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12-10陈程陈燕蓉黄南概罗永城方芳
陈程 陈燕蓉 黄南概 罗永城 方芳
摘 要:通过了解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制约广西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20-0252-03
0 引言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創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产业创新发展的“九张名片”,取得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35%,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但总体来说,广西科技创新底子薄、基础弱、水平低的情况尚未根本转变,2017年广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仅为44.84,位居全国第25位,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产业科技水平不高、高水平创新平台不足、高端领军人才匮乏和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1]。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服务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抓手,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切实破解我区创新能力弱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必须集中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力量,激发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本研究通过了解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分析制约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对策建议,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实效,让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展现状
自国务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部曲”的推出,广西相应政策措施也陆续出台,全区掀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热潮,对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明显增加,科技成果登记数量步步走高,转移转化数量持续增多,成果转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较低水平,无法满足广西在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下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需求。
1.1 广西科技成果产出情况
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在科技成果登记方面,根据国家科技成果网《2017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年度报告》和《2017年度广西科技成果登记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2017年度广西科技成果登记共4109项,仅次于浙江省位于全国科技成果登记排行榜第二。在登记的4109项科技成果中,应用技术成果(3384项,82.3%)占据主导地位,说明广西各类机构在创造科技成果的同时,更加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按第一完成单位属性分,大专院校和独立科研院所科技成果量占科技成果总量的52.1%,说明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广西科技成果产出的主力军;从成果水平来看,广西仅有0.8%的科技成果达到区内先进以上水平,可见成果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
在专利申请方面,如表1所示,2017广西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以绝对优势占据主导地位,但授权量较低且持续下降,说明我区专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专利统计年报》、《2017年专利统计年报》整理[2]。
综上所述,广西科技成果产出数量较多,为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供了良好支撑,但成果质量仍有待提高。
1.2 广西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建设情况
1.2.1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引导
2016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布实施科技成果“三权”下放政策,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下放给事业单位,调动事业单位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实施该政策以来,已有12家事业单位将603项成果转化项目收益奖励给研发人员和成果转化有功人员,奖励总金额2948万元,有900人次获得奖励[3]。2018年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强化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大幅提高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总体来看,广西已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法规体系。
1.2.2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是加强前沿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基础工程和核心阵地。2018年广西新认定19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全区总数达到107家;新认定23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区总数达到236家,形成了由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成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体系。目前,广西高新区总数达到13个,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预计突破1800家,全区拥有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总数达到319家,在孵企业达2300多家[4]。
1.2.3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育
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促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资源”。2017年广西共有12.08万科技活动人员[5],其中有41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新聘50名院士为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推荐6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8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成为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实现了广西国际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零的突破[6]。
1.2.4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实效的重要保障。2017年登记的4109项科技成果共投入研发经费294566.34万元,其中:国家科技经费22641.91万元,占7.7%;国家部门科技经费11992.86万元,占4.1%;地方科技经费51121.17万元,占17.3%;项目基金经费4040.60万元,占1.4%;项目自有资金191541.98万元,占65.0%;银行贷款1370.00万元、国外资金6万元,占0.5%;其他经费11851.82万元,占4.0%[7]。
1.3 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
2017年全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力全面迸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增长效果明显。根据《2018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2017年广西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输出技术合同为2039项,同比增长11.85%,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39.42亿元,同比增长15.47%,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26位。吸纳技术合同数3914项,合同成交额78.30亿元,排名第28位[8]。由此可见,虽然技术输出有所增长,但相对于国内大多数省份,广西的技术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技术能力也远远不足。
2 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约因素
2.1 缺乏合理的科技项目立项机制和科技成果评估机制
广西高校、科研机构数量相对较少,科技成果供给能力不足,且如今广西科技项目立项机制和科技成果评估机制仍未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论文多、成果少,重成果、轻转化的现象依然根深蒂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往往只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只追求科研水平,不注重市场调研,脱离了市场需求。又因为资金问题大部分成果处于实验室阶段,缺少二次开发和中试,本身技术不成熟也不稳定,存在较大的产业化风险,且广西科技成果评估体系不完善,严重滞后于科技事业发展,缺乏能够开展评估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也没有出台相应的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评估指标和方法,导致主观因素作用较大,对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还不能做到公正、客观,导致高校、科研院所惜售科技成果和企业不愿风险投入的局面,进一步限制了广西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2.2 缺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评价考核机制
