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的政治逻辑探析

2019-12-10李乃栋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改革开放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政治逻辑 四个自信

作者简介:李乃栋,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法制史、政治学。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1.172

如果有人问,40年来中国在干什么?一句话回答:在一心一意谋发展。如果再问,中国靠什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句话回答:靠坚定不移搞改革。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在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探研改革开放的内在政治逻辑并继续推进这场伟大革命,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乃至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中西方改革模式的基本区别

中西方改革模式有较大区别。西方推崇“熊彼特创新理论”,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

因此,该理论认为,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改革与创新是由企业家主导的。企业家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即所谓“创造性的破坏”,来推动国家的发展。

中国改革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生产方式意义上的创新,但是这种创新与熊彼特式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新模式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首先,中国改革的创新,主导力量是政党,而非企业家。

其次,与企业家主导的五种类型的创新形式不同,中国改革的创新方式是理论创新。

再次,中国改革的创新驱动,有着刚性的目标约束,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阶段性政治承诺,在政治承诺的约束下,中国改革形成了“理论创新-政治承诺-制度供给-要素重组-试验反馈”的改革周期。这与企业家主导的“创造性破坏”的经济发展周期有着本质区别。

为什么中国的改革采取政党主导模式,而非企业家主导模式?一方面,企业家创新的目的是逐利,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自利性的追求;另一方面,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实践出来的,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模式。

二、改革开放的政治逻辑

回顾40年改革历程,中国的改革大部分是从上层建筑开始首先推动的,也就是说,上层建筑观念、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国家整体的改革。因此,贯穿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一条基本政治逻辑,就是在党的领导(政党主导)下,通过一轮一轮的理论创新、政治承诺、制度供给、要素重组、实践反馈的周期,充分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来推动国家不断地发展前进的规律和过程。

(一)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即观念的创新、指导思想的确立。比如,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创伤之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确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国家三大战略性转变: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转变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理论上的创新、观念上的深刻变革,改变了整个国家的认知、打开了改革新局面。不仅如此,从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来看,无论是“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南方谈话”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还是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的确立,以及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改革和发展理念的变迁,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所做出重要理论创新。且每一次理论创新都促进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优化,为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也充分展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执政品质和智慧。

(二)政治承诺

提出理论创新、确立指导思想之后,中国共产党会对所处社會发展阶段,提出政治承诺(目标导向)。王沪宁同志曾经提出,在现代中国,政治承诺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一个逻辑起点。他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政府施政的最高目标的。执政党和政府整体上承诺了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能够在日常的管理和政府活动中实现政府的诺言,是政府有没有信誉的最基本的因素。”换言之,这就是执政党执政合法性、正当性的根基所在。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正是阶段性地、不断地提出政治承诺的。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到江泽民同志在15大上提出的新三步走,再到习近平总书记19大提出来两阶段的目标,也就是从解决温饱、基本小康、再到翻一番、实现全面小康,再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49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等,这都是我们党结合实际提出来的阶段性政治承诺。因此,政治承诺具有目标导向性作用,中国共产党正是不断地把长时间划分成五年或者十年的小段,提出阶段性的政治承诺,以此来凝聚整个国家的民心,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制度供给

作出政治承诺,还需针对目标导向完善这一阶段的制度供给。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指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而制度又分为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其中,非正式制度是历代相传的政治文化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习俗规范、意识形态等,体现在改革上就是观念的变革、理论的创新。正式制度是政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法则等,体现在改革上就是政策法律的变革。这两方面若得到充分发挥,就会成为推动国家改革前进的重要激励因素和政治手段。

林毅夫指出,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在1978年至1984年间曾有飞速提升,原因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要素),化肥的使用与农业的机械化(技术要素),以及其他因素,等等。他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因素起到了40%以上的作用。这种制度因素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变革,会诱导、推动国家的深刻变革。这在改革开放40年进程中得到充分印证:在探索试验阶段(1978-1992),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设立经济特区、赋予私营经济宪法地位;在坚持发展阶段(1992-2002),进行了分税制改革、房地产改革、国企改制、高校扩招、设立黄金周等等;在快速赶超阶段(2002-2012),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战胜了全球金融危机;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2至今),系统提出了“四个全面”,继续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化。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40年的主导力量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而党发挥作用的路径方式,就是提供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即观念上的变革和法律、政策等正式制度供给的变革。

(四)政党主导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机制性、体制性的支撑就是党的领导(政党主导),而政党主导首先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会议上。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共召开了8次党代会、59次中委会。

众所周知,党代会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党代会报告向人民提出下一个阶段的政治承诺。而每届中委会(一般开7次),除了一中全会选举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和领导人员、二中全会定政府的领导人选、七中全会通过党代会报告的定稿,其余的三中全会至六中全会则要决定国家具体某一方面的大政方针、改革措施等,也就是正式制度供给的提出。所以,党代会报告是政治承诺和总体制度供给的提出;而中委会决议则是在某一方面具体制度供给的提出。

政党主导的另一表现形式就是党的主张宪法化。自1982年宪法制定颁布之后,五次修宪中有四次都修改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承诺和总体制度供给:

第一,明确中国共产党对当前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的认知,即“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明确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明确我们的立国之本,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还包含着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确立实现最终目标的总体布局,即总体制度供给,也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等等。

因此,历次修宪都要调整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就在于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把党的政治承诺和制度供给宪法化、定型化,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宪法,以便更好地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三、启示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也就是通过政党主导的模式,紧扣理论创新、政治承诺、制度供给的政治脉络,充分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周期性地、一轮一轮地向前推进的。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而且具有深刻的世界政治意义。改革开放使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提供了正能量,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增添了新动力。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在新时代继续将这场前途光明的伟大革命向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样的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王沪宁.政治的人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田旭明.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发展理念的历史变迁及其现实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18(3).

[3]金碚.中國改革开放的制度逻辑与治理思维[J].经济管理,2018(6).

[4]倪国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逻辑[J].理论与改革,2018(4).

[5]胡敏.从改革开放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N].中国经济时报,2018-6-20(5).

[6]王久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3).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习近平“四个自信”对实现中国梦的助推意义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