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户行为视角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意愿因素分析

2019-12-11郭茹刘新平原伟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意愿

郭茹 刘新平 原伟鹏

摘要:通过实地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调查现阶段伊宁市宅基地使用现状以及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推进情况,调查对象为伊宁市周边6个宅基地流转试点的典型乡镇的农户。基于农户行为视角,从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心里特征、宅基地基本特征和对宅基地流转风险的认知特征等方面建立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态度、心理和意愿,充分挖掘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户对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一盘棋”的信息库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和素材,为政府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宅基地流转;意愿;Probit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20-0220-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0.05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factors of the circulation willingness of homestead in villages based on farmers' behavior:Take six towns in Yining city as an example

GUO Ru,LIU Xin-ping,YUAN Wei-peng

(School of Management,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China)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 homestead in Yining city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circulation system of homestead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subjects of the investigation were farmers in typical villages and towns in 6 residential land circulation pilot projects around Yining city. Based on farmers' behavior,binary Probit regress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the basic feature of peasant household,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omestead and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homestead circulation risk. The attitude, psychology and willingness of farmers to the circulation of homestead were analys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homestead were fully excavate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material of information base construction which farmers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 have "one game of chess" to reform the circulation system of homestead were provided. The realistic constructiv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vided for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d the rural homestead system reform.

Key words: homestead circulation; farmers willingness; Probit model

隨着新型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资源统筹协调配置使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涌进,造成农村的“空壳化”、农村宅基地季节“候鸟寄居”性与“空巢化”现象愈来愈严重,农村土地资源大量浪费,特别是宅基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与有效配置。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视角,宅基地在法律上并不具有资本属性和市场属性,是“沉睡的资产”,即农民虽拥有潜在的“巨大财产”,却带不来任何的资产收益。不论是政府、市场还是宅基地拥有者,都希望能够打破甚至消融这块“坚冰”,宅基地作为农民主要的资产之一,利用与盘活这份隐性资产,对于广大农民精准脱贫和增收致富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背景

从政策方面来看,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了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于2015年在坚持“三条底线”基础上确定并有序推进全国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再度明确提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落实宅基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收益;2017年,农村的宅基地新政策不断出台,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从加强规划管控、严格用地审批、强化监管责任和创新工作机制等方面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1];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重大制度改革创新,宅基地流转突破了限定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制度阻碍,农户在更大范围上享有宅基地流转的资格权,其流转动力与活力全面激活,所带来的收益将会相应提升,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2]。

目前,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探索中还留存诸多问题。比如,由于现行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法律和产权制度的障碍,尽管农户愿意实行宅基地流转,但是有偿流转是缺少法律支撑的“空架子”,间接造成市场机制难以进入农村宅基地流转平台,政府主导下的宅基地流转机制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供给端资源的优化配置[3]。年龄、民族、受教育状况等个人情况以及宅基地本身的复杂属性,还有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认知情况也对流转意愿存在区域性的影响差异。在此背景下,深入调研和研究被称为新亚欧大陆桥中西部的主要窗口的伊宁市宅基地流转实施情况,对于维护国家西北边疆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各民族间团结共荣与发展和建设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均具有宏观性、地域性和现实性的深远意义。

2  文献回顾

自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实施以来,许多学者也对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多个方面。在宅基地的政策制度设计方面,黄小虎[4]认为只有不断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的设计,才能够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李伯华等[5]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农户对于宅基地流转意愿的认知与响应各有差异,但核心问题还是在于流转政策。赵旭[6]认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应适当放宽流转限制,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流转措施。在总结影响宅基地政策实施效率低下的原因方面,苑韶峰等[7]认为减少宅基地的闲置和浪费,可以有效抑制城市房价过高过热,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周婧等[8]认为宅基地的流转决策中不同类型的农户对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生存的关注不同,但总体上保障性心理大于经济利益,这也是宅基地流转效率低下的原因。在对宅基地特殊区域如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方面,胡方芳等[9]认为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低、位置偏远、社会保障不足、市场不完善、传统观念较强等因素限制,宅基地流转时机不成熟,宅基地政策的实施还缺少一定的现实意义。孙艳梅等[10]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得出,要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宣传以及促进宅基地退出农户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综上所述,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因素受多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由于现行政策缺乏一定的现实指导性和灵活创新性,全国不同区域的宅基地使用现状不同,其历史渊源和改革时机各有所异,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强烈程度也就千差万别。目前,宅基地流转问题研究区域多局限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乡镇村庄,对经济欠发达和少数民族聚集区剖析较少。

