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做好粮食检验与储粮质量监管工作

2019-12-10杜录加玉龙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0期

杜录 加玉龙

摘 要 相信大家都知道,粮食质量问题和人民群众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要想促进社会不断发展,必须要重视粮食检验与储粮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基于此,本文以粮食检验储粮质量监管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粮食检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基于新时期背景下做好粮食检验与储粮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新时期背景;粮食检验;储粮质量监管工作

粮食储备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现实的意义,不仅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而且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进程。毋庸置疑,粮食流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村,所以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对农村的粮食购销以及加工等环节进行管理,并且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给予该项工作足够的重视,实现对其工作的积极开展。

1 粮食检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粮食检验的必要性

在季节更换的时候,储存粮食的仓管需要经常开展进仓检查,预防由于天气改变造成的粮食贮存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粮食检验以及存储工作过程的主要判断依据是通过其外观判断粮食的质量是否合格,人们根本不知道粮食的杂质以及水分,也不重视其储存质量以及食用质量,这样就容易存在储藏粮食的加工质量和食用质量差等无法立即处理的问题,进而导致很多粮食积压以及很多发霉的粮食仍旧继续储藏等情况的发生。该形式化的粮食检验工作容易阻碍企业以及国家的稳定发展。因此,为了可以实时了解储存粮食的品质,检验粮食质量的有关机构必须要重视粮食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1.2 粮食检验的重要性

就储存的粮食来讲,其往往都包含少量的有害物质,比如残留下来的农药等,一旦人们食用这些粮食,就会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1]。因此,就粮食检验来讲,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从根本上保证粮食是安全的,才可以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和进步。一般来说,检验粮食质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确保储粮质量的安全,尽可能将优质的粮食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对于人民群众而言粮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使人们的粮食安全得到保障,才可以使人们安心的工作和生活,进而维持穩定的社会秩序。第二,真正实现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相统一。在秋天收获的季节,很多企业将用较低的价格向农民征收刚刚收获的粮食,储存已收的粮食,待粮食价格上升,再用较高的价格将其销售。对于企业而言,其之所以开展粮食检验工作,关键在于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确定销售粮食的时间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2 基于新时期背景下做好粮食检验与储粮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制定科学的储粮标准

粮食部门在原来的粮食共享等多项工作中,在注重数量的同时,侧重于粮油的生霉以及生虫等多个方面的检验。很多质检人员觉得只要粮食水分和等级与相关标准符合就行,所以他们的工作重点通常都不是其品质以及储存。因为容易忽视这些点,粮油很有可能存在变质或者不能销售的情况,甚至也会出现很多粮油陈化的现象[2]。当前的质检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合理化的储粮管理要求,这样粮食部门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做出全面分析,及时了解粮油的质量,进而对粮油做出严格的管控。并且检验人员必须要采用适合的储粮方式,尽可能使粮食陈化反应得到延缓,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提高粮食的质量以及其加工质量。

2.2 认真遵循科学储粮检验工作的有关要求

科学把控入库粮食质量。就储粮检验工作来讲,其最关键的环节是粮食入库的质检,通过对入库粮食质量进行科学的把控,能够使后期质检工作的负担得到有效的缓解。因此,在粮食收购过程中,负责人员必须要保证收购粮食的质量,尽可能实现价格和质量的对等。同时还需要科学划分收购粮食的等级,分开存放各个等级的粮食,方便后期进行烘干。在粮食入库存放过程中,有关质检人员需要根据相关的基本工作原则,多收购没有虫子、没有霉和饱满的高质量粮食,禁止出现不达标的粮食。第二,全方位准确的检验储粮。如果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储存实践以及储存温度不科学,则很有可能导致粮食的营养物质出现分解的情况,进而导致粮食陈化的情况发生。想要避免出现以上这些情况,质监人员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章制度以及储粮标准,对粮油质量进行认真的检测,并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粮食质量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样检验人员才可以科学的检验粮食的各项数值,比如过氧化值等,从而保证粮食检验工作正常开展[3]。同时,检验人员能够结合粮食的检测结果,对储存粮食的储存状态做出判断,而且检测的数据可以为后期的粮食轮换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将粮食质量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一直以来,我国粮食收购市场形势都是不断变化的,国家也不断建立和健全粮食收购市场准入机制,增强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管,重视违法行为的处罚,确保粮食收购制度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将储备粮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是推动粮食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要根据消费需求以及实际人口数量,对储备粮品种结构以及规模大小等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更好地满足应急供应的要求。国家必须要注重粮食储存的行政管理,进一步完善有关的制度体系,加强储备粮管理能力[4]。就优化储备粮的品种结构来讲,必须要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口粮的安全,而且需要考虑到其他的用粮。同时,储备量的质量安全监管,容易受到消费者自身的监督意识影响。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要采用适合的方式,对储粮安全以及质检进行大力的推广宣传,进而使消费者有更强的粮食安全意识,在购买成品粮时科学鉴别,尽量不要购买与有关规定不相符的成品粮。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粮食问题对我国粮食部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合理制定储粮标准,认真把关入库粮食质量,重视粮食检验工作,不断完善绿色储粮体系,落实粮食检验工作,进而避免粮食出现陈化的现象,保证粮食质量,使其更好更快的与市场发展要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王瑞峰. 粮食进口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保障效率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2]吴庆生,刘弘婕,宁波.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做好粮食检验与储粮质量监管工作[J].现代食品,2018(24):173-175.

[3]何娜.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做好粮食检验与储粮质量监管工作[J].食品安全导刊,2018(15):103.

[4]代帅.浅谈如何做好粮食检验与储粮质量监管工作[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