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勇争先·锻造绿色崛起“金扁担”
——江西吉安林业着力“三个走在前列、两大战略任务”创新建设闻思录

2019-12-11艾前进罗翔

中国林业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吉安市赣江吉安

文/艾前进 罗翔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吉安市委书记胡世忠(右二)率领吉安干部群众义务植树

红色摇篮,文化庐陵,山水吉安。2016年早春二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走进江西吉安,登上井冈山,体验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竹筒致富,品味贫困户彭夏英林家风味小吃,深情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牢记嘱托,汇聚美丽中国建设的磅礴力量。江西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在全省重点区域森林实施“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行动”。吉安市委书记胡世忠、市长王少玄团结带领530多万吉安人民,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结合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转化为引领发展的“三个走在前列”(坚持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上走在前列、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上走在前列、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走在前列)总目标,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绿色崛起“两大战略任务”。

怀着真情干实事,拿出真心干好事,善用真招干成事。吉安市林业局局长陈春泉和局党委“一班人”带领全市务林人和万千林农,弘扬井冈山精神,把国家和省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革命老区振兴、绿色崛起有机结合,打通“两山”路径,围绕区域林业高质量发展这个中心,深化林长制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纵深推进森林“四化”建设、国储林基地建设、森林城市创建工程,做精做强竹木精深加工、木本饲料、香精香料、森林大健康等林业产业,为全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绘吉安老区振兴发展新画卷提供了坚强的生态保障。

滴水穿石,点绿成金。初秋时节,拥有2600多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高达67.6%的吉安,进入到一年中最有味道的季节。广袤的原野不再是单一的基调,而是橙、黄、绿、红层层铺开,山岭河谷间的一片片果林——金桔、蜜柚、板栗、油茶等挂满枝头,散发着沁人芳香。全市现有国家级生态乡镇37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国家林业产业龙头企业4家,2019年林业总产值可望接近500亿元。江西省林业局局长邱水文赞誉吉安林业,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锻造出了绿色崛起的“金扁担”,一头挑起金山银山,一头挑起绿水青山,建设出了生态美、百姓富、产业优的“生态家园”,不仅在绿色崛起和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中走在了全省前列,而且是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设区市。

上篇:久久为功 掀起昔与今的巨变

吉安市地处南方红壤区,土质疏松,含沙量大,一旦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属于生态脆弱区域。近几年来,吉安林业超前谋划,超前部署,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建养工程,严格生态空间开发与管控,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及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保护,每年完成人工新造林20多万亩,低效林改造20多万亩,打造出了赣江上的最美岸线,加快建设绿美生态公园、街头小游园、公共绿地,放眼远望宛然一幅幅“山之魂、水之灵、林之舞、田之歌、湖之韵”生态画卷。

念好生态建养“三字”经

理念是生态林业建设发展和行动的先导。吉安市林业局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变为全市人民生态建养的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质量提升工程,久久为功“建、改、管”,在践行“生态立市”战略中当好打造美丽中国的“吉安样板”。

念好“三字”经,先当“念经人”。吉安充分发挥党对生态林业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创新机制,创建了一支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林长制。2018年春天,全市优选10220人担任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其中,市级林长9人,县级林长319人,乡级林长2238人,村级林长7654人,落实基层监管员2778人,护林员9234人。四级林长全覆盖,高位推动压责任,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切实强化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意识,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党政同责,自觉肩负起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重担,分别担任各级林长,亲力亲为调研谋划和推进林长制工作,确保了林长制工作落地见效。

接力“建”出高标准。2019年2月11日,是春节后的上班第一天,市委书记胡世忠、市长王少玄、市人大主任刘连根、市政协主席龙波舟等“四套班子”带领市直机关干部和各界群众义务植树,为生态秀美吉安添新绿,这样的春节造林大活动已连续搞了10年。而且,这一天的活动从市里扩展到所属的和县市区,可谓百万市民共植绿。近几年来,吉安市以“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乡村林果化、园区生态化、校园生态化”的理念,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大力推进“高品质主题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的城市生态三级梯度格局;坚持见缝插绿、块状植绿、斑点绿化,在老城区街头巷尾插花式建设80余个小游园,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了1000米有大公园、500米有休闲小游园,市民可四季见绿、常年赏花,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5.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1平方米。在推进“森林进城”的同时,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积极开展“林果下乡”,累计栽植樟树500多万株、各类果树80多万株、绿化苗木400多万株,村庄平均绿化率达43.2%。

