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身微寒,发奋报国的中国兽医生物制品学家房晓文

2019-12-11朱萌本刊

中国动物保健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物制品兽医

朱萌/本刊

房晓文(1912—1992)是我国杰出的兽医细菌学家生物制品专家,是我国兽医生物制品开拓者之一。在研究新生物制品、开创菌苗新工艺和有效佐剂、培育弱毒菌株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为制订我国兽医生物制品规程、执行兽医生物制品监察制度、推动兽医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治学严谨,勤奋科研,几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兽医生物制品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取得了多项科学成果,培养扶植了大批兽医人才。

虽然他成功卓著,但是他成长之路却经历了诸多困苦,但就如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少时的困苦反而练就了他坚韧刻苦的精神,为中国兽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奉献终身。

生于困苦

1912 年12 月,房晓文出生在广东省大埔县银江乡一个贫穷的佃户家中,他的家中成员众多,全家老小11口人,仅靠租来的2 亩多田地和父亲辛苦磨豆腐的微薄收入过活。缺衣少食的生活一直伴随着他的童年。房晓文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自幼聪颖过人,又积极上进,艰苦的生活只是磨砺了他的心性却没有磨灭他求知的心。在村办小学接受了5 年的启蒙教育后,父亲不忍他的聪慧被埋没,一家节衣缩食又与乡邻筹措,终于凑够他到银江乡小学就读的费用。然而,奈何家境太过困窘,银江乡小学只读了2 年他就因为筹措不到学费被迫辍学。

漂泊异国

辍学之后,才满14 岁的房晓文为求一条生路接受同村族兄的邀请,离开家乡闯荡潮州,一年后又远渡重洋到泰国当学徒谋生。曼谷的一家小小裁缝铺是房晓文的落脚点,语言不通的他只能做些粗重的活。老板吝于教授裁剪缝纫技术,安排学徒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日夜的劳动。和房晓文一同去泰国的同乡,一人病死,一人病退,房晓文虽然瘦弱却仍咬牙坚持,泰国打工的4 年间,换了5 家店铺,却学不到手艺,他深刻体会到异国他乡谋生求艺的艰难,困苦的生活更使他坚定求学脱贫的心。

坎坷求学路

1931 年,依靠在汕头市教育科任科员的二哥房之龙的资助,他回到祖国,并顺利考入汕头市立商业学校。学校里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渴望能够学习改变命运。然而,好景不长,仅仅持续数月,因二哥的失业,房晓文再次被迫终止学业。

再次回到老家的房晓文并不甘心,依靠亲朋接济和祖嗣津贴他考入离家40 余里的大麻中学,初中毕业后又考进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然而一年后再次因为交不起学费停学。不过,仿佛命运使然一般,求学路一再碰壁的房晓文赶上了当时设在广州的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办的军医学校兽医班招生,在校学生一律公费。不用为学费发愁,不用为吃饭发愁,他终于可以认真的学习了。1936 年,兽医班并入陆军兽医学校十八期。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从南京迁到湖南。1938年,房晓文从陆军兽医学校毕业,被分到炮兵部队第二旅担任上尉兽医,负责战地马骡治疗工作。

战争时期的兽疫防治之路

抗战期作为军兽医房晓文要随部队驻防,辗转作战于黄石、陵零、宜昌及钟祥等地为军马治疗做了大量工作。由于战争的紧张和劳累及行军中饮食较差,他患了腹泻症,病弱的他 ,渐渐地不能适应剧烈行军,于1939 年9月转业到了后方。不过一年的军兽医工作让他清楚的意识到兽疫防治重于治疗,时逢他的母校陆军兽医学校由湖南迁到贵州,校长杨守坤正在贵阳筹建军马防疫所,房晓文便在该所任职,开始了兽医生物制品生产研究和兽疫防治工作新征途。

当时的中国饱受战火摧残,畜禽饲养条件极差,加之战争造成的人口大流动,畜禽传染病流行猖獗,尤其是牛瘟在中国牧区大流行,造成农牧民巨大损失,房晓文转职农林部直属兽疫防治大队任技术员,担负川黔湘鄂四省交界区牛瘟防治。房晓文整日一双草鞋一把伞,肩背牛瘟脏器苗与抗牛瘟血清,走沟串寨,传授防疫知识,给牛注射打针,不分白天黑夜,常常连续多日得不到休息。在全体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四省交界区内牛瘟流行得到基本控制。