广西已制定出台“三权下放”政策,但很多高校及科研院所都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经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把握度不够,对成果转化的具体方式、模式等仍然不够清晰,在制定相应制度的时候仍采用单一的评价标准,尚未将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经济贡献等纳入科技人员的评价考核体系,加之对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措施,想要按照高校、科研院所制定的管理制度成功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仍具有一定难度,因此科技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
2.3 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机制
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资源薄弱,一是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专业实践能力薄弱;二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吸引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载体不足,导致对高层次人才的承载、吸纳能力严重不足;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留住高层次人才。
2.4 缺乏稳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资金投入机制
广西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主要依靠企业自筹和政府财政拨款。但当前广西财政比较困难,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长期偏低,资金运行机制不畅,成果转化发展资金严重短缺;而民间资本则由于没有很好的回报机制,同时企业又缺乏有效担保抵押手段、缺少信用记录,以及存在輕资产、无形资产估值难等融资问题使得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更是微乎其微,致使大量科技成果无法实施转化。
3 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策
3.1 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项目立项机制及科技成果相关评估机制
完善科技项目立项机制,全面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以市场需要、社会需要为导向,围绕制约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以强化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线,强化协同、纵横联动,通过校企合作、校企联盟等方式,解决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强化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提升成果的成熟度、集成度与创新度,促进其成长为可推广转让的成果,打通成果转化壁垒。建立科技成果评估机制,一是制定系统科学的评价标准和管理制度,提高科技成果评估的质量和公信力;二是引育一批专业化科技成果评估高端人才;三是提高科技成果评估的公开、透明度,将评估标准、评审专家、评价结果等信息通过互联网广泛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维护科技成果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3.2 引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评价考核机制
借鉴区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和做法,引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评价考核制度,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指标研究,采用研发合作协议数、披露发明数、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技术许可数、许可收入数、新建企业数等综合性指标开展多维度的系统评价,充分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的非线性、系统性以及转化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客观、全面地评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而不是依靠某个单一的指标来衡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绩效[9],出台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制度,赋予科研人员一定比例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将事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前置为事前国有知识产权所有权奖励,制定成果转化产生效益、奖励比例等相关细则,确定科技成果的的收益分配比例,激励科研人员在做好基础性研究的同时,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10]。
3.3 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育机制
一方面加大本土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构建创新型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养机制,通过高校、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联合培养一批具有法律基础、专利管理、企业创办、风险投资及国际商务方面丰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导向,建立技术转移服务人才激励机制,完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基地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载体,加强对引进人才和团队的服务保障工作,大力引进区外、海外高层次复合型服务人才。
3.4 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创新机制
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创新机制,一方面充分利用广西的区位优势,加强省际交界地区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区域合作,整合国内外两种资源,打通国内外两个市场,将科技成果转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围绕广西产业升级发展需求,想方设法吸引国内外优秀专家和企业带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到广西实现产业化,注重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一流”高校等大院、大所名校的合作,吸引其创新成果来桂转化,着力弥补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另一方面,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中介机构等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将高校科研院所的部分优秀科研成果推送给相应的行业协会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由行业协会将优秀的科研成果融入日常相关活动和会议中,让更多的科技型企业了解到更多优秀成果,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与实体经济对接。同时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工作站合作模式,为高校、科研院所创造更多的成果展示机会,真正架起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与企业间技术转移的桥梁,加快成果的落地。
3.5 建立财政引导、社会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机制
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各类资本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整合银行、创投、担保、保险以及专利、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等多种渠道的优质金融资源,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创投引导、保费补贴、科技服务补贴等多种方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支持,促进科技创新链条和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广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EB/OL].(2018-11-29)http://www.gxzf.gov.cn/zwgk/zfwj/20181129-724053.shtml.
[2] 国家知识产权局.2017年专利统计年报[EB/OL].(2018-09-28) http://www.cnipa.gov.cn/docs/20181019135307585336.pdf.
[3]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科技事业欣欣向荣 创新成果熠熠生辉——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EB/OL].(2018-12-04)http://www.gxtj.gov.cn/tjsj/yjbg/qq_267/201812/t20181204_150164.html.
[4] 廣西科技厅机关党委(绩效办).2018年广西科技进步概况[EB/OL].http://www.gxst.gov.cn/gxkjt/xxgk/20181212/002011010_6ddd4a13-0961-4994-80f8-c92777bb862e.htm.
[5]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18广西统计年鉴[EB/OL].(2018-09-29)http://www.gxtj.gov.cn/tjsj/tjnj/2018/indexch.htm.
[6] 广西科技厅机关党委(绩效办).2018年广西科技进步概况[EB/OL].http://www.gxst.gov.cn/gxkjt/xxgk/20181212/002011010_6ddd4a13-0961-4994-80f8-c92777bb862e.htm.
[7] 国家科技成果网.2017年度广西科技成果登记统计报告[EB/OL].http://www.tech110.net/portal.php?mod=view&aid= 6468385.
[8]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2018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EB/OL].http://innocom.gov.cn/jssc/tjnb/201812/edcc2261293640ac90a23b057dd4cc70.shtml.
[9] 李修全,等.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维度评价[N].光明日报,2015-04-17(006).
[10]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1/08/content_5355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