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索

2019-12-10夏明珠

活力 2019年18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

夏明珠

[關键词]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对农村乡民生活方式日渐衰落“危”的深刻洞察,但从辩证角度探析,又不妨把它觉察为城市市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城乡互动融合“机”的拐点征兆。归田园居、食农家菜,周末或节假日选择逃离城市,投入大自然怀抱,已成为城市市民追求的时尚生活方式。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兴起便佐证了城市生活方式缺乏活力的“危”,同时也显露了这一生活方式亟待转型升级的“机”。清华大学教授罗德胤所分析,城市中产阶级对暂时逃离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需求将越来越大。农业不仅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兼有生活和生态功能,需求涌现,但作为产品的提供方却出现力不从心的局面,空心村、结构性的从业人员供给不足成为困扰乡村“产业兴旺”的一大痼疾。。

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探索破解以农民为主体“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问题的重要内容,创新建立培育机制,健全规范管理体系,新型职业农民从事涵盖水稻、蔬菜、畜禽等产业,形成了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知识化、科技化程度较高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促进农民职业化经营进程,推动家庭经营农户由“兼业经营”逐步向 “职业经营”、向家庭农场等“法人经营”梯度转型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召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会、座谈会、培训会,解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分析存在的问题,座谈研究解决办法,调度培育培训进度,通报培育培训核查情况等,形成市、县(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市、县、培训机构三级联动、强势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态势。为了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市、县(市)农业农村局协同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相应制定实施方案,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选配能力强、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同志,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建立了职责明确、分工负责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管理机制,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工作全程有专人负责。

二、科学制定方案,健全培育体

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整合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突出培训重点,对项目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进行细化,明确了实施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工作有安排,任务有重点,检查验收有依据,责任追究有办法。建立健全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加大职业农民培育的资金投入[1]。

适时开展农民评职称评定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将有力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打通乡村人才振兴“最后一公里”[2]。

三、满足实际需求,实施职业准入

加强“选、培、管、服”一体化管理。按照“自愿自主、个人申请、乡镇初选、市级遴选”的程序,确保职业农民培育政策能让农业大户均等享受。准确把握不同收入水平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根据不同需求灵活安排培训内容,加强培训针对性,以不同区域的生产特点和技术水平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丰富培训形式,将课堂授课、田间示范、异地考察相结合,不断深化培训实效。开展多元化培训方式,合理选择培训地点,建立健全一体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管理体系。 [3]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使年轻人对职业的内在需求与国家农业发展对年轻人的需求相匹配,进而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年轻人加入职业农民的队伍以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四、注重动态追踪,加强培育管理

整个培育管理过程做到事前筛选、事中关注、事后反馈。建立准入及退出机制,并进行动态管理。开展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劳动力素质和结构,更新就业观念,深化培训内涵,创新培育方式,构建政府主导、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加快由一般农民培训向职业农民培养转型升级,培育认定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乡村振兴视角下安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AHSKQ2018D95)

参考文献:

[1] 赵莹. 日韩两国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化农业,2019(7).

[2] 徐虎.打通乡村人才振兴“最后一公里”——对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9(33).

[3] 王妍令仪,李逸波,王晓雯.不同收入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差异——以河北省为例

[J].江苏农业科学,2018(23).

[4] 葛磊,邵元健,徐春春,顾卫兵.新型职业农民的理想来源与培育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8(24).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