3  研究区概况

伊宁市位于中国新疆北部,处于伊犁河谷盆地中央。东连伊宁县,南濒伊犁河,与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隔河相望,西邻霍城县,北依科古尔琴山。伊宁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锡伯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俄罗斯族等35个民族聚居。伊宁市是东西陆路交通的重要通道,地理优势突出,对外开放的条件优越,是新疆乃至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城市。如今的伊宁市是伊犁河谷的物资交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沿边开放城市。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为满足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需求,土地资源尤其是建设用地指标日益稀缺,城市土地供给端与需求端矛盾加剧,有效供求难以平衡。包括有偿退出、拆迁、出租、置换等方式的农村宅基地流转,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城市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渠道。但与此同时,伊宁市农村面临着建设用地低效、农村居民点利用率低、宅基地私下交易、农村户籍人口不断增加等现实问题[11]。

4  模型构建

4.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实证数据来源于“新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风险与调控研究”课题组对伊宁市调研区农户的实地调查与访谈,采用随机一对一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喀尔墩乡东梁村、堆依齐牛录乡伊车村、堆依齐牛录乡舍里木克村、堆依齐牛录乡佛营村、堆依齐牛录乡堆齐村、达达木图乡达达木图村6个乡村进行入户一对一调查。釆取发放问卷与访谈、与村干部交谈、实地勘察等方式,问卷调查方式为偶遇抽样,调查问卷共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6%。

4.2  计量模型的选择

由于被调查者的流转意愿分为愿意和不愿意两类,模型的因变量是二分变量。采用二分类Probit回归建立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模型,设立的二元Probit模型[12]如下:

Y=βX+μ   (1)

式中,Y为农户观测值1和0的列向量,X为解释变量的观测矩阵,β表示估计系数,μ表示随机误差。Probit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学模型公式为:

Probit(Yi=1|Xi)=?准(β0+β1X1+β2X2+…+βnXn) (2)

式中,当农户愿意流转宅基地时,Y取值为1;当农户不愿意流转宅基地时,Y取值为0。?准(X)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β0为多元回归常数,β0~βn为偏回归解释变量系数;X1~Xn为解释变量。

根据阿马蒂亚·森的相关理论以及综合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以理性假设为前提择优选取4个类别13个可能性影响因素[13-15],分别为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农户心理特征、宅基地基本特征、农户对宅基地流转风险的认知特征。结合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假设影响因素的预期作用方向,具体变量释义、赋值与预期作用方向见表1。其中,“+”表示变量与农户流转意愿相同,“-”表示变量与农户流转意愿相反。

5  结果与分析

通过Eviews 7.2软件进行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得知伪R2为0.754 2,对数似然值为-56.253 2,表明二元Probit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良好;P值为0.003 9,表明模型整体十分显著,模型的估计结果总体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模型起到显著性影响的变量有户主年龄X1、受教育程度X2、家庭年纯收入X3、宅基地的位置X8、宅基地流轉价格不合理的利益损失风险X11、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的风险X13。其中,X2、X3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起到正向作用,X1、X8、X11、X13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起到负向作用。

5.1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宅基地流转有不同的认识

户主年龄X1对宅基地流转意愿有负向作用,这与预期作用一致。问卷显示,不同年龄的人对宅基地在家庭生活中最主要的作用X5认知是不同的。有57%的户主认为宅基地的主要作用是住房保障,农户对土生土长的家乡有强烈的依赖感,认为宅基地是生存发展的基础,并且对现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已经形成习惯,农户认为宅基地最主要的作用是养老保障,让人更有归属感。同时,年龄较大的少数民族农户较汉族农户的流转意愿更弱,由于少数民族自有的宗教文化信仰,对宅基地的装修也赋予了本民族的风格特色,另外,少数民族传统的思想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使他们不愿意离开原本生活的房屋。因此,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年龄越大的农户都越不愿意进行宅基地流转。

