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江河野生斑鳜人工驯食试验

2019-12-11王鲁刘欣

河北渔业 2019年11期

王鲁 刘欣

摘要:以锦江河野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为研究对象,利用铜仁市优质地下水资源对367尾野生斑鳜苗种按照30、50、70 g三种规格进行人工驯食。整个驯食分为三个阶段:活饵适应阶段5~7 d;驯化死饵阶段9~11 d;配合饲料驯化阶段13~15 d,如果天气、水质等情况稳定的话驯化期需要28 d左右,结果表明: 50 g左右的斑鳜苗驯食成功率达到91.79%;规格大于50 g的斑鳜苗驯食成功率为86.44%;小于50 g的斑鳜苗驯食成功率为78.3%,可见驯食斑鳜苗在50 g左右为较理想的驯化规格,在利用地下微流水条件下,成功驯食野生斑鳜苗种吃食配合饲料。

关键词:锦江河;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人工驯食

铜仁市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鳜和黄颡鱼。据禹真等[1]调查得知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是锦江河野生鳜的优势种类,捕获个体普遍偏小,成熟个体很少,锦江河保护区鳜类资源出现衰退现象。李忠利等[2]提到锦江河近年来渔获物逐年减产,渔获物趋于小型化、低龄化。冉辉等[3-4]对锦江河斑鳜肌肉中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了锦江河斑鳜消化系统特征和食性及繁殖生物学特点;郝忱等人[5]提出长江水域斑鳜在当地经人工强化培育I冬龄性腺可发育成熟;刘善成等人[6]用网箱驯养野生斑鳜成功;姜景田等[7]对鸭绿江野生斑鳜人工繁育进行了成功研究;郑闽泉[8]实现了斑鳜的批量育苗成功。但对利用山区地下微流水条件下解决斑鳜只吃活饵的技术难题研究基本没有,野生斑鳜人工驯食配合饲料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营养促进强化培育性腺发育成熟,缩短野生状态下性腺发育成熟时间,为繁育和养殖后增殖保护锦江河斑鳜资源提供有效途径。笔者从锦江河收集挑选健壮无病野生斑鳜苗种367尾进行了为期28 d的人工驯食试验,斑鳜苗驯食成功率最高可达91.79%,可见利用地下微流水人工驯食锦江河斑鳜是切实可行的,现将主要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锦江河斑鳜自然资源增殖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1材料及方法

1.1鱼苗来源

驯化所用斑鳜苗种主要采用网捕法从锦江河流域获得,共600余尾,筛选出健壮无病的野生斑鳜苗种367尾备用。

1.2驯化池

驯化池选用车间大棚室内圆形水泥池,直径2 m,深度1 m,水深0.45 m,PVC管道进水,中心表面排水。

1.3水源

选择铜仁市优质的天然地下水为水源,水质清新,透明度高,无污染,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水源水用沟渠曝气后引进过滤池沉淀过滤再引入驯化池内。

1.4驯食准备工作

1.4.1消毒驯化池用高锰酸钾或生石灰等药物做好清池消毒工作,清除杂鱼、蛙卵等敌害。放水浸泡7 d待毒性消失后待用。所有场地、设施和工具都做好消毒工作。

1.4.2水质连续监测水質5 d,期间平均水温25.6 ℃,pH值7.9,溶解氧8.3 mg/L。符合斑鳜对驯化水“中性或者偏碱性水质”等的要求。

1.5鳜苗放养

1.5.1放养时间放养时间选择在5月中下旬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关注天气预报在一周内无大的气温变化为宜。

1.5.2放养操作按照30、50、70 g三种不同规格分组,每组设2个重复,具体情况见表1。每池先放10尾饵料鱼苗试水无损后,再进行斑鳜苗放养操作,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消毒斑鳜苗。放苗动作尽量轻柔,注意调节温差,不可将未调温的鱼苗直接放入驯化池中,慢慢将氧气袋内水温和驯化池中水温调节到相差在1~2 ℃以内时,贴近池水面让袋内鳜苗慢慢游出,同时调小水流速度,减缓冲力,防止引起应激。

1.6饵料

1.6.1活饵试验选用的饵料鱼来源于锦江河流域水库、野生收集和池塘人工养殖的适口无硬棘的团头鲂、鳙和鲫鱼苗,饵料鱼投喂前用3%~5%的食盐水消毒。

1.6.2死饵死饵为刚处死的团头鲂、鳙、鲫鱼苗和收购的野杂鱼及市场的冰鲜淡水鱼。

1.6.3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主要由进口的新鲜鱼粉(粗蛋白含量50%以上)加工而成,投饲时现场加工,即在粉料中加水揉和均匀,使其成为具有一定黏性和弹性的梭形湿软饲料[9]。

2结果与分析

整个人工驯食分为三个阶段:活饵适应阶段;驯化死饵阶段;配合饲料驯化阶段。驯化时间从5月下旬到6月下旬共用了28 d,人工驯食结果见表1。

由表1得出锦江河野生斑鳜人工驯食规格选择在50 g左右驯食成功率最高。由于斑鳜苗30 g组个体太小,抵御外界因素影响的能力较弱,驯食死亡率较高;70 g组的驯化率也较高,但斑鳜苗摄食习惯已经养成,偏好活饵,驯化难度高,耗费大。与周齐志[10]提出的“选用成活率较高,投放成本小的50 g左右的鳜种较为理想”;陈鹏等[11]提出的“鳜规格在50~70 g为驯食的最佳时机”结论相符合。证明本次驯食试验是切实可行的,野生斑鳜苗小批量试验性驯食方法希望下一步可以推广到大批量驯食及生产中去。

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黄颡鱼资源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保护,而鳜资源保护工作还任重道远,如何把握锦江河流域野生鳜独特摄食习性直接驯化培育增养殖将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在前人驯化鳜苗成功的基础上,依赖保护区天然野生斑鳜良好的性状和水资源,针对野生斑鳜苗进行了人工驯食取得了一些成效,证明锦江河野生斑鳜和普通养殖的鳜一样也能进行人工驯食配合饲料,为下一步野生斑鳜进行人工繁育工作打下了基础,野生斑鳜类资源的恢复乃至整个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鳜资源保护恢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禹真,冉辉,樊均德,等.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保护区鳜类资源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11):146-148.

[2] 李忠利,冉辉,巴家文,等.锦江鱼类资源现状与物种多样性分析[J].淡水渔业,2017,47(2):63-70.

[3] 冉辉,禹真,梁正其.锦江河斑鳜消化系统特征和食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8):1945-1947.

[4] 冉辉,梁正其,周毅.锦江河斑鳜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385-388.

[5] 郝忱,史杨,白彭,等.斑鳜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研究[J].水产养殖,2018,32(3):13-15.

[6] 刘善成,李兴友.鸭绿江野生斑鳜网箱驯养技术[J].中国水产,2004,31(9):49-50.

[7] 姜景田,吕伟志,许方学.斑鳜养殖技术之二 鸭绿江野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J].中国水产,2007,34(2):38-39.

[8] 郑闽泉.斑鳜人工批量育苗关键技术[J].河北渔业,2014(7):51-52.

[9] 贺诗水,王洪凯,周明华,等.条件反射法驯化鸭绿江斑鳜食性试验[J].科学养鱼,2016(2):71.

[10] 周齐志.如何提高鳜苗种放养成活率[J].中国水产,2006(7):29.

[11] 陈鹏,谭诗选,黄义.鳜鱼的人工最佳驯食时机研究[J].渔业致富指南,2007(2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