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气治理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9-12-11李翠红济宁富美环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文_李翠红 济宁富美环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在工业废气治理技术应用中,传统技术应用较广,而先进技术推广较难,这两方面原因使得治理技术效率难以提升。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先进技术引进成本较高且应用人才欠缺,还在于现阶段废气治理力度不强及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由此,笔者探析了工业废气治理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1 工业废气治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1.1 治理技术
通常情况下,工业废气主要包括烟尘及有害气体。在工业废气处理技术中,烟尘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如重力、过滤等技术进行治理,而有害气体主要依据气体特征,如分压、反应性等进行治理。烟尘等颗粒形态污染物一般采用各类型除尘器,如静电除尘器、热凝集器等;有害气体一般采用吸附法、冷凝法、催化还原法等。所谓吸附法,即是利用吸附剂,如表面多孔性固体物质,可将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分离出来,随之回收利用;所谓冷凝法,即是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气,在降低废气温度的同时,提高废气压力,使易凝结有害气体转化为液体,实现分离,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易于回收等优势,这是常用的废气治理方法;所谓催化还原法,即是利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或易于去除物质,具有净化效率高、受浓度影响小等优势,但劣势是催化剂价格往往较贵且难以回收。
1.2 常用方法
在工业废气治理中,现阶段常用传统方法有生物分解法、活性炭吸附法、等离子法、植物喷洒液除臭法等。此四种方法虽然净化效率较低,且使用成本较高,但由于其具有技术要求低,便于应用等优点,受到了诸多企业的青睐,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占据主体地位,而相比较传统方法,UV光解净化法虽然具有治理成效显著,且使用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该技术尚处于尝试阶段,使得引进技术的成本较高、应用人才欠缺。对于将盈利视为第一要义的企业而言,新技术带给环境的重要意义被引进该技术所需投入的成本给覆盖了,更何况应用该技术意味需要大量专业对口的人才,而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并不能完全匹配市场这一需求,这也是导致新技术难以被开发及应用的原因之一。
2 工业废气治理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
2.1 应用率及创新率低
近年来,我国工业废气排放环境技术效率变化趋势尚且不容乐观,传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废气治理呈现“治标不治本”情况。而先进技术如UV光解净化技术尚处于尝试阶段,难以发挥其无二次污染、净化效率高等优势。同时我国现阶段尚以技术引进为主,而自主开发技术较少,技术应用成本的提高,增大了企业引进新技术的难度,进而导致废气治理技术效率较低。加上我国技术开发人才欠缺造成技术难关难以被突破。由此,若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废气问题,就应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并做好新技术研发及创新工作,切实提升工业废气治理技术效率。
2.2 废气治理力度不够
如今,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在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据主体地位,而新兴工业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气的排放量逐年攀升。在工业化前期,自然环境状况良好,人们忽视了工业废气对环境的破坏性。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质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虽然政府近年来加大力度出台法律文件及政策,但如果企业未树立责任意识,将会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额利润,势必会导致治理速度的提升远不及排放速度的增长,这也是导致治理技术效率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工业发展规划中,政府应针对工业废气治理重点探讨政策走向,不断增强工业废气治理力度的同时加大弘扬企业应担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的宣传力度。
2.3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在我国人为碳排放中,工业碳排放应为主要源头。现阶段,在我国工业能源应用中,诸多企业生产均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并未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年均人为碳排放量总量位居前列。政府近年来注重温室气体控制,致力于能源结构的优化。然而,在能源开发技术层面,我国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依然依赖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虽然近年来新能源在诸多行业领域得到了应用,如生物能、水能、风能等,但由于我国能源需求量大,加之新能源开发技术起步较晚,工业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的现状仍然持续,而新能源的利用率普遍较低也使治理技术效率难以提升。
3 提升工业废气治理技术效率的建议
3.1 健全企业管理机制
在大气污染物防治中,企业应积极采用新能源,集中供热等方式,不断更新技术及设备,进而保证净化效率。例如,在新式锅炉改建中,应增设除尘设备。在燃煤电厂,应推行静电除尘技术;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应针对工业废气治理建立标准化、系统化的操作规程,如污染预控、资源再生、环境规章等,应紧密联系环境管理及生产经营管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使环境管理落实到基层,并设置环境管理机构,使之负责编制企业环境规划,协调环境保护,实施环境监测。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自觉接受环保监督机构依法依规的督促及检查,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切实提升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
3.2 建立综合治污管理体系
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应共同推动治理进程,建立综合治污管理体系,致力于实现资源节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的目标,切实提升整体治污水平,保证工业综合效益。地方政府应提升执行力度和水平,加大政策引导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及设备,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同时政府和社会团体也应着力提高社会及公众的参与度,健全监督举报等机制;针对各地区发展差异问题,积极组织环保技术交流合作活动,致力于降低及消除次生污染。
3.3 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以山西省燃煤及开采领域为例,政府应引导高新企业研究创新清洁煤炭技术,使之致力于研发低碳技术,进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企业应通过采取如制定煤炭洗选制度、限制高硫煤炭开采、引入清洁能源等措施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在火电厂生产领域,企业应配备脱硫、除尘、控制废气排放等装置,保证废气排放符合标准,政府应强化约束性管理,若工业企业的产品设备不符合排放标准,应采取强制更换更新措施,并出台优惠政策,辅助企业吸纳专业型技术人才。
3.4 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在绿色生产及消费层面,政府应健全法律制度,并坚持以政策为导向,科学设定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约束指标,致力于构建绿色城市。在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中,政府应有机结合引导性及强制性,对企业发展方向及规模进行宏观调控,切实规避企业个体发展的局限性及片面性。在企业管理内容及形式中,应有机融合企业性质及实际生产状况,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重点关注。同时,在政府环境管理中,应注重多部门协作,其中就包括环保部门、行业协会等。针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应贯穿于企业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生产等全过程。在立项阶段,应注重环境影响评价。在设计阶段,应注重生产工艺、环保设施等设计的监督。在施工阶段,应注重环保设施施工监测。在验收阶段,应注重检测报告的审核。在生产阶段,应注重新旧污染源的环境管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业废气治理工作存在废气治理技术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促进该问题的解决,在工业企业管理方面,应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并设置环境管理机构;在大气污染物防治方面,应积极采用新能源,不断更新技术及设备。在综合治污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健全监督举报等机制,贯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在传统工业改造过程中,政府应有机结合引导性措施和强制性措施,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改进企业落后工艺、技术及设备,打造绿色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