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运用探讨

2019-12-10孟凡芳

农家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林业工程管理技术

孟凡芳

摘 要: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工作是保证林业质量的关键。通过制定有效的养护管理方式,以提升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实施质量。本文介绍了当前林业工程树木理基础技术,并对林木的养护管理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就如何提升我那个林木管理质量的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质量。

关键词: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境要求的日益提升,社会各界都加强了对森林资管的管理和保护工作,若是不及时进行林业树木的养护和管理,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林业减产,甚至影响到林业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进行林业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对林业树木进行养护,并提升管理的质量,是当前林業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树木管理技术分析

1.树木栽种

进行树木栽种前要做好各方面的考虑,其中包括树木的生长特性、适宜生长的环境和生长周期等,进行栽培的过程中要确保树苗的质量和合理性。进行树木选择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管理,选择优良的本地树种进行培育,防止外来品种入侵损害和污染本地特有原生物种的基因库。另外,在进行原生幼苗栽培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栽种方式,来提升树木的种植质量。

2.树木移植

由于树木移植之后需要在同一个地点生长至成材后,才能将其利用于生产过程中,因此,要保证其根系得到正常生长。在进行树苗移栽之后,扩大树苗间的株行距,增大其生长空间,改善林中的整体光照水平和通风情况,并优化肥水管理的质量,降低肥水管理的难度;再加上对树苗进行合理的整型和修剪,以促进树木生长、发育,使其根系旺盛,生长出良好的树形,成为高质量的大苗。

在进行大苗移植的过程中,还需要将没有价值的弱苗淘汰掉,以保证在进行移植的过程中不会将弱苗或是生长差、达不到移栽质量的幼苗除去。移植大苗的过程中要注意小心移植,不能破坏大苗的根和嫩芽,以保证树木在移植后能够正常生长。此外,在进行移植的过程中逐棵移植,以保证种植的树苗能够在生长过程中得以均匀分布,合理运用地块环境和当前的生长条件,保证每棵树苗在移植后都能获得充足的生长养分和条件,在移植后的15天内经常查看树木的生长情况,确保树木在缓苗后能够顺利扎根生长。

3.树木养护管理

进行树苗养护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实时监护,特别是在树苗种植之后,需要对其进行为期至少15d的养护管理工作。幼苗种植后,要在养护管理的过程中做好大苗营养液皮下注射,并时刻监视有无枯死苗和病苗。若是在种植后大苗枯死则,立即用新苗换上;若是出现严重的传染性病虫害,则立即进行区域性杀毒和杀虫,并将染病幼苗带出林场销毁,以保证树木初期生长的安全性。

二、树木养护管理分析

1.科学的土壤管理技术

在进行林业种植过程中,土壤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土壤质量作为决定树木生长质量的关键条件,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处理。不同的情况对于土壤的要求也不同。

若是在培育工业用树的时候,对于土壤的要求为,要保证土壤养分充足且疏松,易于让树木快速扎根。由于工业用树对于树木的高度和直径都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土层深度和腐殖质含量都要足够高,以保证树木能够快速生长,在进行土壤培育时,要对其进行定期肥育,以保证土壤的肥沃度。工业用树在生长的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 2~3 次中耕除草,及时拔除杂草,以保证树木的养分充足同时,防止树木尚未扎根前由于大量杂草导致土壤养分降低的情况出现,保证大苗的生长质量。

而在培育用于园林或是城市中的树木时,由于城市中土壤的肥沃度低且土层坚实薄弱,十分不利于绿化树木的生长。因此,为了保证城市绿化树木能够顺利生长,需要提升土壤的肥沃程度。

在进行土壤管理时,深翻树根附近的土壤,保证土壤的疏松度,并一边粉碎结块的土壤、一边添加各种能够让土壤更加肥沃的腐殖质,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土壤保持水分,还能使其保持透气性。树木的行间或隔行也应深翻,既有利于土壤吸收更多的养分。也能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储水性。在进行松土工作时,也可将土壤改良生物应用到土壤改造之中,利用能够分解腐殖质和落叶的细菌、能够将土壤中的有机物转化成优质养料的蚯蚓等均能够用于城市土壤改造过程之中,以大幅提升城市土壤的质量。