改革“创”出新活力。吉安率先探索出了国有林场改革的“吉安模式”,全市99个林场整合重组为39个,全部定性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事业编制人数定编4055人,减幅46.1%,争取到5.2亿改革资金全部用于林场改制和职工社保、医保,确保全市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吉安高分通过国家验收,并作为唯一设区市在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现场会上介绍经验,官山林场和李山林场荣获全国“十佳林场”称号。吉安林业改革的成功做法上了央视“焦点访谈”。

资源“管”出“零伤害”。吉安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市立公园制度和生态红线管控,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考评和行政问责机制,坚决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全面加强森林“三防”体系建设,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连续5年没有出现重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疫情以及人员伤亡事故;各级护林员认真履行生态管护职责,对责任区域内的森林资源全面巡护,确保森林生态资源管理“零伤害”,形成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的好效果。

“两补”修复赣江风光带

守护一江碧水,保护一方生态。吉安打造五百里赣江“水美、岸美、流域美”的“最美岸线”,统一编制吉安百里赣江风光带规划及中心城区赣江两岸景观设计方案,出台赣江最美岸线建设实施意见,投资200亿元进行赣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涵盖生态植被修复、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等内容。

吉安人民的母亲河赣江,绵延千里宛如一条巨龙,托起全市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吉安林业把市委的态度,帮补植补造的“两补”手段修复建设赣江生态带,推进全域治理、全域保护,巩固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赣江孤江口至乌江口段流经主城市区内的吉安县、青原区、庐陵新区、吉州区和吉水县,东岸起点青原区富滩镇张家渡村孤江口,终点吉水县文峰镇乌江口,河岸总长32.99千米,修复任务分配以界为量,倒排工期,充分利用好市政府投入的4200多万元资金,2018年5月底前完成了赣江两岸山下部分的荒滩、荒地、低洼地等地块的首期造林任务。青原区按照吉安市林业局的赣江流域生态林业建设任务,沿境内赣江两岸的荒滩、荒地、低洼地的岸线300米内,高标准建设了350多亩护岸林林。吉安县沿线建设森林160亩。

修复赣江生态带,建设“百里风光带”。市县两级联手,对赣江两岸的湿地公园、滨江生态绿线、沿岸城区联片成景,实现岸线生态林业资源效益最大化,万安县赣江井冈山航电枢纽工程左岸沿江公路全长12公里,林地建设使工地披上绿装。吉州区配合赣江东岸滨江公园北延工程,建成了绿色的骑行道、游步道,吉水县建成了9.3公里赣江东岸墨潭风光带……“两补”修复有赣江生态带,也是特色生态经济带,赣江沿岸的旅居和养老产业正在崛起,优美的岸线生态最终将成为“五百里风光带和万亿产业带”。

“四化”提升全域森林美

吉安市将“四化行动”作为打造“全景吉安、全域旅游”的务实举措,各市县区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注重景观,彰显特色;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2022年做好主要通道、生态廊道两侧、重要风景名胜区周围和重点乡村风景林的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让吉安森林连点成线、拓线成面、多元融合。

绿色井冈山

为使市林业机关和直属部门更好地服务“四化行动”,党委优化配置干部,创新工作机制,理顺工作关系。建设绿色生态,最关键是要有顶用的生态建设人才。市局重视科技支撑,健全林业科技创新体系,紧紧围绕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组织林业科研,针对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重点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新品种选育、重大病虫害防治、林产品加工技术改良、丰产技术探索等领域的科技攻关,以林业科技的新突破带动吉安林业大发展;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着力加强科技示范和技术服务,大力推进林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实现林业科技与推广实用有效对接,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对林业生产的贡献率。

围绕“全景吉安、全域旅游”的生态林业赋能目标,吉安林业沿高速公路、高铁等主要通道两侧建设各具特色的森林景观示范带,重要风景名胜区周围森林景观进一步提升,重点乡村风景林得到明显改良和保护,重点区域森林全面达到生态优良、林相优化、景观优美的效果,有力促进发展。吉安市对境内高速公路、高铁等主要通道两侧可视范围内沿线山体实施生态修复。对林相不整齐、断档断线、缺株少株的地段,按照树种美化、彩化、珍贵化的要求进行补植补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景观示范带。吉泰走廊范围内的县(区)完成了高速公路、高铁沿线山体生态修复工作。吉安市联手井冈山市,重点建设的泰井高速公路拿山至茨坪段、厦坪至睦村段的绿化美化工作,科学选择适合的彩色、珍贵树种,精心打造出了一条森林景观通道,成为江西省的示范。在新建的昌吉赣高铁沿线的吉安段,对两侧可视范围特别是第一重山脊内的宜林荒山荒地、低产低效林、林中空地等,采取“封、补、改、造”等综合措施,大力开展森林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改善了森林景观,提高森林质量,成为全省高铁沿线的森林景观示范带。

