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工笔人物画中满族女性服饰文化运用

2019-12-11李喆

艺术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服饰文化创作

摘 要: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少数民族题材一直深受广大画家的喜爱。通过对满族女性服饰文化研究进行工笔画创作,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本文主要叙述满族女性服饰文化的特点,结合笔者艺术创作实践进行理论分析,分别从线、形象写意性、色彩的表现、技法的特殊性简单阐述满族女性工笔画创作艺术特点及满族服饰文化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满族女性;工笔人物画;服饰文化;创作

1 满族女性服饰特点

满族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位居第二位,满族是一个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也是一个吸收外来文化、融汇创新的民族。满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其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历史特点。

1.1 满族女性服饰特征

在众多满族服饰中,旗袍广为人知,因满族人有“旗人”之称,所以他们的衣服叫作“旗袍”。旗袍最初并非女性专属服饰,而是男女老少皆可穿的一种简洁“连衣裙”。受生活习俗的影响,旗袍样式逐渐改进,变成了女性专属服饰,由肥大的袍身改成合体的裙装,更加展现女性身材的线条美感。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也更有装饰性,旗袍要绣花纹或彩牙等,领边袖口也越来越讲究,裙身下摆镶嵌各种花朵。

满族人受汉族穿着的影响,坎肩穿着便利。后来坎肩逐渐成为满族女性服饰的一种特色,满族女性运用坎肩保暖功能,将坎肩加穿在旗袍外。

满族女性鞋子大多都是木底鞋,有马蹄形状,也有花盆状,鞋面用各种彩色绸缎与刺绣、珠宝等作为装饰。袜子为布制,袜子底部也会做各种花纹和锦缎装饰。

1.2 满族女性发型及配饰

满族女性发型多种多样,在满族妇女服饰中具有突出地位。常见的发型有“两把头”,俗称“高粱头”“一字头”“架子头”“团头”“燕尾”等。最典型的发型是“两把头”,将头发束之以绳,分成两股,用红绳缠绕,长约三到五寸,八字形双垂与脑后。

在我们的印象里,满族女性经常会将一个又扁又宽的头饰戴在头上,它叫作扁方。扁方雕有花草虫鸟、瓜果文字等纹饰,也会在扁方上垂挂丝线缨穗。簪子也是满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头饰,目的是为了固定头发。满族妇女除了扁方和簪子外,还会在发髻上佩戴花朵,这也是满族传统风俗。这些花朵质地不同,有绒、绢、绸等;种类有牡丹花、月季花、菊花等;颜色也多种多样,白色、深浅不一的黄色、桃红、粉色等。荷包也是满族人常见的配饰,有云卷形、桃形等,荷包绣有各种花纹。满族女性日常配饰还有戒指、手镯、玉佩、手串、指甲套、香囊等。

1.3 满族女性服饰的色彩特征

早期满族女性服饰颜色白色居多,逐渐出现红色、绿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衣服染织技术不断上升,明黄色为尊贵的颜色,皇室家族女性可以使用,同时也出现了桃红色、湖蓝、大红、宝石蓝、褐色等服色,并镶嵌黑色绣花装饰带。

2 满族女性服饰在创作中的表现

2.1 线条的节奏性

工笔人物画中,线条的运用尤为重要。谢赫《画品》中的“六法论”提出“骨法,用笔是也”。所谓骨法,就是用来比喻用笔的艺术性。把握好画面中线的表现力、处理好线与画面之间的关系就是赋予整个画面生命力,也表达了作者对所创作作品的情感。画家在创作中如何表达线的美感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创作满族女性工笔画作品时要注意线的节奏感,人物造型才会更加生动。女性人物面部、服饰之间用线是截然不同,女性肌肤与布料相比是更加柔软的,所以创作面部的线相对较弱,而眉骨、鼻骨、颧骨等转折点用线相对强硬,进而表达面部骨感轮廓,这样画面中人物面部有强弱对比,也有连贯性,表现了线的节奏与韵律。画面中人物服饰用线要结合实际参照物形象进行提炼,同时也要注意线的表达,比如女性的旗袍用线较粗,以突出人物服装厚度;服饰上刺绣用线与旗袍用线要细,因为刺绣不是画面突出主体;女性穿戴的玉器与银饰用线也截然不同,主要表现装饰的品质。

2.2 人物形象的写意性

工笔人物画创作是对客观载体表达出绘画者的主观思想。人物形象作为绘画中的创作载体,承载着绘画者的个人情感。创作时,如实刻画所参照的人物形象会让画面缺失创造性,绘画者本身也会缺乏思考能力。

