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路线夯实执政根基
2019-12-10邹禄禄
邹禄禄
关键词群众路线 党 建设 执政根基
一、群众路线与党的建设内在联系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整党整风、“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始终强调党的党风关乎党的形象,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实践无数次证明,党的领导越是坚强有力,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越是密切,国家就越是繁荣稳定,人民就越是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面临着自身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四大考验,存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上述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其中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而且这是应对其它“考验”和“危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如果说四大“考验”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和执政的外部挑战,那四大“危险”特别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发展的自身内部重大挑战。内部挑战往往更是根本性的挑战,关系到党自身肌体和精神的健康,外部挑战是阶段性、条件性、临时性的挑战,只要内部和谐稳定,就能化危机为机遇,把外部挑战转化为党和国家发展的正能量。中国共产党起源、成长、发展壮大于人民,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中国共产党增强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必须仅仅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中获取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长久之道。综合来看,执政党的党风关乎民风、社风,关乎党的形象,而党的作风问题的核心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由此可见,群众路线与党的建设存在着内在关联,并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二、群众路线的时代化——发展与新时代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活的理论,不是一潭死水和僵化的教条,而是不断深化、扩展并与时俱进的。各自国家和民族需要根据本国家、本民族的实际,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自身实际、现实阶段、现实任务、发展目标相对接,在自身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发展适应本国家、民族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样必然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而不断地深化扩展,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创新,不断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高度。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虽有着共同内核,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和历史时期,其中心任务、领导方法、实现形式、现实路径等各有不同,因而,群众路线也要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与新时代社会形态相适应。
(一)不忘初心,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以维系
回顾来时的路才能更好地看清楚未来的方向,回顾我们党的诞生、成长、成熟、发展壮大的历史,就会清晰地看到正是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与拥护,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奇迹,从最初一个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全球大国执政党。随着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当中,不管党情、世情、国情如何变化,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能有丝毫弱化,而且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民群众的不断创造史,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前,人类的发展还局限于某一阶层和特定群体,然而随着现代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公民个人的具体利益日益受到重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面对利益、思想日益多元的现实,坚定不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加快改革步伐,把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从更高层次讲,人民群众不仅是创造主体,更是权利主体、利益主体和成果共享主体。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深化改革的步伐只能加快,让全体人民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共享发展红利,不断为新时代的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奠定民意基础和获得群众支持,持续推动改革走向深水区,不断释放社会主义活力。
(三)以党的领导为统领,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是现代社会的题中之意和核心价值,现代社会是一个群众主体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这决定了群众工作的路径和方法的多元化,群众工作已由宣传动员向双向互动、由定向定时互动向多向随时联动转变。面对这种转变,必须建立相应的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使群众工作制度化,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是前提,另一方面发展人民民主是本质、趋势和潮流,只有通过法律和制度把两方面结合起来,也就是通过依法治国把两者联系起来,以法制来保障多向联动,逐步建立起民主法治的公民社会,建立新型的党群、干群关系。
(四)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处理好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一方面,面对利益、思想日益多元的现实,如何正确看待并积极稳妥处理如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等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被空前的呈现在党的面前,这很大程度上考验我们党能否在复杂形势面前驾驭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關乎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面对复杂利益多元的局面,积极探索新方式方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和迫切。
三、防止脱离群众危险的举措
(一)在继承传统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的同时,与时俱进,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群众工作方法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传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你、开拓创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全党上下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深明水与舟的辩证关系,这要求我们要用新思维、新方法开展新时代的群众工作,以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突破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换位思考的方式、高度责任感来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二)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开创民主政治新高度
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动建立公民社会,开创民主政治的新高度。具体来说,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四权利”“四环节”和“四公开”。“四权利”指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四环节”指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監督,“四公开”指村务公开、事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通过发展人民民主,不断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三)探索应对考验、处理危险的新路径,加强和巩固党的基层凝聚力和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党的建设,重心和基础在基层,关键也在基层。要通过积极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而基层党组织又是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化身,其战斗力和凝聚力如何直接关乎到党的形象。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好就容易脱离群众,就容易失去力量源泉。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工作重心和力量下倾,鼓励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注重调查研究,关心帮助群众,真正做到扎根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有力触角,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好、维护好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
(四)以优良党风为抓手,凝聚党心和民心
作风建设的内涵很多,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始终得以维系,也就是要持续坚持并不断深化扩展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于长期执政地位,肩负着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党内风气,能够对政风、民风、社会风气有效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这同时也是群众路线的最直接体现和基本要求,对坚持深化群众路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五)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推动公民社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主要是指宏观上和方向上的领导。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必须遵循公民社会的发展规律,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加快社会管理改革,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全面推进社会建设进程。通过深入研究社会管理和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力争把矛盾控制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从而保持社会的总体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