5.2  农户自身文化素质对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较为明显

受教育程度X2对宅基地流转意愿有正向作用,回归系数为1.172 5,是显著性影响程度较为明显的因素,这与预期作用相一致。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58%的户主并不了解宅基地流轉的政策,虽然伊宁市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先行试点,但农户了解政策的途径较为闭塞,村干部的宣传效果不到位,加之很多农户文化素质并不高,不会主动地去了解宅基地流转政策。但对于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户来说,接受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能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而且也能促进的对国家政策关心度以及个人前途的认知,故而其宅基地流转意愿是更为强烈,会在正确认识宅基地流转所带来益处的前提下,在合理的补偿范围内同意宅基地流转。因此,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意愿越强烈。

5.3  农户家庭年纯收入对宅基地流转意愿有促进作用

家庭年纯收入X3对宅基地流转意愿有正向作用,这与预期作用相一致。家庭年纯收入决定着农户家庭的生活质量,一般生活质量优越的农户大多已在城镇购房,只在农忙季节才暂时使用宅基地,对宅基地的依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户的收入来源都是耕地产出所得,而宅基地是农户种地居住的基本场所,如果农户具有除种地以外的其他就业技能,就可以选择进城务工来提高收入,改变自身生活质量,并且会选择租赁或购买城市房产。长久以来,农户并不认为宅基地仅仅是必需的住房保障,而是作为家庭资产谋求增加财产性收益,故而增加就业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家庭年纯收入能有效推进宅基地流转工作。因此,家庭年纯收入越高的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意愿也就越强烈。

5.4  宅基地区位对流转价格的作用间接影响流转意愿

宅基地的位置X8对宅基地流转意愿有负向作用,这与预期作用相一致。村庄距离城镇较近的农户,对宅基地的利用率较高,农户认为政府拆迁的机会较大。在大多数农户的认知中,宅基地属于个人私有财产,所以宅基地买卖可以不征求村集体同意。除此之外,村集体对于宅基地自由随性交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小产权房大肆蔓延,农户纯主观性凭自我意愿制定价格标准线,对宅基地进行租赁和买卖的价格持乐观态度。相反,距离城镇较远的农户,即便家庭宅基地已经确权,对宅基地流转政策还是不甚了解。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分析,宅基地存在的用途仅仅是为了本村耕种的农户所用,并不会有外来人员租赁或者购买,农户对宅基地价格持悲观的态度,甚至认为现有宅基地的价格还不及当年建造的成本。因此,距离城镇越近,农户对宅基地的期望价格就越高,继而对宅基地流转的意愿也更为强烈。

5.5  宅基地流转价格是农户关注的直接条件

宅基地流转价格不合理的利益损失X11对宅基地流转意愿有负向作用,这与预期作用相一致。宅基地流转价格的合理性是农户考虑的第一要义,宅基地是农民生存、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流转对农户后续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的幸福感因影响极为重要。通过整理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得知,136位户主认为宅基地所有权应该归自己所有,占总样本的44%,仅有18%的户主认为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这说明农户对于宅基地所有权的认知是狭隘、模糊的,认为宅基地所有权归属个人,与村集体和国家无关。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小农思想,农户对宅基地的期望价值比较高,也更为注重利益的衡量。故利益损失的风险越大,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意愿就越弱。

