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2019-12-10黄晓明杨晓春周明薛秀丽

时代汽车 2019年16期
关键词:学徒制培养模式

黄晓明 杨晓春 周明 薛秀丽

摘 要:学校立足区域产业,校企深度合作,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通过协议固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先招生,再招工”,以绩效导向的购买服务为抓手建立互利共赢的成本分担机制,搭建“1+1+N”的多元育人、多方评价平台,构建了“标准引领、学训交替、三段四能力”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围绕学徒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强化“双导师”过程管理,取得较好成效,对相关专业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徒制;多元育人;培养模式;三段四能力;三维四级激励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吸收传统学徒制的优点并融合现代学校职业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学徒制。我国积极借鉴西方现代学徒制经验,2014年中国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紧跟国家教育改革步伐,与云南雄风汽车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雄风集团公司)深度合作,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载体,校企“双主体”共同探索和实践现代学徒制,2016年10月获云南省教育厅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立项,2017年8月获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2019年3月获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科研专项课题支持。

1 校企合作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

我国没有德国“双元制”的体制和运行基础,长期以来,学校和用人单位各自独立进行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往往分离,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推行现代学徒制满腔热情。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属性,往往从产品质量、生产调度、生产成本、技术技能保密、人员管理、学生安全等角度考虑,并不热衷于参与现代学徒制,导致“剃头挑子一头热”。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互利共赢又是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持续有效推行的关键,选择长期合作的行业企业推行现代学徒制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学校与雄风集团公司共同构建以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为核心标志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1.1 有长期合作进行专业建设的历史

学校汽车技术工程系开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012年成为国家骨干示范重点建设专业,并于同年9月,与雄风集团公司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为合作载体进行了校企合办专业的实践。2013年成为中国教育部、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及5大汽车制造商(奥迪、宝马、保时捷、奔驰及大众公司)与学校合作建设的重点专业。2015年3月,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牵头成立了云南机电职业教育集团,雄风集团公司作为主要成员之一,与学校一起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校企双方持续在汽车维修中、高级工的学生培训、职工培训,承办技能大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

1.2 有互利共赢点

学校获得行业标准、企业文化、企业高技能师资、校外实训资源,驱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学生培养与职业岗位对接,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雄风集团公司获得岗位适用人才,参与相关实训教学、培训获得经济收益,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扩大企业影响,获得潜在的消费人群。

1.3 有可执行的管理形式

学校牵头、雄风集团公司参与的云南机电职业教育集团,下设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和学生就创业等三个委员会,如图1所示。依照集团理事会章程,制定会议制度和工作制度,建立了与学校管理并行的集团规划、管理和执行“双线三层”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从组织架构、行业资源层面,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形式。

2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构建创新

学校在汽车类专业建设和布局的过程中,通过调研和论证,发现云南省及全国职业院校开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存在质的趋同、特色不够明显等痼疾,多数职业院校的专业办学定位于家用乘用车的故障检测、诊断、维护和维修方向,而在家用高端名车和赛车车型的检测与维修特色建设处于缺失状态,导致家用高端车型和赛车车型的维修检测与维修产业人才需求侧没有得到人才的有效供给。针对此情况,学校为了提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办学内涵,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拓宽就业广度,在已有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SGAVE)的基础上,引入具有高端名车、赛车检测维修优势的雄风集团公司,实施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多元”育人、多方评价平台。

2.1 以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学校与雄风集团公司校企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工作岗位标准为依据,融入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SGAVE)教学标准,以学徒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融入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元素,构建了“标准引领、学训交替、三段四能力”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以下称为“机电—雄风”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

第一阶段,学校为主体,学生身份进行公共课程学习,培养岗位基本素质。第二阶段,雄风集团公司为主体,学徒身份进行学训交替轮岗,培养崗位核心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第三阶段,雄风集团公司为主体,学徒身份进行定岗训练,培养岗位晋升能力。各阶段打破传统学期学时制,学习时间安排有弹性,学生在校阶段按照学校课程学时和作息时间安排,学徒在企业阶段按照岗位课程要求及企业作息时间安排,具体教学实施计划如表1。

通过校企间实施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学徒的职业道德、岗位能力,实现初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进阶,最终实现学生、学徒到员工的转换。

2.2 以区域汽修行业为依托,搭建多元育人、多方评价平台

1.以岗位资源共享“多元”育人。合作企业雄风集团公司一方面利用学校拨付实习教学经费和自有资金,在企业建设“机电-雄风”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现代学徒人才工厂,为学徒建立了22种岗位和222个工位,如图3。另一方面,利用所处汽车维修行业龙头地位,与云南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签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徒分流协议》,依托云南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整合行业内企业的岗位资源,在行业内企业间推行“标准统一、岗位共享、分流培养、结果互认”的机制,形成“雄风集团公司主导、汽修协会支持、行业企业参与”的“1+1+N”的“多元”育人格局,保证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持续不断的按“机电—雄风”人才培养模式和统一的岗位标准持续多届培养学徒。

