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2019-12-11李冬范晓琳深圳深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文_李冬 范晓琳 深圳深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使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吸收、降解、转化,将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或者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换为无毒无害的物质,减轻对周边环境危害的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而且对环境的干扰小,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1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大气污染沉降、重金属等,其中工业三废占比较高。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此外,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其中的污染物也会在土壤中沉积下来。
1.1 有机污染物
有机物污染主要是化学农药造成的,一是氯类,如DDT、艾氏剂;二是有机磷类,如硫酸、敌敌畏;三是氨基甲酸酯类,如除草剂、杀虫剂;四是苯氯羧酸类,如2,4-D除草剂;五是工业三废中的油类、酚类等。
1.2 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汞、锌、铅、锡、镉等元素引起的,进入土壤的途径包括:(1)灌溉用水中含有重金属;(2)含有重金属的粉尘进入土壤;(3)大量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农药化肥;(4)工业废水排放进农田。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分解,会在土壤中富集,因此治理难度较大。
1.3 放射性元素污染
放射性元素的来源,一是大气中的裂变产物,二是原子能研究机构排出的废弃物。土壤一旦被放射性元素污染,自身难以消除,只能缓慢衰变为稳定元素,一旦这些元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就会危害健康。
2 生物修复技术的常用方法
2.1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汲取、降解,或利用光合作用吸纳污染物,实现净化效果。植物种类不同,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也不同,有的植物只对一种污染物有效,有的植物对多种污染物有效。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时,应该掌握植物的特征,分析土壤污染物的类型,对症治理才能有效治理污染。
2.2 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就是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或者人工培养微生物,将其补充到土壤中,实现土质净化的效果。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包括投菌法、农耕法、堆肥法。
2.3 混合修复技术
对于污染程度严重的土壤,单纯采用某一种修复技术,难以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将两种或多种修复技术相结合,就是混合修复技术,实际应用表明效果显著。以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为例,一方面微生物能降解污染物,另一方面植物根部可以吸收污染物,两者相互作用,实现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的双重目标。
3 生物修复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3.1 污染物性质
污染物的性质,和自身结构、分子量关联密切。一般情况下,结构单一、分子量小的污染物,其降解过程更简单。以石油烃类污染物为例,利用微生物,可对饱和烃、轻质芳香烃进行降解,但不能对树脂、重质芳香烃进行降解。实践证明,不论是何种结构的链烷烃,均能被微生物氧化降解;相比之下芳香烃、环烷烃的降解更难,容易在土壤中富集。
3.2 环境因素
3.2.1 土壤类型
生物修复技术适用于黏性较小的沙质土,土壤的渗透性大小,直接关系到治理修复效果。对于渗透性较强的土壤,营养物质、电子受体的传质速度快,有利于加快生物的反应速度;渗透性较小的土壤,则会减缓生物的反应速度。
3.2.2 外界温度
目前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普遍在20~40℃温度中进行,此时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慢、代谢活性弱。以石油烃类污染物为例,当外界温度低于10℃,降解速度缓慢,此时可以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从而加快降解速度。
3.3 生物体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多,部分微生物和污染物接触后,能积极适应环境变化,并产生降解作用。但是,这些微生物也存在缺点,即生长速度慢、代谢效率低,如果外源污染物的浓度较高,就会削弱降解功能。对于这种情况,可在污染土壤中分离出降解菌,然后富集强化,提高污染降解作用。此外,降解菌不仅要适应土壤环境,还要和土著微生物相竞争,只有降解菌形成数量优势,才能提高降解速度和质量。
4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4.1 提高降解作用
生物修复技术的本质,就是微生物和污染物相互作用反应,从而消除污染。这其中,筛选出高效的降解菌,提高降解作用,才能实现修复目标。对此,要分析土壤污染的类型、程度,从而针对性选择、培养降解菌。例如:针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可以使用棒状杆菌、芽孢杆菌;针对五氯硝基苯污染,可以使用诺卡氏菌、链霉菌属等。
4.2 科学选择生物
污染降解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随着污染物种类增多,不仅会降低微生物的降解效率,还会导致微生物死亡。对此,技术人员应该科学选择生物,创造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并添加氧气、营养盐等成分,增强微生物的降解能力。针对不同土壤、不同污染源,应该培养合适的微生物群,提高污染治理效率。
4.3 注重绿色环保
对土壤污染进行治理修复时,应该遵循绿色环保的原则,避免造成二次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物修复技术的基础上,原位修复技术、基于设备化的快速修复技术、土壤修复决策支持系统、土壤修复后评估技术等不断出现。在实际应用中,形成了农药、重金属、放射性核素、新兴污染物、复合污染的修复技术体系,在污染治理的同时,也满足了绿色环保的要求。
5 工程实例分析
以国内某油田基地为例,该基地位于河南省南阳盆地,生产原油类型有沥青基类稠油、低硫石蜡基类稀油两种。随着油田的开采时间延长,管道线路发生腐蚀泄露,造成了土壤污染,如何治理污染、修复土壤,成为人们关注的要点。结合污染特点,有关部门决定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实施石油烃降解菌群+植物+无机营养盐的治理方案。为了验证污染治理效果,首先在油田内采集土壤样本,富集微生物菌群后,选择降解性能强的菌群,将其投入受污染的土壤中。然后种植向日葵,观察出芽率、植株生长情况,评价石油烃的降解效果。
结果显示:第一,样本未添加降解菌和营养盐,3天和5天后向日葵的出芽数均少于其他样本,说明:石油烃会抑制向日葵种子萌发。第二,样本中添加降解菌或营养盐后,向日葵的植株高度均大于未添加任何成分的样本,说明添加降解菌或营养盐,有利于植物生长。第三,联合使用降解菌和营养盐的样本,石油烃降解率最高;单一使用降解菌的样本,石油烃降解率次之;不添加任何成分的样本,石油烃降解率最低,说明降解菌、营养盐的使用,可以增强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6 结语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普遍性较高,本文对植物、动物、微生物、混合修复等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结合案例分析可知,污染物性质、环境、生物体,是影响污染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只有科学选择生物,注重绿色环保,才能实现土壤污染的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