健儿都学着宋雅海妮的舞姿,在冰场上一条腿翘起来,不停地快速打旋子,着实大出了一番风头——不过当众摔跤“献丑”者也不在少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有一位南小街棚铺的掌柜很会动脑筋,在王府井南口、东长安街路边空地上租了一块地皮,搭起了席棚,装上电唱机及彩色电灯,开设“音乐舞蹈溜冰场”,生意相当红火。

(编辑·张子乐)

kelemyt@126.com

猜你喜欢

冰场拖拉滑冰
滑冰去远方
新型装配式CO2直冷和乙二醇载冷冰场的对比研究
“雨课堂”平台用于滑冰课的初步实践
小老鼠滑冰
冰场上的“奇幻冬天”
千万不要滑野冰!
你是“拖拉王”吗
怎样才能不拖拉
自我管理让拖拉变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