2.以学徒岗位能力培养导向,实施“过程+结果”并举的多方评价。建立多方考核评价体系,依据学徒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开展学徒评价、教师和师傅评价、学校和企业相关部门综合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徒。

学徒对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的评价,是调整和修正培养过程的最重要参考指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了《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校企合作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指标》等文件,从导师到企业的日常管理纳入整个学生教学评价的环节。学校是学徒培养实施的一个主体,决定着学徒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学校层面有教务处教学督导组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控,有校企合作办公室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规范性指导,同时学校汽车技术工程系还制定了《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工程系校企合作内控考核办法》,从合同履行、校企合作工作的管理运行、师资培养实习管理等方面对育人情况进行评价,保证了学校主体育人落实落细。企业是学徒培养实施的另一个主体,学徒本身就是企业的员工,企业不仅参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的制定,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实施的最重要主体,如何保证规范运行,在于充分调动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的考评机制,在于选拔优秀员工,归根结底是制定规范的制度并实施。基于此,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学徒《实习鉴定表》、《考核工单》、《汽车技术工程系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徒(学生)评优实施细则》等规范性考核文件,严格执行“学校监督、企业履行”。

3.建立校企学分互认。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分互换实施细则》、《汽车技术工程系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弹性学分制实施细则》,明确校内学分和企业学分互换标准,解决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工学交替、弹性学时,以及行业内多个企业培养带来的学分不对称问题。

3 “机电—雄风”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实施路径

3.1 协议固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与雄风集团公司联合为现代学徒制项目做好顶层设计,签订经双方法律顾问审核的校企合作协议,以及学校、企业、学徒三方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徒的责任、权利、义务,明细校企成本分担机制,以及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评价、学徒就业等基本原则,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在三方协议中特别明确了学生的工资和社保权益,保证学徒的知情权和受益权,“学徒在认岗、轮岗和定岗期间,乙方(企业)必须在定岗期间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固定工资并按照企业标准发放绩效津贴;乙方(企业)在学徒认岗、轮岗和定岗期间,开展选拔优秀学徒工作,轮岗期间选拔不低于学徒总数的5%,定岗期间不低于25%;乙方(企业)与选拔的优秀学徒在尊重丙方(学徒)意愿的条件下签署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开始发放工资、缴纳社保等”。

3.2 “先招生,再招工”组建学徒制班

学校与雄风集团公司共同建立学院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联合制定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招生简章、招生计划,共同开展招生招工宣传工作,通过制度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根据现行的“自主招生+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先招生,再招工”组建学徒制班,具体实施路途如图4所示。

采用校园宣讲会、座谈会等形式,针对学生关心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方式、学生学徒双身份、学生权益保障、企业待遇和教学内容等应讲尽讲,组织有意向的学生到企业现场考察认知,让学生再次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等内容进行直观认真,满足心理预期。充分保障学生的知情权,激发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内生动力,在此基础上采用“笔试+面试”,力求从企业的角度选人、育人和用人。合格学生与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协议。

3.3 以学徒为中心强化“双导师”过程管理

校企双方联合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导师”团队,实施“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的管理机制,并将专职教师的职称评聘与教师在雄风集团公司的顶岗锻炼挂钩,共同强化“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和“技师型”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围绕学徒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校企“双导师”团队对学徒制班学生实施全过程管理,如图5,完成学徒教学、工作、生活管理,以及相关的过程考核、结果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学徒退出学徒制班,转入相应年级普通班学习。

企业师傅以“师带徒”形式在企业岗位完成学徒教学,对学徒的学徒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起着关键作用,除要求师傅需要具有专业领域多年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强,企业业务骨干或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还要强化师傅岗位意识和学徒中心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技能和经验优势。

3.4 以绩效导向的购买服务为抓手,推进建立互利共赢的成本分担机制

遵循“量入为出、互利共赢”创新校企成本分担机制,保障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持续有效,破解亏钱赚吆喝困局。实训基地依据设施设备产权归属划定成本开支主体,课时费、津贴由人员所属单位考核发放。学院拨付企业教学费用,作为购买企业优质服务(如金牌师资、汽修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和行業先进标准的成本,学院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对现代学徒制涉及资金依法规管理、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费用,教师课时费、学徒补贴与保险(包括工资、交通补贴、住宿补贴、保险等)、企业师傅带徒津贴,以及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研发、成果推广等经费均做到有法(制度或协议)可依,有据可查。

猜你喜欢

学徒制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在数控加工技术中的运用
我国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分析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