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故事画一面国旗
2019-12-12陈志音卢春雨
文:陈志音 图:卢春雨
OUTLINE / Marking the 70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enzhou University’s original operaFive-Star Red Flag
premiered at the Wenzhou Grand Theater on October 7, adding new glory to the nation’s 70anniversary grand celebration.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在首都大小街道、在全国各地城乡,猎猎招展高高飘扬。在国庆大假的最后一天,温州大学原创歌剧《五星红旗》10月7日在温州大剧院闪亮舞台,为70周年盛大庆典再添新的华彩。
众所周知,1949年7月,《人民日报》《新民报》《光明日报》等知名报纸刊登重要启事,一个崭新的国家即将诞生,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向全球华人征集新中国专属标识:国歌、国徽、国旗,这是一个开创世界历史的壮举。9月25日,曾联松设计绘制的五星红旗得到毛主席的肯定,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国旗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正式诞生。
相比国歌作者聂耳田汉,大众对曾联松这个名字似有些模糊不清,很多人至今不知这位普通人就是国旗的设计者。某些媒体曾称他为“上海的一个小职员”,我们知道五星红旗入选的结果,但设计者的经历背景却语焉不详。北京紫禁城影业集团曾拍摄过《共和国之旗》(编剧王兴东,王冀邢、雷献禾导演、王学圻等主演),这部故事片1999年献礼共和国成立50周年,但影响力比较有限。而遗憾的是当年的国庆盛典过去不久,曾联松于1999年10月19日因病辞世。
在国旗设计者的家乡,温州人民从未淡忘过他,曾联松广场、曾联松塑像,引来四方游客崇敬瞻仰。温州大学珍视曾联松这位荣誉校友,精心选取歌剧这门艺术形式,讲述曾联松和国旗的故事,希望这位国旗设计者能为温州第一部歌剧“开光”。曾联松即成了温州歌剧的第一个男主角,温州歌剧的第一个舞台艺术形象。从这个创意、这份心意来看,《五星红旗》已站立于独树一帜的一个高点。
理想把内心照亮
因《五星红旗》是温州的第一部歌剧,面对重大题材,应主办方之邀,中央歌剧院、北大歌剧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主创人员,前往温州大学同音乐学院师生及当地音乐工作者,组合集结成一个特殊的团队。国家一级作曲、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朱嘉禾教授作曲,青年编剧李长鸿主笔文本,国家一级导演、双“文华奖”获得者王湖泉教授执导,著名青年指挥家、钢琴家王燕担任指挥。
全剧由序幕和四幕六场结构而成。李长鸿自谦“业余作者”,但能从曾联松漫长的生活经历与曲折的革命历程中,有重点、有设计地节选四个不同阶段的故事,所有剧情置于四幕时空中的背景与环境。序幕为2019年10月1日在温州大学校园举行升旗仪式,一位女教师为入学新生讲述国旗设计者、温州籍革命者曾联松的故事。第一幕:从主人公1935年在南京中学读书,参加一二·九运动,在地下党员黄大明的导引下,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幕:1941年重庆,曾联松在“皖南事变”后的国统区从事地下党宣传工作,从“寻找麦西”到结识麦西。第三幕:1945年春天的瑞安,曾联松几经辗转回到家乡任教;重新回归组织,送别了英勇牺牲的麦西。第四幕:1949年5月上海解放,曾联松设计绘制五星红旗的过程,遵照亲人和战友、烈士的嘱托,他画出心中最美的图景,这幅最美的图景成就了五星红旗。
