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态势稳中有进 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019-12-12曹敏陈思锦
曹敏 陈思锦
10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袁达介绍了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庆祝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四个方面的情况,并就當前中国经济形势、中小微企业融资、铁路专用线建设、天然气供储情况、中欧班列运营情况、产能转移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就我国经济运行情况,袁达重点通报了三个方面的数据。一是电力运行情况。从发电看,今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3.0%,增速较1—8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0.5%、7.9%、21.1%、5.1%和15.5%。9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回升3个百分点。从用电看,今年1—9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4%。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7%、3%、8.7%和6.3%,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地区看,全国27个省(区、市)用电正增长,其中内蒙古、广西、海南、西藏4个省(区)实现10%以上的两位数增长。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
二是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情况。今年第三季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5个,总投资3172亿元,其中审批24个,核准11个,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等行业。9月份,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个,总投资1778亿元,其中审批10个,核准4个,主要集中在交通行业。其中,审批的新建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项目,对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成渝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审批的长江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对于提高航运保障能力,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价格运行情况。居民消费价格方面,1—9月,CPI同比上涨2.5%,近几个月涨幅有所扩大。9月份,CPI环比上涨0.9%,同比上涨3%,涨幅均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从内部构成看,9月份CPI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依然明显,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猪肉及其替代品价格明显上涨,带动整体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2%,影响CPI上涨约2.2个百分点;工业品、服务价格涨幅较小,同比分别上涨0.1%和1.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方面,1—9月,PPI与去年同期持平,近几个月同比跌幅有所扩大。9月份,PPI环比上涨0.1%,同比下跌1.2%,跌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下跌5.5%—13.4%,合计影响PPI下降约1.4个百分点。
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三季度经济增速虽略有放缓,但发展质量仍在持续提升。比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4%、8.7%,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已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在回应个别外媒质疑中国经济数据时,袁达表示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站不住脚。实物量指标是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反映,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超5亿人次,收费公路交通流量达到3.7亿辆;10月1日当天全国铁路客运量达到1713万人次,刷新国庆假期单日客运量历史记录。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4%,其中工业、服务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8.7%;货运量增长5.9%,其中铁路货运量增长6.1%。这些指标,完全能够支撑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的判断。
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袁达回应,国家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发展优势不断显现。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的政治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经济优势更加凸显,有底气有能力应对外部冲击,确保经济大盘稳定。二是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我国“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降低增值税税率、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等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三是发展动力日益增强。在应对严峻复杂形势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强技术研发攻关,保障供应链安全,着力挖潜降本增效,进一步夯实了发展的微观基础。四是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国庆7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地鼓舞振奋了人心士气,充分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奋进新时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将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袁达表示,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中国经济也必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加快各领域数字化转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围绕解决数字经济发展关键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袁达介绍,其旨在通过发挥一些地区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探索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加快我国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就《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袁达表示,主要从四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激活新要素,重点试验数据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机制。探索数据高效安全流通的法规制度和机制化流程,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创新成果。二是培育新动能,着力壮大数字经济生产力,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推动农业农村跨领域融合应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用,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三是推进新治理,优化调整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探索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积极开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四是夯实新设施,不断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快万物泛在互联,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新技术新装备专业试验场所建设。
在组织落实上,袁达提出,要强化资源整合,协同推进,务实高效推进试验任务。一是明确“三张清单”,要求各试验区细化完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预期成果清单,确保试验改革任务落实落细。二是强化政策协同,依托数字经济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加大政策协同和支持力度,鼓励试验区探索地方性法规,落实配套政策。三是创新平台载体,通过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各类产业园、公共性服务平台等,强化政府引导,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多元共治。四是加强示范推广,开展试验进展和成效的跟踪监测,对成熟的政策举措和典型案例及时向全国推广,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根据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部署,综合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和已有条件,在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开展先行先试。对此,袁达还表示,将会同有关方面,指导相关省市进一步完善各试验区试验重点和工作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构建高效服务业产业体系
近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传统服务行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持续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开放,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
《指导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供给,市场导向、品牌引领,创新驱动、跨界融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总体原则,提出到2025年,努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占GDP比重稳步提升,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加强的总体目标。其中,就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明确了10方面重点任务,包括推动服务创新、深化产业融合、拓展服务消费、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就业能力、建设服务标准、塑造服务品牌、改进公共服务、健全质量监管、扩大对外开放等。为确保政策落实生效,《指导意见》还明确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融资支持、强化人才支撑、保障用地需求、落实财税和价格政策、建立健全统计制度,不断提升新时代服务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
此外,对于媒体較为关注的“如何深化产业融合发展”,袁达表示,深化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是指推进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不同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这利于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有利于发挥“中国服务+中国制造”组合效应,促进产业协同升级发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服务业与农业融合,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针对农业生产需求,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发展包括农村金融、农村科技、涉农物流、农村旅游开发、农村电商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促进农村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二是深化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助力建设制造强国。一方面,打造工业互联网,支持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由有形产品提供者向“产品+服务”提供者转变;另一方面,支持平台企业凭借其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沿产业链向制造业拓展延伸。对此,发改委将联合14个部门,印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三是创新服务业模式,加快产业链内部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创新应用,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完善服务业供应链管理、企业流程再造和精益服务,由单一服务环节向提供全过程服务转变,由提供一般服务向综合性服务转变。支持服务业企业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进行融合,推进形成服务业发展合力。