“四化”提升,全域绿美。吉安林业引导各县市区对风景名胜区进行林相改造和森林步道建设,保护培育,合理开发森林景观资源,突出森林景观效果。井冈山、武功山、青原山等重点景区,结合旅游发展规划,在景区周边区域、进出主要通道、江河沿岸等重点地段,实施以楠木、杜鹃、枫香、北美橡树、山乌桕、大叶榉等树种为主的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优化了森林景观环境,提升了森林景观质量。

中篇:“两山”转换 实现美与富的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被有林业“头雁”之誉的吉安务林人把这一理念当成新的财富观,探索出一条“两山”的双向转换通道,使生态林业要素成产业生产要素,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成为万千林农和林业产业企业的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向绿色要质量,靠集约拓空间, 以融合谋增长,一座座青山变成了一条条可以致富的“金山”,2019年林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

市县两级巩固森林城市创建成果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吉安林业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将生态林业建设保护作为根本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以最快的行动和最扎实的成效建设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林业国家保护的重大工程,不断筑牢了吉安的生态安全屏障。进入新时代,全市人民坚持生态林业优先、生态修复为主,统筹城乡深化国土绿化,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早在2014年9月,便成功地摘取了国家森林城市这块金字招牌,使井冈山变得“又红又绿”,更加美丽动人。

吉安是江西省唯一全境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设区市,市县两级同步改革创新,形成了体系性的生态文明和森林生态保护制度。主城区自觉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对城区道路、公园绿地、社区家园扩绿提质,美化花化,继续当好全省的森林城市建设样板。基层县市围绕吉安林业制订的省级森林城市创建规划步步紧跟,城乡融合美美与共。一代文宗欧阳修的故里永丰县,以“一带四廊双城,景观斑块镶嵌,森林怀抱古城”为纲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推进绕城公路工程绿化,加大工业园区、永叔公园绿化提升,加强恩江北岸堤结合绿色发展,完善中轴线慢行系统建设,打造历史文化园工程建设,提升永丰中学至白鹇洲路段和湿地公园绿化,着力对创建森林村庄、森林小区全面进行绿化提升,倾力打造城市“客厅”和“氧吧”。罗霄山脉下的万安县集中力量创建省级森林城市,高起点编制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先后建成了万安湖国家森林公园、万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田北农民画村、红豆杉养生谷、花花世界观光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万安红色旅游等景区。随着永丰、万安、永新、井冈山等县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同时,各县市相继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城乡森林公园。

吉安市林业局领头,联手所在地的县、区,倾力打造建设了江西庐陵赣江、遂川五斗江、峡江玉峡湖、万安湖、吉水湖五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填补了吉安市的湿地公园空白。江西庐陵赣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城北赣江中游及其支流螺湖水交汇处,总面积77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650多公顷,湿地率达84.59%,湿地规划区内水域宽阔,景观优美,动植物资源多样,历史文化丰富。近几年来,吉安市结合创森巩固在湿地规划区内建成的庐陵文化生态园免费向市民开放,成功跻身江西省十大新旅游景区。

全链激活林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林业助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关键在“融”。近几年来,吉安林业自觉把国家和省城乡融合发展与林业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相融合,用林业经济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出了竹木精深加工、木本饲料、香精香料、森林大健康等四大产业链建设,建成了4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3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吉安县构树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竹产业链从粗放到精深加工延伸,全市围绕“井冈翠竹”共同“唱响一个品牌,建设六大基地”,通过资源培育,推进业态发展,建成了竹林培育-竹产品加工-竹剩余物利用产业链。吉安是“中国竹子”之乡之一,拥有毛竹林面积216万亩,毛竹蓄积3亿根,2017年,市政府与国际竹藤中心签订竹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以竹代木,全竹利用,精深发展。大力扶持全国竹产业龙头企业浙江九川竹木落户井开区,年产高档、环保型竹家具、竹工艺品60万套,年利用毛竹3000万根,产值近10亿元,将借助“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让竹产品走出国门。