根据文本的规定情境,舞台上的主要场景基本写实仿真。开始感觉学生游行时,那些台阶又高又宽,演员上下走动似乎不太方便。后来瑞安群众运送弹药物资,观众更是提心吊胆,总怕他们磕着摔着。原来台阶背面就是两层建筑结构,上面是平台,下面是居室,所谓空间分隔还算合理合度。我比较喜欢三幕一场“瑞安师范学校”大门前,带有一种江南地区的自然人文气息,清秀舒爽青葱舒展。这个安适的环境,同下一场的瑞安沦陷后的烽火硝烟形成强烈反差。
在视觉效果上,毫无疑问,第四幕最有看点也是大家瞩目的焦点。胡天骥的视频设计匠心独运。我们仿佛亲眼看见曾联松,从第一张到无数张草图开始,如何一个一个点、一条一条线,如何用圆规、用直尺,认认真真反反复复地精心绘制、仔细修改,修改、绘制,绘制、修改。“这是我用满腔热爱绘制的希望和赤诚!”终于,五星红旗成形、定型,从静态的一张图纸化作动感的一面旗帜。我们的国旗诞生了!听完歌剧《五星红旗》,我们终于感慨万千,这个“上海小职员”设计绘制国旗,岂是突发奇想灵感爆发一蹴而就。我们终于心悦诚服,这个原籍温州的男子,因为经历了这一切,都是他绘制五星红旗的原生动力和精神助力,经年汇聚的强大力量,最后催生了这件永恒的作品。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国旗飘扬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天幕上出现漫卷的巨幅国旗,那一刻,所有观众热血沸腾心潮激荡。
五星是身份荣光
《五星红旗》,“80后”编剧很年轻,作曲家朱嘉禾应该是一位前辈。他曾参加歌剧《芦花白木棉红》《野火春风斗古城》《太阳雪》音乐编曲配器。曾现场听过他的歌剧《红色娘子军》(同王艳梅合作),感觉这部新戏让他上了一个新台阶。
音乐给人印象较深的是,重要人物的主题、主要场景的动机。作曲家精准选用的素材,精妙化用的旋律。如,浙南温州民谣的主干音和节奏型,在剧中若隐若现依稀可辨。二幕一场描写曾联松在1941年的重庆参加地下党活动,开场音乐非常亲切而熟悉,原来是《槐花几时开》,用得算是地方。因为这首民谣早在清光绪年间刻本《四川山歌》中就载有它的歌词,曲调也非常悠扬而优美。虽然细化应属于川南宜宾地区民歌,但它确实与重庆地区流传深远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并列为巴蜀民歌中的“经典”姊妹篇。
全剧有不少声乐段落写得语言很顺,在宣叙、咏叙、咏叹之间自然转换,精妙而精到。如,读曾父《家书》,男主角的《漫天繁星》,还有女主角的《一声乡音》,等等。曾联松和项佩瑜,从恋人到夫妻;曾联松和黄大明,从校友到战友;曾联松和麦西先生,从同志到兄弟,在不同环境不同情绪,那些咏叹调都是主人公情绪情感情怀的抒发和咏叹。有些重唱合唱也表现出作曲家所努力追求的审美层面、技术风格的统一性。《请你为我绘一幅画》,将温州民谣《叮叮当》的旋律化在人物的歌声中,引起感动现场温州观众的内心共鸣。
中国歌剧最难写的仍然是大量的对话式宣叙、咏叙。该剧段落听起来多数并不显得生硬别扭,语言还是比较顺。但,作曲家或许过于尊重或拘泥于文本,这些宣叙调基本都会在起句称呼人名,有时甚至连连呼唤。同样的“联松,联松”,或是“佩瑜,佩瑜”,已从汉字发音四声语调出发,音乐既不能总用同度,也不应总在变化,有些地方显得有些多余。“啊”“啊”“啊”这些感叹词,用短促的单音处理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屡屡不适频频出现,有时竟引得观众忍不住哂笑。这不属于正常反应,感觉也有些跳戏。
职业交响乐团,温州没有、温大更没有,怎么办?从福建省歌舞剧院“租借”乐队,这是大手笔,在歌剧音乐尤其是原创歌剧上,这支乐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女指挥家王燕更是早在20多年以前,已经同歌剧乐队有过成功的合作经历。她不仅指挥过国家级的中央歌剧院,而且常出征挂帅各地艺术院团歌剧首演。上一次,她指挥福建歌舞剧院原创歌剧《与妻书》曾获得专家和观众的充分肯定。《五星红旗》,王燕和这个乐团的合作更为默契,音乐最大限度地还原作曲家的意图,某些程度上更超越了预期的效果。笔者经常会不由自主观察乐池里的女指挥家,王燕手势清晰而准确,既有男指挥家的挥洒自如大气奔放,又不乏女指挥家的精致细腻体贴入微,且富有强大的先导性和高度的掌控力。音乐的跌宕起伏,演员的出入进退,她都给得恰到好处。偶尔某些演员的节奏“闪到河那边”或音准“跑到山对面”,她总会沉着稳健地及时揪回来令其平稳度过险境。这就保证了音乐“行进”的完整度与流畅性。
