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思考

2019-12-10黄荣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校本核心

黄荣

有关于校本课程建设的思想观念在我国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实践方面仍旧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特别是因为受高考指挥棒影响,校本课程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也不能够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更为理想的作用。在全面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背景下,高中学校要抓住校本课程建设这一有利契机,开发建设能够满足学生各个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校本课程。

一、精准校本课程定位,优化课程结构类型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首先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细化目标,分类开发,要明确课程定位,确定校本課程的类型,要充分发挥校内、地域内已有的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便形成对传统学科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要求,体现出课程建设多样化的优势。高中校本课程类型主要包括:一是学科性校本课程。学科性高中校本课程是和高中阶段各个学科课程知识与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一种校本课程类型,强调不同学科课程间的相对独立性,其建设的价值在于深化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补充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培育。二是综合性校本课程。这一类别的校本课程要求打破高中阶段某一门学科课程的限制,注意把两门及两门以上的高中学科课程和知识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恰当的课程整合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学生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这一类别的校本课程要求凸显学科关联性和统一性,利用跨学科整合来形成校本课程特色,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三是活动性校本课程。活动性校本课程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并将活动作为有效载体的校本课程,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发展,能够弥补前两类校本课程在核心素养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二、丰富校本课程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内容必须可以体现出区别于普通课程内容的要素,因为课程内容是高中课程教学的载体,也是校本课程建设当中需要把握的主体部分,因此要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在内容建设当中具体要做到:第一,保证校本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在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安排方面不能够拘泥于学科知识领域或者是国家设定的课程标准,要注意根据学校以及地方的特色与资源,开发出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能够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校本课程内容。第二,保证校本课程内容的创新性,校本课程开发,不能推绝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自身的创新性,创造力也是必备品质,关键能力的应有意义。教师在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建设过程当中必须秉持创新思维,立足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保证校本课程功能价值的最大化发挥。第三,保证校本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校本课程内容建设必须满足的一个要求,就是具备极高的实用性价值,改变传统课程内容过多过深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实践应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培育实用型人才,保证校本课程改革成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三、推进校本化教学实践,改革课程组织实施

在对校本课程进行建设推进的过程当中,除了要做好课程定位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之外,还必须对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进行改进,保证校本课程的落实能够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首先,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当中要坚持平等对话的原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基于学生的需要,服务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具体来说,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课程开始前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以便在课程实施当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老师还可以让校本课程的课堂更加贴近生活,多多引用一些生活上的实例,让学生善于发现在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东西,力求把生活带到课堂上讨论学习,加深师生对生活的体会。教师在提出思考题后就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组织师生对话沟通活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这当中要注意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水平,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要有不同的深度,使每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收获。还应该针对学生平时提交的校本课程作业完成情况研究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必须知道哪些方便提问。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有针对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要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回答,提问也应该注意层次,先易后难,层层递进。

其次,校本课程开发专家引领,团队协作,合力攻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进行经验沟通与分享,并特别重视校本课程建设和学生学习之间关系的把控激励学生主动投入到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环节,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培育的过程。

最后,校本课程要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再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的发展路径。倡导多元化的学习组织方式,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小组活动学习等。要实现多元化的学习组织,两个方面一定要同步匹配。一是相匹配的教学设施,只有有了完备的教学设施才能让各种学习方式得以实现。二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的素养优势,以教师素养发展学生的素养,以教师的潜力去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能够面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学生的各种问题,这都需要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完整的知识储备才得以胜任,才能根据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选取相应的学习类型,提高课程组织实施的灵活性,保证校本课程目标的达成,提高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性。

建设高中校本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完善高中课程体系,促进课程多样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与此同时也能够促进课程结构的优化和创新,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指明方向;在建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校本课程时,需要把每个学科的知识作为载体,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发展,让校本课程和各个学科课程进行密切关联和相互补充,凸显校本课程的教育功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紧扣核心二字,彰显素养的稳定性、生成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核心素养关照下的校本课程建设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09):41-43.

[2]郭寻梅,刘振.创新课程百花园,润泽师生好人生——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J].华夏教师,2019(08):8-9.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校本核心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