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希望的光
2019-12-11华南陈晰梁伟王海珍王碧清李玲
华南 陈晰 梁伟 王海珍 王碧清 李玲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让广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如是寄语希望工程。
1989年,希望工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建立,成为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基金。
在那张黑白竖图中,手握铅笔的小女孩苏明娟抬着头,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因为这张照片,苏明娟被选为希望工程的“代言人”。这张照片引发社会各界对贫困失学少年儿童的广泛关注,也让捐助资金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明天你可以去学校上学了,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通过希望工程为你捐助了学费。”26年过去了,当年受到资助的小学生、现在的希望小学校长周标亮回忆起班主任的这句话,依然哽咽不止。那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小平爷爷的温暖激励我的成长!”
20多年来,退休干部陈荣超夫妻累计捐资130余万元,捐建了2所希望学校、39个爱心书屋,先后资助48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了教育事业,他们几乎花尽了一辈子的积蓄。今年11月21日,希望工程三十周年报告会现场,86岁的陈荣超满头银发,他挺直身体敬了一个标准军礼,说道:“孩子们的爱,我永远记在心上。我想,有生之年一定要为人民做点什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30年来,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平均每天有500多名贫困孩子得到希望工程资助,有近2所希望小学落成。希望工程30年锲而不舍地践行一个朴素理想:让每个孩子不再因为贫穷而失去课堂。
30年来,希望工程积极探索“坚持党的领导,关注社会需求,符合中国国情,发挥团组织优势,动员青年积极参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公益事业模式,对我国公益组织的孕育、公益文化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30年来,希望工程从最初的个人捐款为主,到如今个人捐助、大型企业慈善基金支持、其它公益基金会共同资助等多层次发展,见证了中国慈善事业的进步和创新。据统计,改革開放初期中国社会公益组织不足100个,发展到目前超过7500个;社会组织接收的年度捐赠总额从20世纪90年代初不足10亿元到2008年超过100亿元,再到2018年接近千亿元。
30年来,全国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捐款150多亿元,援建小学2万余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0多万名——这项以“希望”命名、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的社会公益事业,传递了党的温暖,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亮眼且动人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