2.科学施肥

在春季和春夏交替的时段树木会统一进行萌芽生长,因此其所需要的营养也较多。在这一时期,由于温度的原因,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活性极低,无法及时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为树木可吸收的养分。为了保证树木的初期生长环境,就应当重视肥料管理问题并对树木进行科学施肥,为期提供充足的养分。而转到干旱的秋冬季节,需要结合树木的生长情况适当添加有机肥,并结合中耕松土,以保证树木根系的健康生长。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施肥的时间,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树木若是在休眠期,若是使用了太多肥料,反而会导致土壤中滋生了病菌和害虫。

在开展树木养护管理时,做好施肥工作是保障树木能够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管理大型乔木时,由于大型乔木的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但是由于其无法移动而必须在种植的原地吸收养料,因此要求林业管理人员强化施肥工作,避免由于肥料过多或是过少引起树木营养过剩或是营养不良。

养护人员还需要在施肥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肥料,多用不同种的肥料进行施肥,避免长时间使用一种单一的肥料,防止树木出现过矮或者畸形的问题。在施加有机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保证肥料完全腐熟。同时。在施肥的过程中合理掌控施肥时间,避免在雨天施肥,防止由于肥料稀释,而无法保证树木获得足够的养分。

3.病虫害防治

进行病虫害管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分类处理。

进行工业用树和生态林培养的过程中,由于林中有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因此不宜用广域撒药的方式清除病虫害,因此需要从树苗本身和食物链方面入手。首先提升树种的抗病能力和抗病性,其次在林中引进大量的病虫天敌,通过提升食物链复杂程度的方式来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害虫的杀灭一般要集中在冬季,这时动物的活动范围变小,且害虫基本都潜伏在地下/树内,在冬季做好树木保温,在树根至2m左右的地方做好生石灰土层,以防止来年春天害虫幼虫上树。

在城市中进行行道树和园林木病虫害管理的过程中,则需要运用快速的杀虫和去病方式,由于市内很少有昆虫的天敌,因此需要利用高温药物蒸汽或是剪枝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集中防治,以防止其出现大面积病虫害爆发的现象。

4.杂草处理

在树木管理过程中,中耕除草能够提升土壤的通透性并保证杂草不会危害到树木的正常生长,并提升土壤的积温能力,保证肥料能够快速分解。在初春和春夏交替的过程中,植物生长茂盛时强化除草工作,避免杂草和树木争抢养分,并保证树苗能够健康成长。在进行杂草处理时,一定要尽早除草,避免出现大量滋生杂草才对其进行清除的情况出现,同时在清除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以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三、提升树木管理有效性的方式

1.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体系

在进行园林管理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树木的生长质量,还要做好相应的生态体系构建工作。在进行树木管理时,对林中的原生物种进行统计,并确保在人为对树林中的生态环境进行干涉时,没有破坏原有的生物链。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即使是对树木有害的昆虫也是生物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保证仅需要将其控制在一个对树木影响最低的情况下即可,因此可以利用靶向法,在林木中种植害虫喜欢的靶向树种,比如在桦木林中种植一部分速生松以满足原生松毛虫的繁殖需求,并为树种林雀提供食物,同时使林雀能够消灭其他的害虫以保证桦木的正常生长。完善的生态体系能够大幅简化树木管理的难度,提升树木的种植质量。

2.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发展

树木的栽培管理工作与农作物管理和生态环境管理中会出现各种异同点。在城市中出现的病虫害难以清除的原因是人造环境十分脆弱,这与农业环境中病虫害难以根除的原理十分相似。城市中产生的废弃污染物会污染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生态恶化。再加上城市规模大,大气的流通和交换非常不频繁,且十分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在这样的环境下必然会使林业植物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在进行生态林业布置时,要建立科学的人工群落,保证其能够合理生长,并维持树木的原有活力,并通过处理城市污染物的方式,利用各种植物的天然吸附性处理城市中污染物,以保证城市生态稳定。但若是出现了病虫害无法通过生态方式缓解的情况,则需要立即用药以防止病虫害出现大量传播。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园林树木的生长与繁育过程中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实际的养护工作中需要应对其生长性质来分析林木的生长趋势与生长需求。林业工程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提升我国生态资源和林业资源质量的重要措施。只有保证了林业工程的质量,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边立双.探析新时期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01):207.

[2]王学刚.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运用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8(21):196.

[3]邵智博.探析新时期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8(19):128.

[4]李曉环,张立军.探析新时期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8(12):190.

猜你喜欢

林业工程管理技术
探究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国有林业工程投资经济效益探讨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