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9-12-12胡瑞娇钱林红

软件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微课程教学设计

胡瑞娇 钱林红

摘 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因此熟练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相关知识十分必要。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而“微课程”将革新传统教学与教研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介绍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培养目标与教学现况,设计一种“微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然而,传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需要新的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系统地学习计算机原理以及算法设计与实现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微课程因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碎片化等优势,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教育需求,因而在国内得到了迅速推广[1]。2011年胡铁生[2]发表的第一篇有关微课程的文章中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在之后的8年时间里,微课程发展十分迅速,许多专家在其基础上研究微课程相关属性及要素,如焦宝聪[3]强调微课程设计需要注重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这些理论为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如今,高校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已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4]。针对新的教学方式,现有研究主要侧重新的教学平台如雨课堂、学习通、云班课等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而本文主要从微课程出发,以微课程设计要素为核心,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例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框架。

1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有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师们重点关注的课题[5]。在分析现有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后,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发现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无法体现学生个体差异。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地区的信息技术课程也存在较大差异。针对现有教学大纲,发达地区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简单,希望能够学习更为前沿的内容,而欠发达地区学生接触的信息技术知识相对较少,甚至从未接触过,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两者兼顾,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提高欠发达地区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面临的严峻挑战。

(2)不断减少的教学学时与不断增加的教学内容存在巨大冲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包含的内容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教学课时却在不断减少。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采用“理论课+上机课”的教学模式(36+36)。考虑到如今计算机已经普及,部分任务可以在课外完成,因此学校减少了上机课时,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后很少学习课程内容。

(3)课程考核方法不能反映学生学习能力。课程考核通常采用期末统一考试的方式,学生学习效果基本上依据测试成绩进行判断。评价体系单一,学生容易养成死记硬背等不良学习习惯,而无法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

2 “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1 传统教学与微课程教学应用实例

以《OSI参考模型》教学内容为例,传统教学与微课程教学实例比较如表1所示。

从表1对比可以得知,通过微课程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也能更好地发展自身能力,包括动手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等,而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强,学习效率也更高。

2.2 傳统教学与微课程教学特点对比分析

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一般以讲授法、问答法、启发法、讨论法、演示法为主,但在微课程教学中多运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通过表1的实例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二者的区别如表2所示。

3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微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需要让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完成任务以掌握基础知识。“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一节完整的“微课程”相关要素包括教师教学设计、系统设计、微视频、学习指导、教师反思,以及测试题、辅助资源与成果交流等。这些要素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计算机基础“微课程”教学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

3.1 教师活动

首先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主要是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以及微课程相关内容;其次进行系统设计,形成教学课件。其中,界面设计需要内容简洁、色彩协调、布局合理、美观大方、风格统一,导航链接需要清晰明确、设置合理,且课件内容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然后进行微视频设计与制作,微视频要注重视听结合,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微视频时长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10分钟以内,因此视频内容需要精心设计与编排。由于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可在微视频中嵌入一些按钮,使学生与微视频之间实现交互;接下来教师进行学习指导,按照设计内容开展教学,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作进一步完善,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2 学生活动

猜你喜欢

计算机文化基础微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