5.6  生活环境变化对农户的影响

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的风险X13对宅基地流转意愿有负向作用,这与预期作用相一致。农户习惯于农村空气清新、自然景观良好以及噪音较少的生活环境,宅基地流转后有可能面临截然不同的城市生活环境,并且失去了原有的邻里感情、关系和对宅基地独有的归属感,个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也将发生变化,甚至会面临治安状况以及交通状况变差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日常生活消费是农村生活成本最主要的开支之一,但宅基地流转后的物业费、水电费等其他生活成本的增加会让农户心理上难以适应。因此,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的风险越大,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意愿就越弱。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本研究以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农户心理特征、农户宅基地基本特征、农户对宅基地流转风险的认知特征为主要研究指标,运用Probit模型分析当前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1)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农户家庭基本特征与宅基地基本特征,流转风险的认知也产生一定的间接作用。说明农户对宅基地流转存在一定程度的保守消极的心理与看衰的态度。调研数据中仅有34%的人愿意流转自家宅基地,究其原因可能是很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处于灰色试行地带,宅基地流转前后确权、分户等问题无法解决;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多数农户不了解宅基地流转的实际意义以及农户对利益损失风险预期偏高。

2)宅基地流转的个人所得利益是农户关心的直接和显著问题之一,流转价格的合理性对农户评估流转风险有较大影响,流转后生活环境变化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农户的宅基地流转意愿。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一户一宅”政策实行不到位,造成宅基地资产的分配不均等诸多矛盾,局限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和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农户普遍认为宅基地属于个人私有财产,并不愿意承担流转宅基地的风险而搬离现有的生活环境,改变固有的生活状态。因此,流转后必备的再就业技能、广泛的就业渠道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应制定和采取的兜底政策和具体举措。

3)宅基地区位对流转价格的作用,间接影响了农户的宅基地流转意愿,其宅基地流转意愿强弱伴随距离城镇的远近程度呈现逐渐递减的圈层规律。有22%的农户进行了宅基地流转,且大部分集中于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因为这部分靠近市场需求的群体具备一定规模的交易平台。大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因远离市场而缺乏统一透明的交易平台和交易的担保方,存在宅基地流转后产权不明晰等现实问题,进而影响其他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热情。

6.2  建议

6.2.1  加强政策法律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施行细则与管理制度  宅基地政策关乎农民的立足立身之地,也是农民所特有的一项用益物权。通过加强宅基地流转政策下乡入户的宣传力度,转变农户对宅基地流转政策认识,能一定程度上消除农户以往保守消极的心理与看衰的态度。加之完善健全农民宅基地流转施行细则与管理制度,将农村宅基地特别是闲置宅基地纳入市场配置轨道,充分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进而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在制定相关政策之前,政府要充分了解现阶段农村宅基地的使用状况,开展农村宅基地清查工作,对于闲置的宅基地要及时收回,清理违规建筑以及违规用地,要以实现公平利益为基础,建立健全宅基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在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的基础上,对宅基地进行统一规划,进一步完善农村住房管理体系。合理的政策制定之后,要切實加强对村干部的相关培训,要求村干部以简洁通俗的宣传方式向广大农民进行政策宣传,要让不同年龄段的农民都透彻全面地了解宅基地流转政策,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使农户对宅基地流转政策实施的现实意义、流转程序以及流转之后的生活保障政策有全面的认识。

6.2.2  推进宅基地流转价格的分等定级,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  立足于宅基地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建立摸底宅基地现状的工作小组,针对宅基地现存问题实行“倒逼”机制,对于“一户多宅”或超出人均宅基地面积的农户,实行合理的有偿使用或者自愿有偿退出的方式,谨慎稳妥地执行政策。并依据宅基地的建设年限、建造成本、房屋结构、房屋类型等基础条件进行分等定级,核实宅基地的获得方式、是否具有宅基地的相关证书、是否确权以及确权后的宅基地使用权归属问题,合理制定宅基地流转的基准价格,以公平合理的流转价格和补偿机制保障农民权益。政策施行落实的上下统一,村干部要起带头作用,促进政策实行的通畅性,促进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这更是通过农民共享政策红利保证个人所得利益不受损的方式。要让农民享有平等的集体土地共享权,新增宅基地要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对于废弃破败宅基地,若空闲超过一定年限,则视为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村集体有权收回闲置宅基地,从而缓解农户在城镇购房又在农村占有宅基地的“两栖占地”现象。

