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丫头 回归乡村,侗族姑娘变三农“网红”
2019-12-11李玲
李玲
随着短视频社交平台的风靡,很多带有强烈“乡土”标签的视频制作人开始走红网络。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网红”青年,他们的形象更为质朴,表达方式也更加接地气。通过他们的短视频和直播视频,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更加了解乡村生活,让从乡村走出去的人们寄托乡思,甚至各类农产品也成为了网购“香饽饽”。
侗族姑娘秋子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西瓜视频上以“乡野丫头”走红,她简单、朴素的“乡土视频”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如今已成为网络平台扶贫战线上的“三农合伙人”。
侗族乡野丫头返乡成“网红”
2017年3月27日,一位穿着艳丽的民族服饰背着竹筐的姑娘出现在了网络,视频中,秋子背着竹筐,和戴斗笠的茶农在漫山遍野的茶树间走动,讲解如何用双手快速掐下翠绿的新茶叶。她穿着靛蓝色的侗服,身上的银饰叮当作响,脸上荡漾着明媚的笑容。
这是秋子在互联网上传的第一条视频。在这之前,湖南怀化人秋子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回到农村,扛起锄头做回农活。
秋子原名石秋实,是一位侗族姑娘。她的家,在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的侗寨——老寨村。老寨村是湖南省20个国家贫困县之一,她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
年少时的秋子向往城市,憧憬着城市生活的多彩和惬意。高中毕业后,她去了怀化的一所专科学校读临床医学妇幼专业。读大专的那几年,也是秋子第一次接触到城市。在读大专之前,秋子县城都没有去过几次,当时她和家里人都希望能留在怀化并且“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秋子说,在那时的老寨村,谁家的孩子要是在城里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那可算得上是全家的荣耀。
在怀化度过了三年城市生活的秋子在毕业后回到了县城,成为了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妇产科助产士。“在我最忙的时候,一天晚上帮忙接生过12个婴儿,接生一个婴儿,就有15块钱的接生费。‘每天回家累得想哭就是我那时的生活状态”,每月1200块的工资,除去房租、车费、日常的花销,所剩无几。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她开始怀念寨子里的生活:那些采不完的茶、跳不完的舞和过不完的侗族节日。她和堂哥商量,何不在社交平台开设帐户,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传播侗族文化。
“我就是一个来自乡野的丫头,热爱家乡的生活和民族文化。”秋子和堂哥一拍即合,“乡野丫头”由此诞生。
“乡野丫头”的第一条短视频发出后,有网友留言:好美的风景啊,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了,看了你的视频突然有点想家了。“可能是美好的乡村生活触动了大家的乡愁。”秋子说,“乡野丫头”发出第三条视频后,点击量就破了20万。
“‘乡野丫头也让我重新穿上了侗族美丽的民族服装,在我的眼里,侗族的民族服装是最漂亮的。”在拍视频一年多的时间里,秋子亲手设计、裁剪了20多件侗族的服装,“我喜欢这些衣服,我喜欢穿着我自己所裁剪的衣服拍摄视频。侗族的衣服不仅好看,它也是侗族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在这些视频中,秋子刨过野菜,扒过鸡窝,捞过青苔,还用自己上山下河亲手采到的新鲜食材,做出了炒腊肉、鳅鱼荷包蛋、辣椒酿等上百道侗家美食。在丰富多彩的视频中,唯一不变的是,她始终穿着侗族服装。
一次,她上传了一条做侗族特产腌酸肉的视频。很快,一位贵阳网友发来私信,想购买5公斤腌酸肉。于是,@乡野丫头做成了第一笔生意,收到了200元的微信红包。
随着@乡野丫头的粉丝和播放量越来越多,她把村里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对外销售,腊肉、剁椒、腌酸肉等土特产也成为网红商品。当地村民还根据网友粉丝的不同需求,优化了种植结构,从过去单一的稻谷、玉米种植,增加了茶油、七彩泡椒等经济作物,带动当地村民丰产又丰收。
巧用网络直播破解“姜”局
如今,秋子成为了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推选的“三农合伙人”。她将与其他创业伙伴共同帮助20个国家级贫困县打造特色农产品、文旅产品等20个扶贫项目。
陇城镇位于通道县南部,是该县生姜种植大镇。这里老百姓种植生姜历史悠久,尤其是甘溪片区,因气候适宜,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产出的小黄姜色泽黄亮、纤维细密、姜香浓郁、品相极佳,但是,受交通瓶颈限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销售一直存在硬伤,每年客商络绎不绝,收购价格却相对低迷,导致姜农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安全保障。
