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激特定脑区可恢复老年人记忆力

2019-12-11

医药前沿 2019年26期
关键词:脑波无脑工作记忆

你的“工作”记忆力还好吗?当然,这里的“工作”并非真的工作。工作记忆指的是一种短时存储信息以备后用的能力,它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近日,《自然—神经科学》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按照特定节律刺激颞叶和额叶前部,可以逆转年龄相关的工作记忆衰退。

在青年人群中,工作记忆与脑区内部以及脑区之间的特定神经互作有关。据信这个过程涉及额叶前部和颞叶的两种神经振荡模式(或称脑波),即gamma节律和theta节律。额叶前部和颞叶的theta振荡同步也与工作记忆相关,可能会促进这些脑区的长程互作。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大学的Robert Reinhart和John Nguyen利用脑电图(EEG)检查这类互作在老年人中有何变化,以及与工作记忆有何关联。他们采用非侵入性脑刺激方法调节与工作记忆相关的脑波互作。

被试者包括42名青年人(20~29岁)和42名老年人(60~76岁),他们要在有脑刺激和无脑刺激的情况下完成与工作记忆相关的任务。在无脑刺激的情况下,老年人的工作记忆不及青年人快速和准确。青年人在执行工作记忆任务时,左颞叶皮层中的theta节律和gamma节律之间的互作增强了,额叶前部的theta节律同步也增强了。

但老年人接受主动的脑刺激后,执行工作记忆任务的准确性上升到类似青年人的水平,这种效果在实施刺激后持续了50分钟。执行任务的准确性上升与左颞叶皮层中的theta节律和gamma节律之间的互作增强相关,而且左颞叶皮层和额叶前部之间的theta节律同步增强。

专家表示,这些研究结果有望为未来开发针对年龄相关性认知衰退的干预疗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脑波无脑工作记忆
“无脑”机器人可逃脱复杂迷宫
工作记忆怎样在大脑中存储
神奇的“脑波球”
请记得我
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爱胸大无脑女的代价
机器换人,并非用“无脑”换“有脑”
脑波音乐受到科学界关注 听大脑“唱歌”助临床诊疗
用脑波解析技术对香波的清凉感进行定量评价
语言研究新视角*——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