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两型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培养

2019-12-10肖玲君安丽苑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实践能力人力资源管理

肖玲君 安丽苑

摘 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是长株潭实验区“两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求。然而,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两型社会”建设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融入“两型理念”,以实习、实践为主线,搭建校企合作、产学研实践平台尤为重要。

关键词:两型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20-0210-02

0 引言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两型社会”长株潭改革试验区正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三市一体化的新型道路,为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需要,正在探索一条低投入、高效益、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不仅仅对长株潭改革试验区经济的发展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样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以及公民素质的提高和公民的职业发展生涯设计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依靠科技发展,提高劳动劳动者素质,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推动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措施,“两型社会”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人力资源的开发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主动适应“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为“两型社会”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培养具有“两型”意识以及能力和知识的创新性实践型应用人才尤为的重要。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两型社会”建设所需的矛盾

“两型社会”建设的本质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是以湖南工业大学等为代表的实验区高校,从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然而与“两型社会”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如目前湖南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学采取的是“2+2”培养模式,即前两年统一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然而实际操作中,大一、大二的公共基础课一般没有变动,后两年的专业课特别是专业实习、实践一再地调整和压缩,如大三完成大部分的专业课程教学,大四第八学期的专业实习提前到第七学期,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要求要在企业实习,并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在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可是更多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纸上谈兵,真正企业参与介入的很少很少。并且在专业教学中,也往往是分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偏重方法内容的培养模式,真正能够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少之又少,更不要说到校外、实地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了。

尽管,目前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以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想效果,如已经逐步形成研读人管专业经典读物,撰写读书心得;开展社会调查,提交调查报告;开展课堂讨论等最为基本的实践模式,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也基本切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是,仍然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各种问题。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实践教学也确实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课堂气氛也较好,课后同学的参与性也较高,但是有些实践教学内容大而空,不够贴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问题,不够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很难融入进去,认识不深刻,学习效果必然不明显。还有些实践活动,由于组织不周密,方案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加上教师指导不具体,过分重视形式而忽略了内容,重视宣传而轻视效果,没有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去,也没有采取相关措施引领和约束实习单位给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也往往使很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综上所述,目前长株潭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仍没有很好地解决学生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问题,这与长株潭实验区两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求是有距离的。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应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两型社会”是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不是一般意义的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而应该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得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結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人员则是“两型社会”建设非常重要的主力军,所以实践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同“两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还存在较大距离。一方面,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受过系统人力资源教育和培训的工作人员不足5%,社区管理人员具有人力资源管理或相关学科背景的不足1%。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既过剩又稀缺的尴尬的局面。从教育层面看必须切实地在教学层面进行改革。而实践教学是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比较重要的教学途径。因此,以实践能力培养作为研究视角是解决上述矛盾的突破口。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亟需有效地管理。首先,在培养目标上,绝大多数长株潭高等院校将目标定位在学术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普遍持冷漠态度。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比重较低,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不到30%,有的甚至只有20%左右。再次在教学方法上,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制,至于学生对专业知识技术的独立运用与操作,并不能得到应有的关注。最后,在实习、见习上,实践教育存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健全、缺乏建立系统严格的实践考核标准。

综上,实验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非常重要的环节,起着融会贯通所学专业知识、促进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过程,更是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显然,“两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两型”特点的实验教学支撑。

3 融入“两型”理念,搭建实践教育平台

在“两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掌握必要的专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外,还应该主动地去适应市場的需求,时刻在头脑中树立管理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群体意识、环境意识、法律意识等等。这都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应该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实施“两型”理念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真正做到“两型教育”能够有计划、有目的、有考核的持续开展下去,更应该让“两型”理念融入到培养方案中,融入到教学大纲中,融入到教学计划中,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融入到教材中,真正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够将两型理念深深根植与每个同学的心中,使之成为既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专业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还能具备“两型社会”基本知识、素质、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3.1 以实习为主线,使学生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亲密接触”

目前,湖南工业大学人力管理专业在大二开展认识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基本情况,一般工作流程以及了解长株潭试验区内代表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比较成功的运营模式,了解“两型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新要求。大三通过专业实习,能够熟悉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块并能够在企业和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各个环节的运作方式,思考如何适应“两型社会”的要求,成为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大四通过毕业实习,亲密接触相关企业并上岗。

3.2 以实践为主线,提升大学生的“两型”素养和创新能力

目前,湖南工业大学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两型”素养和创新能力,以期符合“两型社会”的要求。首先,搭建基础实践层次。通过管理沟通实验、企业模拟经营实验等学习,培养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第二,在专业实践层次方面,通过人员测评与招聘模拟实验、人员培训和开发实验、薪酬管理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意识,通过毕业论文,培养综合设计能力;第三,学校通国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验项目、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的比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3.3 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比翼双飞,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两型社会”试验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两型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那么,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非常重要的两个举措。

目前,湖南工业大学在研究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要求的前提下,明确学生培养方向,实现知识技能跨专业整合的实践方式,并且面向地方经济,与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企业合作,搭建实践平台,创新实践模式,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湖南工业大学与苏宁易购签订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学校“钻进企业办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且成立湖南工业大学苏宁商学院;与湖南建工集团开展暑期实践育人合作项目,实现共赢发展目标;联手复兴集团,共同打造“中国包谷”,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包装产业创新创业资源的聚集地,成为包装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可见,通过以上措施,解决了“两型”实践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实践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沁.充分发挥湖南高等教育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6):124-125.

[2] 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v.33;No.219(05):163-166.

[3] 王又花,盛正发.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资源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6):95-97.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实践能力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