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指出“以形写神”,创作中不仅要表达人物的外在形象,也要描绘人物的内在精神。这样形神兼备才能更好地表达一幅画的真情实感。

在创作中对人物形象进行理想化,人物形象稍带变化而非夸张,可以更好地展示满族女性的魅力。描绘满族女性形象特征,以刻画满族女性面庞笑容、眉目间清秀动人的感觉,来营造出满族女性善良淳朴的精神面貌。满族女性服饰样式、装饰过于繁杂,可以适当进行取舍,抓住满族服饰的主要特征,去掉过多的装饰与色彩,展示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特点。

2.3 色彩的表现性

色彩在工笔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一幅作品的情感语言。塞尚曾说过:“文学家是以抽象化了的,即以观念来表现自己。但是画家以素描和色彩把自己感觉和知觉到的具体化。”我们可以把线比作工笔画中的骨骼,而色彩就是工笔画中的血脉。通过色彩的表现可以直接观察画家想表达的人物情感。满族服饰颜色是有阶级性的,明黄色是皇室贵族专用,白色是满族人很喜欢的颜色,因为白色在满族服饰文化里象征吉祥。在中国传统服饰中,满族服饰装饰性与层次感较强,花纹、刺绣颜色艳丽,与服饰颜色形成强烈对比。在画面中,我们既要保留服饰的固有色,也要注意画面颜色的协调性,突出画面人物主体,其他颜色可以调整,适当减弱纯度或者花纹饰品等选择同一色相等,避免颜色过多导致画面乱。

2.4 技法的特殊性

工笔技法是增强创作作品表现力的一种手段。随着画家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工笔画技法不再局限于勾线、染色,巧妙地将新技法与材料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表现画面。

创作满族女性工笔画中,传统染色方式“三矾九染”在画面中过于单调,我们可以运用撞色法、脱落法、拓印法、侧喷法等技法来增强画面的肌理质感。表现画面中满族服装配饰质感时,我们可以采用贴箔技法,画面需要的部分刷胶并贴上金箔、银箔、铜箔等,贴箔法可以突出金银饰品的金属肌理;表现画面斑驳的质感就可以运用撞色法,运用颜料与水的碰撞的意外性来表现画面斑驳的痕迹;表现人物衣服的布料质感,我们可以运用拓印法,拿一块布料在画面上进行拓印,再用画笔在拓印的肌理处进行勾勒、染色,可以表现出衣服的布料质感。

3 满族女性服饰文化及绘画中的精神内涵

满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笔者通过参观博物馆、查阅资料等方式,欣赏满族女性服饰的秀丽与精致,了解到很多满族服饰文化。满族服饰纹案众多,纹案普遍以植物、动物、神话形象等,可以看出满族人对自然的喜爱与热爱之情。牡丹花寓意富贵,长春花寓意绵长,月季花及四季常开的花卉寓意四季平安,鹤和鹿寓意长寿等,每一种纹案代表的寓意不同,代表满族人对生活给予的希望与祝福。

中国工笔画有独特的艺术性,承载着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现今研究与创新并不是绘画者的主要目的,而是我们要通过画笔给世人展示出中国的民族精神。在创作中,我们不仅要积极向优秀的艺术家学习对线条的运用、人物形象表达、技法的表现等,还要学习前辈们创作中所传递的民族精神。

4 结语

满族民族文化不仅仅是民族文化,更是我们创作绘画的艺术财富。满族女性工笔画创作展示了满族的民族精神风貌,丰富了中国工笔人物画。本文以满族女性服饰文化为例,结合笔者绘画学习经验进行理论分析,借此文展示满族民族文化魅力,了解满族女性服饰文化的创作特点。通过本文的分析,旨在为创作少数民族题材工笔画的发展献上微薄之力,也希望更多人了解满族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宫建华.工笔重彩人物画研究[M].文物出版社,2010.

[2] 徐海燕.满族服饰[M].沈阳出版社,2004.

[3] 曾慧.满族服饰文化研究[M].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

[4] 罗寒蕾.画坛名师大讲堂——罗寒蕾讲工笔人物·等待(第2版)[M].安徽美术出版社,2014.

[5] 刘士红.色彩与满族文化[D].吉林艺术学院,2017.

[6] 张志宇.符号学视角下的满族服饰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簡介:李喆(1996—),女,黑龙江巴彦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8级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中国画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工笔人物画服饰文化创作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一墙之隔》创作谈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工作室教学模式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