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为例
2019-12-12方璐
方璐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姚家小学,江西 上饶 334312)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主要是根据具体教材内容,构建教学情境,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联系教材内容,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通过故事的教育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游戏的方法,利用学生天性玩乐的特点,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数学知识的乐趣,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一、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材是唯一传递知识的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当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为学生打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画面,以此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研究解读教材内容,收集一些趣味情境动画,开展课堂教学。比如,在“小数乘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问一问,学生有没有放过风筝?有学生说:“有。”有学生说:“没有。”教师继续问:“那你们知道风筝多少钱一个吗?”有学生说:“五块。”有学生说:“我买的一个5.5元。”这时,教师接着问:“如果一个风筝6.5,那么,要买5个风筝,老师需要花费多少钱呢?”以此作为引导,带领学生分析接下来教材的教学核心,关于小数乘法的计算。这样,才能有效加强课堂互动,抓住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故事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经验浅,对于一些未知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在具体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课堂故事活动情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延伸课堂教学氛围,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比如,在“可能性”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纸盒,要求学生准备一张小纸片。让学生观察以下三幅图画,分别描述的是乌鸦喝水的故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可能已经学习过这个故事。那么,大家来猜一猜图1,图2,图3中分别哪一幅图表示乌鸦“一定;可能;不可能”喝到水,
图1
图2
图3
请各位同学将自己的答案分别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投入到教师准备的纸盒中。紧接着,教师再邀请一些学生帮助教师将纸盒的内容进行分类,以此帮助学生认识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概念。如上述图示,很多学生表示图1不可能喝到水,也有学生表示可能喝到水。这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每一件事情发生都具有多种可能性,可能会发生,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此刻,有学生产生疑问:“可能发生和一定发生,是一样的吗?”接着,教师让学生交流一下,可能和一定是否表达一样的含义,以此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但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利用游戏场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游戏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具体数学课程教育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生动,趣味的游戏教学情境,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比如,在“位置”教学中,有些学生方向感较差,对于东南西北的位置认识较为模糊。这时,教师可以先从上下左右的位置开始引导,与学生做一个游戏。由教师主导,随意说出一个位置,听到教师说出位置之后,必须要在5秒内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学生,需要表演一个节目。这时,教师说道:“从一组开始算第一行,第一列,以此类推。第5行第3列的学生请站起来?”接着,教师再让这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四、利用竞争的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课程教育中,良性竞争可以促使学生互相进步,相互督促,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良性竞争的方法,让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先将学生以4-6人为一组的形式,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由小组之间进行习题解答竞争。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出10道分数加法题,每题1分。然后,开始计时,看哪一组回答正确率最高,且用时最短的小组为获胜组。例如,学生A组题目:学生B组为:等等,每一个小组的计算题目都是不一样的。再每一组计算完毕之后,进行小组之间互换检查,是否存在计算错误的题目,纠正出来,并看一看哪一组纠正的最多,纠正一题,予以加分。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意识,也能够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情境创设的课堂教育方法。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通过生活化,趣味化、游戏化,良性竞争等多种教学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此活跃课堂,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