知道小黄姜碰到销售难题,这个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姑娘坐不住了,她到甘溪村了解情况后,尝试在西瓜视频@乡野丫头店铺里上架预售,并在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火山小视频推广通道小黄姜。
四天后,@乡野丫头秋子再次来到了姜田里,冒着冬雨和当地姜农一起挖起了生姜。她还通过直播方式,跟全国各地的网友分享当地与小黄姜有关的人和事,将小黄姜的收获过程和感人故事真实地展现在网友面前。
总算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待,订单纷纷而至。销量上来了,但秋子丝毫不敢放松。“这个是农产品,网友的消费是一份爱心、一份关心,那我们一定要保证新鲜,让大家放心。”说话间,秋子迅速地往身旁的快递包裹里塞上姜叶保鲜。她说,每个包裹都会用姜叶打底,再用姜叶覆盖,确保小黄姜新鲜送达到客户,当然姜叶的重量是去除的,发出的小黄姜也保证净重。
上架销售小黄姜以来,@乡野丫头号共发送了20余条推广信息,播放量达400余万次。店内生姜包邮3斤装19.8元,5斤装25.8元,产品得到各地网友支持,好评不断,直接为贫困户带来了每亩增收2000元左右的收益。其貌不扬的小黄姜,“触网”1个月,在@乡野丫头头条号店铺热卖1.7万单,打起了一场“姜”脱贫进行到底的攻坚战。
不止于此,秋子还通过@乡野丫头帮助贫困户卖过腊肉、黄豆、咸菜、泡椒等,进入丰收季以来,更是哪里需要到哪里,先后將脆柿、猕猴桃、冰糖橙、柿饼等通过平台售卖。她说,希望通过三农合伙人的身份,让家乡的这些纯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能够走出大山,让越来越多的朋友品尝到纯天然的美食,让贫困户的收入能够再多一点更多一点。
“越是乡土的,越是世界的”
回到了侗族大寨后,秋子做回了@乡野丫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秋子发布了1300多条视频,她用一台电脑、一台摄像机和一个支架,架起了与整个世界沟通的桥。在溪流里摸螺蛳,在山间采野果、挖山笋,还做了上百道侗族美食,这不仅对她的粉丝来说,是没有看过的新鲜事,对秋子自己来说,也是重新认识了一次故乡。
乐于展现自我的“三农网红”秋子,从最开始的分享,到后来试水农村电商,再到主动承担起脱贫的担当,她的目标从不只是捧红自己,而是带动自己深爱的家乡发展。“侗族没有文字,只能靠口耳相传,而现在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秋子说,希望通过记录自己和家乡的故事,保护好传统文化的根,吸引更多的村民返乡就业。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返乡、下乡的创业创新人员达780万人,其中农民工540万人,占70%,高中和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40%。三农自媒体们大多就是来自这批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他们与之前两代农民不同,这批农村新能人们掌握新技术,头脑灵活,乐观自信,把多元化的理念和技术带回了家乡,他们坚信“越是乡土的,越是世界的”。伴随着短视频成为网民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三农短视频也成为了农村创业青年主要的营收方式,农村电商在短视频平台发展的红利期,开始承载更多乡镇青年的梦想。
他们乐于展现出自己的直白、真实、毫不修饰,他们渴望得到关注、承认和赞赏,这是他们的精神追求,也是以往农民群体不曾被看到的另一面。有着相似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的群体,通过视频和直播的方式交流互动,这不仅是乡土文化的场景化展示,也是凝聚乡土信仰的最好方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与人在網络中的话语权是不平等的。三农网红们依靠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打破了城乡藩篱,用充溢着生活气息的镜头,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分享自己的人生。并且,他们借助短视频的流行属性,通过流量跨越信息的“鸿沟”,利用平台优势、网红效应、以及他们带来的影响力,三位一体共同发力,助力精准扶贫,做到让有影响力的人做影响力的事,从而可以影响更多的人。
据西瓜视频透露,视频创作者中三农内容有一部分用户来自农村,一些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内容,寄托思念、思乡怀旧。但同时,也有一批来自城市的用户,他们对农村生活充满好奇,又或对田野乡村心向往之,“粉”上了秋子这样的“三农网红”,“乡土视频”也成为了他们精神上的农家乐。
秋子很爱笑,不论是面对镜头,还是面对生活。这是一种信仰,相信劳动可以改变命运,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换来更好的生活条件。视频中除了主角每时每刻表达出的乐观,还有农村生活独一无二的烟火味儿。
有人说,艺术高于生活,但生活又何尝不是高于艺术的,秋子的“土味视频”中展现的是一个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民,和他们普通的日常生活。他们或许没有多么远大的抱负,但每个“三农网红”都有他对生活独到的见解,都有他自己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