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磐石市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2019-12-10钱乃辉张国华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20期
关键词:磐石市生态环境保护林业

钱乃辉 张国华

摘 要: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森林资源在向人类提供林特产品的同时,不但美化、绿化了城市乡村,更是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促进大气循环、调节降水、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本文在充分认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认真研讨我市林业发展现状,具体分析了当前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磐石市;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20-0005-02

1 磐石市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磐石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森林资源较为丰富,辖区内共有14个国有林场,在长期的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原则,合理采伐利用森林资源,为磐石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磐石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实力磐石、和谐磐石、生态磐石”的战略部署,摆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市林业局的统计资料显示,磐石市自2004年起全面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全市公益林面积达到219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80%;2016年以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改变传统的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林业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开展造林护林运动,将林业的发展重心转移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来。目前,全市累计完成中央财政补助森林抚育面积24.75万亩,清收还林面积35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质量、结构得到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但是,目前仍然有若干阻碍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的问题有待解决。

1.1 未形成科学的林业生态保护意识

传统的林业生产经营模式使部分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停留在简单的经济利益上,对森林资源所具备的潜在的巨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没有科学的认识,严重的阻碍了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首先是对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够,林区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乡镇乱砍盗伐林木、非法开垦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现象依然严重。部分利益集团“小农思想”意识强,只重视眼前蝇头小利,放弃了长远利益。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种“重用材,轻护林”现象没有得到科学引导。其次,森林生物多样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长期以来,我市造林树种单一,主要营造以红松、杨树、落叶松为主的纯林,违背了“适地适树”和大力提倡营造针阔混交林的原则,易引起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发生;同时森林抚育过程中,林中下灌木、杂草被大量割除,这些都导致森林物种多样性被破坏,林分结构不科学、森林生态功能下降。再次是学习、掌握、利用新兴科技发展林业生态环保事业的意识不强,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中科技含量低、工作效率低。

1.2 群众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努力使群众获得更多的生态效益,“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这条工作方针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直是由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主导推进,广大林区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并没有被真正唤醒,在林农矛盾没有很好解决的情况下,林业生态环保建设很难取得实效。(2)集体、私有林木没有纳入公益林管理。由于我市集体、私有林木地块多、面积小、位置分散、证照发放不全,造成管理难度大,加上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未能纳入公益林管理,林权所有者不能按规定获得国家的生态补偿,林农利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林业生态保护建设的发展。(3)林业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林业工作地点偏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待遇偏低,导致林业院校没有学生报考,林业用人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招不到专业技术人才,林业技术力量薄弱,林业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林业职工参加的业务培训较少,专业知识的不足阻碍了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

1.3 未实现林业生态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

从我市林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现有森林质量不高,森林生态功能蜕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1)日本侵华时期,大量红松、柞木、水曲柳、胡桃楸等天然优质木材被盗伐运走,大片森林被焚山烧毁,原始森林资源消耗殆尽。建国后,虽进行了大面积荒山荒地造林,森林资源得到一定恢复,但为了支援全国生产建设发展当地经济,开始大量采伐天然次生林,木材生产一度成为一些偏远乡镇的支柱产业,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采伐,森林资源再次遭到破坏,造成林业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是阻碍实现林业生态建设质的发展的因素。(2)林业生产、科研周期长见效慢,有些项目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很难吸引高精尖人才加入,也没有人愿意从事林业基础科学研究,林业科技发展迟滞不前,科技成果产出率低转化率更低。我国林业在造林技术、物种引进、农田防護、水土流失、荒(沙)漠化治理、生物病虫害防治以及森林防火等诸多方面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林业科技创新水平尚待提高。(3)政府部门对国家有关生态建设的决策执行力度不够,致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缓慢。林业生态环保是个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科学技术以及财政资金等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单靠林业部门很难独立完成,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繁荣林业生态文化。

2 我市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优质的林业生态环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之一,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建设的成就。必须针对我市林业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推动林业生态环境优质、稳定、持续发展。

2.1 增强科学的林业生态保护意识

(1)增强全民林业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全方位的科普宣传改变村民的传统观念,认清林业生态环保的重要意义;通过普法、设立乡规民约、制定规章制度等约束规范人们生态环保行为;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的应用,降低农村生产生活对于林木的需求量。真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林业生态环保意识根植民心。(2)注重保护森林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个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链。这些生态链相互交织环环相扣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某一物种的消失或减少,都会导致生态链发生改变甚至断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3)增强科技興林意识。引进林业科技人才,增强林业生态保护科技力量,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科技服务体系。使林业生态科技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信息化建设、森林防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2 充分发挥林区群众的主体作用

(1)林区群众是人类在森林环境中生活的主体,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因素,也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收益的直接受益者。保护好林业生态环境就必须提高林区群众进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对林农进行生态效益补偿。将江河两岸、水库上游、高山陡坡等生态脆弱区的森林全部纳入公益林管理,对林农进行生态补偿;其中的农田要全部还林,并按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提供粮食、生活补助费;必要时,可进行生态移民;通过这些措施来保护发展林业生态。(3)加强林业工作队伍建设。在对林业职工进行生态保护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逐步改善、提高林业工人待遇,稳定护林队伍,为发展林业事业提供人才支撑,全面推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2.3 推动林业生态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

按照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转变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生态管护为辅的林业发展模式,将林业发展建设的核心目标放在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建设,全面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开展生态系统整体性、多样性和稳定性建设,全面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总量。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选择造林树种,积极营造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提高林分抗病防灾能力,增强林分稳定性。同时大力开展森林抚育活动,促使林种结构和林龄结构趋于合理,增强森林资源的接续能力。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调节功能。继续开展清收还林工作,保持现有清收还林成果,增加森林资源总量。(2)加强与林业主管部门及林业科研院所、高校、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林业生态保护队伍科技水平,积极推广林业生态保护科技成果,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健康发展。(3)繁荣林业生态文化。根据林业生产经营特点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鼓励林业生态文化的艺术创作,广泛传播生态文化知识和观念,推动林业生态环保事业发展。

3 结语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林业生态环境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工程,随着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应用以及人们对森林物质需求的降低,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生态环保难题都将迎刃而解,我们的地球村必将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猜你喜欢

磐石市生态环境保护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奋进中的磐石市实验小学
land produces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吉林省磐石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