70周年成就展反响热烈
9月23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主题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整个展览按照70年的线性逻辑线展开,共有1150个历史成就条目,分别由70个中央部门和单位精心设计,展品包括1700多张图片,180多个视频,650多件(套)实物,近100个模型,40多个场景,还有20多个可以参与互动的单元。既体现了中国成立70年来的奋斗历程,又突出了党和国家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展览于9月24日向社会各界人士开放,自开放以来,反响热烈。截至10月20日,累计观展人数超过55万人次。同时,可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新华网、央视网等观看网上展馆,目前点击量已经达到390多万次。
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出台了很多“真金白银”的政策,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仍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比如,银企信息不对称造成银行尽调成本高、风险大,银行积极性不高。又比如,银行放贷过于依赖抵押物质押物,中小微企业缺少有效的抵押物质押物,且难以承受较高的担保费用,贷款可获得性较低。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重点就是通过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支持力度,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通知》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提出了六方面措施。一是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税务、市场监管、海关、司法以及水、电、气费,社保、住房公积金缴纳等领域的信用信息,自上而下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孤岛,降低银行信息收集成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地区性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是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定期推送给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机构风险识别能力。
三是创新贷款产品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立足点,逐步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的比重;对信用良好、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创新续贷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
四是创新违约风险处置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线上可强制执行公证机制,加快债务纠纷解决速度。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失信债务人开展联合惩戒,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
五是加大地方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信易贷”专项风险缓释基金或风险补偿金,鼓励根据本地实际出台更加多元化的风险缓释措施。
六是强化考核激励。建立“信易贷”统计报表报送机制、“信易贷”工作专项评价机制,从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两个维度开展评价,金融机构评价结果纳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地方政府评价结果纳入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有序推进“信易贷”工作落地见效。
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预警
保持物价特别是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基本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袁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在增强供应能力、开展储备调节、保障基本民生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增强供应能力。重点是支持生猪养殖能力建设,针对制约生猪生产的粪污处理、规模化养殖等问题,上半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7亿元,支持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9月份,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通知,2020年拟先行选择100个生猪存栏量10万头以上的非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同时对2020年底前新建、改扩建种猪场、规模猪场(户)和禁养区内规模养猪场(户)异地重建等给予适当补助;近期,拟先行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亿元,对符合条件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种猪场给予补助。二是开展储备调节。会同有关部门,于9月中下旬组织实施了三次共计3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一些地方也陆续投放地方储备冻猪肉,有效稳定了市场情绪,促进了猪肉供应的基本稳定。三是保障基本民生。年初至今,各地已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55亿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食品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针对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和物价形势新变化,袁达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价格监测预测预警,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特别是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变化的监测预警频次;明年将继续安排中央投资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并对符合条件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种猪场给予补助;指导各地认真执行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和重点群体基本生活;并根据需要及时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促进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加快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
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突出、绿色低碳优势也非常明显,推进铁路进港口、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解决好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对于促进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袁达介绍,今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国家铁路集团公司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针对铁路专用线建设存在的“建不了”“太难接”“用不起”等问题,从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维护、管理及配套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了意见措施,有效提高相关企业接入铁路专用线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摸清港口、企業和物流园区对铁路专用线建设需求,袁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铁集团等有关方面进行了全国性的调查,相关地方、企业上报了一批铁路专用线项目。根据项目运量可观、效益较好、前期工作推进较快的原则,梳理提出了2019—2020年拟推动实施的一批铁路专用线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项目建设资金以企业投资为主。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跟踪指导,及时总结和协调解决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对进展滞后的项目督促有关方面重点帮助协调推进。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有关方面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尽快打通铁路运输的“最后一公里”。
全力做好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工作
供暖季来临,对于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袁达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和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对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认真组织落实,召开全国视频会议,对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工作进行布置安排,组织各地和有关企业从实从细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供暖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建立日调度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个案问题,一件事一件事抓好落实,全力做好今冬明春各项保供工作。坚持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严格落实“以气定改”“先立后破”,多措并举有序推进清洁取暖;努力增产增供,进一步增加资源供应;督促严格签约履约,确保合同执行到位;加强组织调度,突出保障北方重点地区清洁取暖用能需要;统筹用好储气能力,发挥好调峰保供作用,确保民生用气需要;针对重大事故、持续大范围严寒天气等突发事件,做好应急保供预案,确保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同时,要求相关企业严格执行天然气价格政策。
推动中欧班列有序发展
关于“中欧班列返程空箱”有关传闻,袁达回应,中欧班列开行5年多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致力打造互联互通的重要平台,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顶层设计、谋划务实举措,积极推动中欧班列健康有序发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欧班列已从初期培育走向成熟壮大、从纷争无序走向竞争合作,成为沿线国家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成为各国了解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最直接的路径和最认同的明星品牌,被誉为“一带一路”“钢铁驼队”。
其发展成效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行规模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开行规模年均增长达133%,累计开行1.82万列,运送货物近157万标箱,联通亚欧大陆110多个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洲全境。其中,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6363列,提前实现2020年规划目标。二是开行质量显著提升。空箱状况明显改善,综合重箱率达92%。其中,去程班列基本都是重箱,回程班列从无到有,去年达到“去三回二”,今年实现了“去一回一”,重箱率也超过了80%。运营安全环境显著好转,班列平均查验率和通关时间下降了50%。三是业务范围不断拓展。运输货物品类从原来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扩大到了服装、机电、粮食、酒类、木材等,整车进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中欧班列运邮实现常态化。“门到门”运输、“班列超市”以及特种运输等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涌现,行业创新力显著增强。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有关方面,按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总体部署,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工作向纵深发展,着力打造“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国际运输通道。一是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强化安全、环保合作,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调控,扩大瓶颈环节的运输保障能力,推动通道能力与中欧班列快速增长趋势相适应,保障运输顺畅,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三是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推动运、贸、产结合,加强信息合作,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扩大服务市场,切实维护好发展好中欧班列这个“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