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分析
2019-12-10李惠
李惠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养猪业规模逐渐扩大,在促进了养殖经济水平提升与更好满足社会需的同时,各种动物疾病疫情也频繁发生,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已经成为了养猪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常见病,近年来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极大损失,有效的诊断与防治对策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猪圆环病毒病发生。本人从事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多年,现结合对贵州省猪圆环病毒病防治现状的分析和工作经验,探讨了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诊断;防治对策;猪圆环病毒病
众所周知,动物疾病对养猪业养殖情况和未来发展具有巨大威胁,一旦生猪养殖过程中,发生猪圆环病毒病,不仅会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也会给生态环境、市场健康水平、养殖场周边居民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猪圆环病毒病术语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群体多为6周龄到18周龄的猪,发病后具有呼吸不畅、腹泻、黄疸等典型症状,及时的诊断和有效防治可以切实降低此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养猪场,特别是养猪散户由于掌握科学饲养管理、疾病诊断和综合防治的知识与方法较少,所以此病近年来仍旧在各地广为流行,不利于养猪业的进步发展。由此可见,探讨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地方及国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贵州省猪圆环病毒病防治现状
最近两年,我国贵州养猪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无论是在规模化养殖方面,还是在各种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方面,都有很大进步提升,极大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经济水平的发展,为农户和养殖场创收了更多经济利润。截止2018年,贵州全省生猪规模化养殖已经高达31.8%,其中出栏1869.87万头,生猪存栏1549.3万头,猪肉产品为164.84万吨,在全省肉类总量占据高达80%的比重,生猪养殖已经成为贵州畜牧业的头号产业。当地政府对生殖养殖高度重视,于2019年6月在贵阳正式成立贵州省养猪杨业协会,进一步推动了养猪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也将猪圆环病毒防治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加大了对此病综合防治的宣传力度,推进了新防治技术措施在养猪场的普及应用,实实在在的降低了当地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现象。
二、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
1.病原。引起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为圆环病毒,是最小的动物DNA病毒,呈单股环状,可按照基因组合不同及PCV抗原性不同,分为PCV-1无效性血清型与PCV-2致病性血清型两种。此病毒单独感染状态下基本没有显著症状,不过伴有其他致病因子或者应激原时,能够引起病变和典型症状。比如,猪圆环病毒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繁殖病毒、猪细小病毒混合感染情况下,就能够复制出PMWS(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的病变和典型症状。
2.流行特点。首先,猪圆环病毒病的转染原主要为带病毒猪和病猪,病毒分布具有十分广泛的特征,能够与鼻腔分泌物或者粪便排出,容易在猪群中感染传播。
其次,易感性。猪圆环病毒病常见于断奶后的仔猪,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仔猪周龄范围是6周龄到8周龄之间。相较于仔猪而言哺乳猪发病率很低,且感染和初期发病具有隐性特点,难以发现明显症状,所以初期诊断比较困难。
再次,继发感染性。因为猪圆环病毒病可以对免疫系统造成较大破坏,所以会引起免疫抑制情况,因此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问题发生。常与猪圆环病毒病继发感染或者混合感染的疾病主要有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繁殖病毒等。
最后。饲养条件。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病诱因较多,其中饲养条件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果猪饲养条件不佳,存在混养不同日龄猪、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畅、保暖不好、清洁卫生较差等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致病诱因。
3.病理变化。首先,患猪组织病变。发生组织性病原的原因是缺失淋巴细胞所致,病变部位广泛分布于患猪全身组织和器官,损伤程度不一,其中内脏病变主要表现为炎症状态,包括肾炎、肝炎和肺炎等。
其次,患猪剖检病变。感染猪圆环病毒病之后,患猪会发生异常的淋巴结肿胀情况,且肿胀程度相较于普通猪约4倍左右,伴有贫血、肤色苍白、身体消瘦等表现。淋巴结切面呈现均匀白色,部分结肠出现坏死或者肿大变化,肾脏有出血和水肿情况,肝脏发生结缔组织增生问题其发暗,肺部坚硬,比重增大,有深颜色炎症附着于肺部。
4.诊断方法。首先,病理检查。适用于初步诊断过程,依据疾病病理学对病死猪进行检查,一旦有多核巨细胞形成、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减少情况,就会发现死猪存在肺部退化、淋巴结异常肿大的症状,初步诊断病情。
其次,血清检查。目前常用的血清检查法有两种。其一为HF检查方法,能够对细胞培养物内PCV进行检测,通过PK-15对盖玻片组织病料细胞进行培养,接着采取丙酮固定,然后让细胞培养皿内PCV与抗PCV高免血清进行反应,最后比对检测。其二为ELISA方法,能够对血清内病原体进行检测,先对病毒使用细胞进行培养,使其成为抗原,然后将PCV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当成竞争剂,构建竞争I-ELISA模式。
三、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对策
1.科学饲养管理。养猪场要控制饲养密度适中,做好通风保暖措施。结合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猪群采取适合的饲料配比和营养供给,保证饲料质量满足猪健康成长所需,实行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模式,对混群饲养进行严格限制。
2.采用生物安全措施。养猪场要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保理念,加强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养殖场内和周边环境干净卫生,不受养殖垃圾、猪粪便、污水等影响,强化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对来访车辆进行严格控制和全面校服,杜绝病毒随外来车辆、货物进入到场内。
3.合理免疫程序。养猪过程中不僅要及时进行基础免疫,也要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在恰当的时候进行猪圆环病毒疫苗接种,最佳接种时间为母猪分娩前2个星期和前6个星期时,按照每头猪2mlPCV2疫苗用量的方法,断奶仔猪需要控制药量在每头0.5ml,这样才能够保证预防免疫效果最佳。
4.使用预防用药。对于妊娠母猪的用药可以采用产前7天和产后7天,将阿莫西林、金霉素、支原净均匀搅拌入饲料的方法,一般连续喂食15天即可达到预防效果。对于断奶时的仔猪或者1~7日龄仔猪,则可以采用每次0.2ml头孢噻呋注射法,降低感染猪圆环病毒的几率。
5.及时治疗。一旦发现猪圆环病毒病情况,在马山隔离的消毒猪舍同时,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常用治疗方法为血清法,对病猪皮下注射康复猪血清,剂量在3ml最佳,能够切实避免病情发展和死亡。此外,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多糖、聚肌胞注射液、炎康注射液。
四、结语
总之,养猪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和正确防治对策,及时发现并确诊疾病,结合具体病情情况,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在日常工作中加大疾病预防工作,保证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欢,陈晓红,高明吉, 等.浅析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技术[J].兽医导刊,2019(14):120.
[2] 杨登红.猪圆环病毒病诊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8(1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