1941 年防疫大队撤销,中央畜牧实验所成立,蔡无忌任所长。房晓文调任到四川荣昌的兽医系附属血清厂任职,在系主任马闻天领导下从事细菌生物制品的研究。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房晓文随所迁往上海。在兽医学家程绍迥所长亲自主持下从事细菌制品研究,约一年后,该所接收了北平华北农事试验场的畜牧兽医部分,成立中央畜牧所北平工作站。房晓文被调该站任细菌室主任,主持研究生产用菌种的保存等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与同行们一起研制生产了炭疽、出血性败血症、布病疫苗,抗炭疽、抗猪丹毒血清以及诊断制品,为华北地区的兽疫防治提供了必需的生物药品。

新中国的“菩萨兽医”

1948 年北平解放前夕,房晓文为防资源丢失,携带全部菌种进住北京城内北平工作站办事处,并与协和医院免疫系联系,借用该院试验室,进行细菌的传代繁殖,为保存国家的菌种资源,为解放后迅速恢复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50 年代初,当时在我国北方大规模暴发“牛气肿疽”,他主持研制成功的牛气肿疽明矾沉淀疫苗,为控制与消灭该病提供了唯一有效的武器。50 年代中期内蒙古一些地方暴发羊传染病,造成大量羊只病死,房晓文深入牧区,调查病情,采集了大量病料,分离出多株厌氧梭状芽孢杆菌,最后确诊为羊猝疽和羊快疫。他立即着手研制出了疫苗,羊猝疽、羊快疫传染病迅速得到控制,他被当地的牧民尊称为党派来的“菩萨兽医”。

60 年代初,我国南方诸省区发生仔猪传染性下痢疾病,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房晓文等诊断为仔猪副伤寒。根据当时苏联专家介绍的防治法,虽然仿制出了疫苗但是使用效果很差。房晓文从全国各地优选7 个菌种,进行精筛3 个良种,从传代培养物中分离挑选菌落,经传500 代,终于从菌落中挑选出减弱了毒力并保持免疫原性良好的制苗菌株,研制成功冻干活菌疫苗,免疫效力良好。在同行们共同努力下,房晓文又进一步改进了生产工艺和免疫方法,并在全国范围内生产与应用,这种菌苗安全可靠,完全控制了仔猪副伤寒病。1989 年该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不过,彼时的房晓文深受病痛的折磨带病工作,心脏病、结肠癌、前列腺肿大、青光眼等恶疾折磨着他的身体。历经数次手术和抢救,恢复之后,他仍然选择回到工作岗位,为消灭我国兽疫继续奉献着自己的生命。

1992 年12 月,由于疾病恶化,房晓文于北京逝世,离开了他奉献一生的兽医事业,享年80 岁。在他从事兽医生物制品研究工作50 余年里获得10 余项科研成果,发表研究报告及有关论著共50 余篇。并参加了我国第一部《兽医生物制品规程》的制定,《中国家畜传染病学》,《兽医生物制品》及《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微生物卷》等大型专著的撰写工作。

如今的中国畜牧业蓬勃发展,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新流行的疫病也在考验着年轻一辈的兽医工作者。身为后继者的我们要学习前辈房晓文先生忘我工作,为祖国兽医生物制品事业奉献的精神,为发展我国畜牧兽医事业而继续努力奋斗。█

资料来源:

[1]沉痛悼念我国兽医细菌学家生物制品专家房晓文同志,中国兽药杂志 1993.27(01):61

[2]我国著名兽医微生物学家——房晓文,吉大动物医学院,阳光畜牧网,www.ygsite.cn

[3] 房晓文:鲜为人知的大埔籍兽医微生物学家,梅州日报,2016,01

[4] 网络信息,百度百科

猜你喜欢

生物制品兽医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我是兽医志愿者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生物制品行业成本费用管控方法探讨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生物制品行业成本费用管控方法探讨
苦豆子及其生物制品在农业上的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