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2019-12-10尹俭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静女男青年诗词

尹俭平

在赏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充分发挥联想、想象,把文字转换为可知可感的形象,才能真正进入诗境。真正进入了诗境的人,很难不为之倾倒。青少年思维活跃,脑洞大得超乎我们的想象,语文教师应该善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进而深入领悟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古典诗词之美,用诗词浸润出“一颗活泼不死的心灵”。下面笔者以《静女》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的世界,从而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对叙事留白的补充想象

一般来说,调动已有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进行审美想象,可以填补诗中的留白,丰富诗歌的内容,再现审美意象并创造新的意象,拓宽诗歌的审美空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在诗词学习方面的畏难、抗拒心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崇尚留白,留白可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静女》的叙事很完整,但同样留下极大的“空白”。“作家不会把话都说完”(红学家吴世昌语),在读懂诗意的前提下,综合诗中包含的人物、事件、情景等信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作家没说完的话补充出来。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歌第一节主要从男青年的视角进行描写,叙述了男青年在城角焦急地等待“静女”,人物、事件和地点都有了,但事情的前因后果未曾交代:“靜女”约“我”做什么,她又在哪里,为什么要藏起来?看到意中人急得搔首踟蹰,她会怎么样……

第二节,“静女”从哪里得来彤管,为什么会送给男青年?她是怎样把礼物送到心上人手上的?送完礼物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年轻男女纯美的爱情,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并不算陌生,甚至可能多少都有一些直接或者间接的(如看过的电影、小说等)体验,毕竟,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因此,学生完全可以调动各种经验,对相关情节做合理的而又丰富的想象。这种对情节的补白,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其思维的敏捷性与严密性。

二、对人物形象的补充想象

由于诗歌语言的简洁凝练和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在欣赏人物形象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静女其姝”,“姝”是美丽的意思,“静女”的美,是怎么样的美呢?相会当天,她做了什么样的打扮?当男青年久候佳人不至,当他接过心上人送的彤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和心理活动……

诗歌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有一些是模糊的,如“姝”,不同的人,对美的标准有不同的解读,也有不同的喜好,故此,他们在各自脑海中想象模拟的“姝”也是不一样的,当读者在鉴赏中让一些“模糊”的描写形成具体形象,诗中的形象才会鲜活、生动起来。当然,更多的描写是比较具体的,如男青年等候“静女”时的动作“搔首踟蹰”,但这只是男青年当时的一个动作,他可能还有别的动作、别的情态。当我们把他的方方面面补全、模拟出来,他就变得立体可感,如在眼前了。把人物形象进一步具体化,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形象的感受和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对情境的补充想象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他的诗歌理论著作《诗薮》中指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诗歌创作往往通过各种意象组成意境,渲染情景氛围,从而有助于主题思想的表现。因此,读诗时,对诗中的情境内容进行再造想象,再现诗中的情境,丰富诗中的情境,对于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有重要意义。《静女》一诗只提到了两个地点“城隅”“牧”,两个意象“彤管”“荑”,没有更多的环境描写,但人物的活动一般都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故此,我们可以依据诗中的信息,为主人公们营造相应的环境:什么季节,一天当中的哪个时间,有没有阳光、花草等。想象时,注意开放五官,去看、去听、去嗅、去触摸,让自己创造的世界更立体、丰富。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点点发现诗中的留白,再一点点地联想、想象:那天可能东风温柔,满城桃花甜蜜馨香;“静女”也许梳着麻花辫子,簪着含苞待放的桃花,躲在墙角,偷看情郎,又是欢喜,又是甜蜜,脸蛋红扑扑的,心儿怦怦跳;青年久候佳人,时不时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张望……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发言越来越热烈,有的学生还开始给人物命名,做各种的模拟想象……当一个个学生“脑补”出越来越多的细节,一个男生不由自主地感叹:“好像有点小粉红的感觉。”这话一出,我知道,学生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诗歌情感之美。

当《静女》变成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当这首诗在学生的脑海中生动起来,诗歌才真正“活”过来了。这时候,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年轻男女之间那种纯粹、真挚的感情,这种情感弥足珍贵,它与世俗的一切都没有关系,与房子、车子、票子无关,只是“我心悦你”。文学鉴赏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情感的交流。立足文本,激活想象,让学生与作品产生感情的共鸣,与作者心意相通;而学生如果能在阅读鉴赏的同时,关联现实,思考人生,获得高于作品的认识,就超越了对作品进行重建的层次了。

想象,是人在头脑中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从已有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入手进行诗歌鉴赏的审美想象,是切实可行的。但要注意的是,想象是不自由的,人的生活经验丰富与否,知识面的宽窄等都直接影响想象水平的高低。要提高想象的能力,更好地领悟诗意,完成对诗歌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平时应该多看、多思。首先是广泛阅读。一方面,拓展知识面;另一方面,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土壤。其次是留心生活,关注社会。未曾好好欣赏过日升月落、四季轮转,未曾细细体味过人生百态、悲欢离合,两耳不闻窗外事,双眼只见圣贤书的书呆子,难以走进想象的世界,也无法体会诗词的美。

想象不能只局限于再现事物的形象,更应由表入里深入挖掘审美对象的内涵,否则,想象不可能深刻,审美创造不会实现。就如对诗歌《静女》的“脑补”,一方面我们通过想象进入诗境,参与作品的二次创作;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去发现这段深藏在古老《诗经》中的碎片的纯粹之美——男女之间纯粹、真挚的爱,听从心的指引的情感。

学习古典诗词,并不是为了像古人一样作诗填词,而是为了唤醒内心的诗意,唤醒我们对美的追求,重塑创造美的能力。朱光潜先生说:“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我们赏读古典诗词,不仅要发现美,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审美情趣,更要创造美。最后,借用叶嘉莹先生的一句话作结:“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528100)

猜你喜欢

静女男青年诗词
从前慢:古诗里的痴守——从《静女》《涉江采芙蓉》说起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李昕澍作品欣赏
作品九
高姝瑶 静女其姝 惟玉及瑶
诗词之页
静女
质问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