木本饲料产业链从一家一户向企业推广,吉安林业引导各地将林下经济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新建构树基地近万亩,蛋白桑基地4000多亩,吸纳2000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打造出了苗木培育-种植(基地建设)-饲料加工-生猪养殖-肉食品销售的新型产业链。前几年,受环保治理影响,井冈山市关闭拆除刘家坪生猪养殖场和茨坪屠宰场,让2800多头生猪下山。为做好健康生态猪的规模养殖,吉安林业构建了一条构树养殖产业链。我们在康鹏井构公司育苗基地里看到,员工熟练扦插培植构树种苗。桑科构树适应性强、生长快、萌芽强,利用生物技术发酵生产的构树叶猪饲料,不含农药、激素,具有独特的清香味,生猪喜欢吃,吃后贪睡、肯长肉,饲料消化率高。他们采用“构树+扶贫”、“构树+产业”、“构树+生态”模式,年产优质种苗3000多万株,现已种植构树3000多亩,喂养构树饲料生态猪5000多头,带动农户增收平均亩产3000多元。

香精香料产业链从村乡局域走向产业优化,创造出了“龙头企业+林场+基地”的发展模式,形成了苗木培育-种植-香精香料提取-销售产业链。吉安是全国主要蒎烯加工基地和药用香料油集散地,份额占到国内15%、国际3%,一亩大叶芳樟可产生2200元收益。随着天然香精香料需求的日益增加,吉安香精香料产业面临基地建设缓慢、加工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产品少等问题,吉安市与吉水县林业部门联手支持企业壮大产业,打响“中国香料之都”品牌。

森林大健康产业链由分散弱小走向品牌集中,全市着力打造“井冈山”品牌,大力发展金线莲、绞股蓝、青钱柳、铁皮石斛养生茶饮品,建成标准化基地1万多亩,带动林农每亩增收3000多元。井冈山市利用吉安市林业产业政策,创新“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使一户一块茶园、一户一块竹林、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让家家有致富产业、人人有稳定收入。

下篇:敢为人先 引领量与质的齐升

受需求增加和国内禁伐等因素影响,我国木材消费量缺口较大,对外依存度达65%左右。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区域内的木材需求,做到未雨绸缪?面对这道木材缺乏难题,几近一生学林务林的陈春泉局长深感“痛苦”。对比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和自动化木材加工,他看到自身的差距,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森林经营质量。国家建设2000万公顷储备林的制度一出台,吉安市便迅速跟进,争抢到了这一难得的建设机遇。他们主动摆脱政策“依赖”,壮大自身的木材“筋骨”,使吉安山林“体魄”更强健,以“含绿量”求“含金量”,让青山绿水的“颜值”更担当,全市联合引进国家储备林贷款项目落地建设,利用国家开发银行83.91亿元政策性资金,8年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240万亩,现已完成50多万亩,谱写了高质量发展吉安林业的新篇章。

顶层设计见担当

国家储备林建设要求造林地区自然条件适宜,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虽然吉安具有得天独厚的林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建设国家储备林,但由于项目整体投入资金不足,基地规模不大等问题,使项目争取受到影响。吉安市不等靠观望,早在2015年5月就出台了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实施意见,目标定位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80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120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200万亩,森林抚育补贴100万亩,新增森林景观改造面积6万亩,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壮苗使用率达到80%以上。

吉安市把国家储备林建设摆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来抓,书记、市长运筹帷幄、亲力亲为,画出路线图,倒排时间表,每个环节专人负责,无缝对接。项目从启动到评审通过,仅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吉安速度、吉安模式、吉安经验。为防控金融风险,市委市政府依法依规,在不增加地方债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模式,项目采用“足额林权抵押担保+市级风险准备金+项目林权排他性承诺+林权保险”等林权抵押作为融资模式,这是全国首个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国储林贷款项目,也是全国国储林项目建设的样板和典范。

多路推进显效益

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是林业建设的根本职能和价值所系。近几年来,吉安林业作为基层建设的主责主业和第一要务,加快推进森林经营,强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措施,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吉安市将市国储林项目建设分期8年,以绿庐陵林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项目融资平台,以市33个国有林场为项目实施主体,通过新造林、现有林改培、森林抚育、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道建设、资源监测设施建设、科技支撑、林区扶贫等多途径相结合,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240万亩,其中:新造杉木人工林80万亩、高产脂湿地松40万亩、杉木+珍贵用材树种(楠木、香樟等)混交林15万亩、珍贵用材树种(楠木、香樟等)10万亩,现有杉木林间伐后套种珍贵用材树种(楠木等)10万亩,现有杉木林改培杉木大径材10万亩,森林抚育75万亩。