6.2.3  构建顶层设计的兜底政策保障,着力解决流转后的社会问题  为防控宅基地流转后的社会稳定风险,流转后农户必备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广泛的就业渠道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应制定和采取的兜底政策和具体举措。农户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的现实局限性,要求政府广泛开展和加强对农户的就业技能培训,增加农户的就业技能,拓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广泛的就业渠道,使农户具备除了种地以外的谋生能力,即使农户离开农村走进城市也可以自食其力,并且能够增加家庭纯收入,提高生活质量,面对宅基地流转价格导致的风险也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农户对宅基地的依赖程度。社会保障的完善是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必经之路。宅基地流转后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的影响极为重要,要加强对廉租房及社会保障房的建设与管理,使农户在宅基地流转后的生活得到保障;创造基础设施良好、交通便利、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减少因宅基地流转后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不适应性。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农民自身的财产状况,要尽力减少宅基地流转后生活成本增加的风险,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其子女受教育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对于宅基地流转后的担忧与困扰。

6.2.4  建立圈层式市场交易平台,保障宅基地流转的顺利实施  宅基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不仅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撑,更离不开相关的交易平台和交易担保方,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交易平台是宅基地流转顺利实施的前提。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强弱伴随宅基地距离城镇的远近程度呈现逐渐递减的圈层规律。因此,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应设立宅基地流转的一级市场,具备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利与自然景观良好等特色旅游、农业发展潜力的村镇设立宅基流转的二级市场,距离城镇偏远的落后贫困村镇根据市场需求旺盛的程度依次设立三级或者四级市场,从而构建形成圈层式的市场交易平台,保证各级市场交易平台间信息的互联共享共通。与此同时,针对非本村人员拥有本村宅基地的人员,在进行宅基地交易的时候要选择可靠的担保方,保护被交易人的权益。交易平台要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以产权配置和价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起开放、统一、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这不仅是对农民财产性收益的保护,也是宅基地入市且能够实现“同地同价”迈出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刘  锐,贺雪峰.从嵌入式治理到分类管理:宅基地制度变迁回顾与展望[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47-56.

[2] 董祚继.“三权分置”——农村宅基地制度的重大创新[J].国土资源,2018(4):22-26.

[3] 胡龙君.论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完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4] 黄小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5,36(2):1-8.

[5] 李伯华,刘  艳,张安录,等.城市边缘区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认知与响应——以衡阳市酃湖乡两个典型村为例[J].资源科学,2015,37(4):654-662.

[6] 赵  旭.浅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J].中国农业信息,2016,22(11):10.

[7] 苑韶峰,丁武兴,杨丽霞.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的剖析与破解[J].上海国土资源,2015,36(4):14-18,54.

[8] 周  婧,杨庆媛,张  蔚,等.贫困山区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认知与响应——基于重庆市云阳县568户农户调查[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9):11-17.

[9] 胡方芳,蒲春玲,陈前利,等.欠发达地区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4):116-126.

[10] 孙艳梅,刘新平,周义才.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特克斯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2):36-42.

[11] 包晨晨,王雨玉,王美玲,等.新疆伊宁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前期试点工作研究[J].河南农业,2016(23):5-6.

[12] 原伟鹏,刘新平,王  晶.伊宁市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0(5):52-58.

[13] 关江华,黄朝禧,胡银根.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研究——以微观福利为视角[J].经济地理,2013, 33(8):128-133.

[14] 祁黄雄,林伟立,邹晓萌,等.基于农户行为的浙江农村宅基地流转判别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4):17-20,48.

[15] 戴佩淇,杨庆媛,鲁春阳,等.农户对宅基地流转响应的差异化分析——基于重庆市10个区县共896份农户问卷调查[J].资源与产业,2013,15(1):101-107.

猜你喜欢

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流动人口城市融合意愿统计分析
实习护生儿科就业的意愿调查及分析
民办本科生高考择校意愿调查
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意愿评估法在农地非使用价值评估中的改进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