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9-12-10黄跃美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外心理健康教材

黄跃美

【摘   要】  人才培养关乎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提高对高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培育更多拥有丰富知识和完善综合素质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新一代的精英人才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素养以外,还必须具备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能够以过硬的心理素质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经受考验和磨练。对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改变地理教学单一传授地理知识的现状,完善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学生成长为精英人才打好基础。

【关键词】  高中;地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实施进程非常缓慢,德育和智育存在两张皮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形成。为了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充分迎合新课改要求,必须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注程度,在完善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地理学科当中就包含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能够为二者的整合创造良好条件,从而获得突出的融合效应。对此,教师要探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凸显地理学科优势和独特性,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

一、重视理念培养奠定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基础

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整合,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顺应素质教育要求,达成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效举措。要保证这一工作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理念的指导,提高學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学会主动调整和优化自身的心理状态。由于教师是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群体当中有很高的威望与影响力,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理念的指导,先要保证本身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渗透到地理教学环节,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优化教学方案,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创造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认清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心理健康理念,促使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在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同时,接受心理健康指导,增强心理承受力。例如,在教学地球上的水时,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完成知识教学,一是讲述地理知识,讲解地球水资源的构成情况,让学生学会区别水资源类型。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目的是以此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确水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二、基于教材挖掘心理教育知识拓展教学内容

之所以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学进行融合,是因为二者有着天然的组合优势,而且地理学科当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由于教材是地理教学的基础,因此要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主动挖掘教材当中蕴含的有助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就能够扎实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思考当中有据可循。但是假如教师脱离地理教材,总是一味引入课外学习素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话,无异于本末倒置,而且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做好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工作,确保学生掌握心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教学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时,教师先要从地理知识层面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在地理开发中保护环境的原因和方法。在完成这部分内容讲解后,要挖掘地理教材为学生说明当前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旅游中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促进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对学生的文明旅游行为进行塑造。

三、通过实践活动途径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地理学科是具备鲜明实践性特点的,所以如果教师只是重视理论方面的灌输,不注重对地理实践活动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的话,将会让地理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同时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而且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具备抽象性特征,要让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就要将实践活动作为重要载体,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体验过程当中收获知识和技能。而教师在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当中,通常会把关注点放在课堂实践活动上,不注重对课外资源的拓展,影响到课外实践活动功能作用的发挥。对此,教师要积极拓展思路,组织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并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当中接触到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学环境污染与防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外实践活动中,调查城市垃圾分类与清理情况,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正确认识乱扔垃圾的危害性,学会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而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哪项工作都有难处,要做好工作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奋斗,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落实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整体上提高高中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除了能够为学生补充丰富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地理技能外,还可以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大课程教育思想,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面临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和明春.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8(12):75-76.

[2]刘汉清.试析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250-251.

[3]张丽萍.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活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3):130+132.

猜你喜欢

课外心理健康教材
教材精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取经之路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