吉安的创造形式有五种。“杉木、湿地松新造”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珍贵树种新造”培育珍贵用材树种资源;“杉木+珍贵树种新造”培育针阔混交林;“现有杉木林间伐后套种珍贵树种”培育异龄复层混交林;“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培育大径级用材林。实践中,他们在“新造林”中强调良种良法,珍贵树种、乡土树种、速丰林并举,采伐期长、中、短结合,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现有林改造培育”主要通过间伐套种实施,对于亚健康状态的松、杉等树种单一用材林,采取混交方式,有计划间伐后科学补植套种其他优良树种,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重点优化水源地、河库区、通道两侧、旅游景区及生态脆弱地区的森林结构。“现有林抚育”通过加强抚育管理提升森林质量和蓄积量,改变重造林轻管理的粗放方式,借助贷款投入强化除草、追肥等抚育措施,搞好林区道路建设和维护。

国家开发银行专门为国家储备林建设设计金融创新产品,还款期长达25年,长周期还贷的“绿色金融”产品设计,目的是鼓励长周期经营森林,从而减少短周期采伐对环境造成反复干扰和周期性破坏。吉安市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中结合森林旅游,着重在昌吉赣高铁沿线、主要高速公路沿线、赣江森林岸线、井冈山重要风景名胜区周边,通过人工新造、景观打造、抚育改培等技术措施,实施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让井冈大地更绿、生态更好、城乡更美。

创新机制提质量

“储大储优、科学经营、绿色发展、机制创新”。经过2年多的建设实践,吉安林业采用“足额林权抵押担保+市级风险准备金+项目林权排他性承诺+林权保险”的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模式,充分发挥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效应,将林权抵押作为融资基本方式,利用金融资本切实加快项目建设,使各国有林场用国有林权抵押面积51多万亩。在资金发放模式上,与省国开行商定项目首批贷款资金发放额度3亿元,让“普惠制”与“特惠制”结合,扶持行动积极的县市区和优秀项目,扎实有效地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

创新项目做法,确保质量提升。吉安市林业局搭建资金发放平台,由吉安市绿庐陵林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借款人,统一向国开行借款,负责管理贷款资金,并向国开行还本付息。从事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国有林场作为用款人使用贷款资金,负责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并向借款人还本付息,运用报账制和预付制相结合的形式运转。国储林项目规模大,实施时间长,涉及10多个县(市区)33个国有林场,点多面广,操作难度大,是一项系统工程。截至2019年10月,吉安完成基地建设营造林任务25342.89公顷,其中杉木新造12895.32公顷,湿地松新造1362.08公顷,杉木+珍贵树种用材树种新造1949.42公顷,珍贵用材树种新造838.08公顷,现有杉木林间伐后套种珍贵树种1595.31公顷,现有杉木林改培730.07公顷,杉木中龄林间伐抚育7330.06公顷,其他造林63.4公顷,已完成总投资11.43亿元。

吉安市在国储林基地建设中,加大良种壮苗、科技支撑、基础设施和抚育经营方面资金的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林业技术,推行营造林培育模式,深入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市级优选建设了一批大径材培育示范林,在永丰县、泰和县、安福县建设省级森林经营样板基地,着力培育大径级用材林和优良珍稀树种,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多种功能,带动了森林旅游,综合效益显著。

干在当下,一切正在改变;定性致远,一切都将改变。

照着“三个走在前列、两大战略任务”这条路走下去,以生态林业建设为落点全民创建赣江流域滨水风情十足的精致城市,以城乡融合的林业经济打造吉安城市绿心,以国家储备林提升区域森林质量,吉安市既保护了生态林业建设的绿水青山,也赢得了转型绿色发展的金山银山;照着“三个走在前列、两大战略任务”这条路走下去,吉安市不仅能够尽早实现“江西样板”的目标,而且打开了更具想象力的生态建设新未来。

猜你喜欢

吉安市赣江吉安
劳动教育筑未来——吉安市初中劳动教育课例展示活动有感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治理赣江
金吉安监理公司市场开拓取得重大突破
吉安市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无意走远,才走的更远
雨落赣江 〔外一首〕
妈妈,我回来了
爱管闲事的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