国旗在黎明诞生
在《五星红旗》演出现场,温州大剧院座无虚席,他们对这部表现“老乡”的歌剧充满了深情和亲情,整个观剧过程更是热情洋溢激情澎湃。
实际上,我们完全不能用过往任何一部新创歌剧演出为“坐标”:因为,这部戏在乐池里有职业的、专业的指挥和乐队,舞台上所有主要角色、配角演员与群众演员,全部都是纯业余。他们不仅没有歌剧演出的经历和经验,有的人、很多人甚至从未上过舞台;因为,所有地方院团创演歌剧新作品,基本都会特邀国家艺术表演院团主要演员担纲领衔。这是保证新作品最初亮相时,更有底气更有光彩。《五星红旗》则独辟蹊径,他们就是“一根筋”,要让温州人、温大人演家乡人、自己人。这种自强、自尊、自信,可以说足以让我们这些经年全国各地转着看歌剧的观众敬佩、赞叹。
“朝霞染色,旭日蓬勃/国旗升起在校园的时刻……”
序幕的学生合唱先声夺人,歌声虽然不及职业歌剧合唱团的音色柔美统一,但这就是温大学生的“本色”演唱。我这样说服自己,千万不要用歌剧艺术合唱来比照学生合唱。好吧,心理平复而平静。感觉歌声充满了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如此便具有了别样的魅力。“你们就像这初升的太阳/充满着希望和朝气”
,李晓燕饰演温大女教师,既是剧中人物也是真实身份。声乐教授的嗓音宽厚柔润,举手投足一派园丁风范。她的戏份不重,唱段不多,本色出演令人信服。温大音乐学院教师联袂当地青年声乐才俊的组合阵容,撑起了舞台一片天。陈波饰演男一号曾联松,施丽君饰演女一号项佩瑜;李成柱、谭红妍、许天鸣则分别饰演麦西、余霞、黄大明。后三个人物都是曾联松革命生涯的引路人,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给曾联松提供有力帮助,演员的声音条件和技术水平也都能胜任角色。相比起来,女主角更“入戏”,项佩瑜的所有唱段,施丽君都完成得不错,基本也在人物里。男主角音色挺漂亮,歌声也动听。感觉第一场演出略显紧张,本来紧张属于正常,职业演员也难免在新戏里偶尔发挥失常。陈波只要有更多时间、更多机会,他的角色感就会更加到位。形体上的松弛自然,也非常重要,否则心理的负担外化之后,也会对观众形成一种“感染”。
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导演王湖泉,这次挂帅执导《五星红旗》。面对17位清一色纯业余(大学教师、群文干部等)的温州当地演员,他尽力发挥“点石成金”的本领。导演所付出的辛劳和心血,恐怕已经超出以往为国家和地方职业艺术院团排戏数倍的工作量。应该说,他的付出还是取得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经过专业导演经心调教,这些上了台手足无措的年轻人,竟然从男女一二号到次要角色群众演员,无不获益匪浅。一部歌剧排练、演出,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在人的一生中,哪怕只演一部戏、只登一次台,这样的经历也是难能可贵难以忘怀。因为歌剧《五星红旗》,温州从“零”基础开始起步,经历舞台实践的磨砺,青年一代歌剧表演人才在准专业性的艺术平台,将成为这个城市歌剧艺术的“火种”,引燃歌剧艺术的温度节节上升。
五星红旗,鲜艳夺目、庄严美丽。我们伟大祖国的标识与象征,永远高高飘扬。这部歌剧艺术化地再现了国旗的故事,它将赋予国旗新的生命力。希望这部歌剧能够真正成为一部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的舞台作品,在弘扬爱国精神、传播高雅艺术、培养优秀表演人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