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项目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2019-12-10张博源杨煜王爱欣郭格赵冬洁
张博源 杨煜 王爱欣 郭格 赵冬洁
摘 要:所谓的水利项目包含了井灌区高效节水以及地表水替代地下水等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地表水代替地下水,是借助相应的水利工程措施,建立从水源至田间的灌溉体系,并且充分运用地表水灌溉降低对地下水的开采;而井灌区高效节水则是在井灌区高效落实节水灌溉措施,以此来不断提升灌溉水的利用系数,降低对地下水的开采。鉴于此,本文就水利项目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治理;水利项目
中图分类号:TV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20-0202-02
1 超采现状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国地下水供水量已是1972年的5.7倍,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供水量甚至超过总供水量的70%以上,河北、北京、河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山东等多个省区地下水开采量占其总供水量的比例已超过或接近50%。目前,全国共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原区存在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近30万km2,地下水超采量约170亿m3。表1为北方地下水超采省区平原区超采现状。其中河北省为超采最严重的省份,平原区超采面积达7.07万km2,约占全国的24%,超采量达59.65亿m3,约占全国的35%。全国地下水资源状况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亟需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
2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原因分析
2.1 农业生产的相关性
这一特性决定着农户是否明白这种治理措施的主要因素,和农业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农户应该明确水利工程的种植结构调整、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农艺节水技术这三个方面的措施,其与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增加了农户的灌溉水源,并且还能够改变农户的灌溉方式,和农业灌溉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结构的调整能够直接改变农户的种植结构,并且与农业种植紧密联系起来。农艺节水技术和农户的耕作、种植、施肥以及灌溉息息相关。农户对于水权水价的了解不够,要想实现对水权水价的改革,需要借助市场机制来对农户的灌溉行为产生影响,其中,农业水权需要了解水权分配、开展水权交易以及培育水权市场的方法实现水资源之间的合理配置;农业水价则需要借助价格机制来对农民节约地下水进行引导。在建设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不同的农业生产和技术服务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人工降雨和灌溉预报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大。
2.2 节水机制
节水机制是决定农户治理措施评价好坏的关键因素,节水机制的直接性以及明确性,与农户对治理效果的评价之间呈正比例关系。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节水机制,需要通过增加地表水的供给来降低地下水的开采。这种节水机制具有明确、直接的特点。在具有一定的农业灌溉需求的前提下,需要借助加减法的原理,增加地表水的利用以及供给,这样一来也能够降低地下水的开采以及使用。这种调整结构的节水机制需要使用降低不灌溉或者灌溉的方法来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农户在落实退耕还林之后,实施了非农作物替代,即便是降低了灌溉,但是一些灌溉量仍然需要继续保留,据相关统计表明,农户对于退耕措施的评价一般。农业水权水价的节水机制关键在于借助市场机制对农户的灌溉行为产生影响,以此来影响地下水的开采,这种节水机制并不直接。农业水权节水需要对水权进行明确分配,并且要培育水权市场,借助落实水权交易的方法予以实现,这种节水机制并不明确,节水效果也存在异议。
2.3 农户参与动机
农户对治理措施的评价好坏与农户的参与动机有着直接的关系,农户的参与动机越强,则治理措施的评价效果越好。农户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参与具有很强的动机,关键在于渠灌比井灌的优势更大。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不仅转变了农户的灌溉方法,而且也增加了农户的灌溉水源,通过进行蓄水、引水以及复灌工作之后,农户的灌溉工作从井灌转变成为了渠灌或者是井渠双灌的模式。和井灌相比,渠灌的次数更少、成本更低、灌溉更加充分,灌溉之后作物的产量也相对更高。只有满足渠灌的条件,农民才会主动放弃井灌的方法。农户对填封井措施的评价一般,主要是因为农户抵触填封井措施,及时使用了恢复渠灌的方法,由于受到引水量以及引水季节性的限制,农民通常将地下水作为备用的灌溉水源,从而达到增强适应能力的目的。
3 改进研究
3.1 巩固和扩大水利工程建设
要想巩固以及扩大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就需要维持好现在的压采能力,并且要对未来的压采能力进行评估。运用大量的资金开展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此时,就需要增加水利设施的管理以及维护工作,以免出现重视建设而忽视管理维护的现象。因此,需要扩大生态保护融资,使私营部门加大对水利设施的管理以及维护投资。同时,还可以加大对水利设施PPP管理模式的探讨力度,从而建立起社会化的专业团队,了解社会资本的投资责任,从而有效确保社会资本的投资效益。
3.2 巩固和扩大种植结构调整
扩大以及巩固种植结构的调整的关键在于扩大退耕规模,并且还应该完善补偿机制。水土资源的不匹配现象加剧了我国的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小麦作为雨热不同季,并且高耗水的作物,针对种植区域的不同,应该适当增加退耕规模,岁小麦的种植面积进行压缩。如今,在粮食比较充足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从宏观全局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水资源承载能力,对退耕的规模以及潜力进行评估,并且评估对粮食安全性的影响。此外,还应该完善补偿机制,在一定的耕地退耕指标中选择好退耕区域,并且筛选最为有效的退耕区域,综合考虑区域中农民主动退耕的程度、水资源的状况以及退耕的意图等。补偿机制的完善,需要对耕地退耕的补偿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预估,并且要通过对农民从事农业的净收益进行核算,了解农民的主观受偿意愿,从而建立起退耕补偿标准。补偿机制的完善,需要合理制定出退耕的技术模式,并且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要需要对技术模式不断予以优化,针对退耕地冬季休耕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大面积退耕地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的管理工作。
3.3 突破农业水权水价改革
突破农业水权水价的改革,这一措施的关键在于调整并且反思目前的农业水权水价政策,并且在农业水资源管理中真正发挥出市场机制作用。水权确权的作用在于实施总量控制措施。在类似于华北平原这种缺水严重,并且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区域,出现了农业用水定额以及农业水权定额这两种定额,在政策文件上,这两种定额存在混用的现象,必要的时候需要明确水权机制与定额管理以及总量控制之间的政策关系。农业水权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在农户之间很难开展农业水权交易,并且在水资源比較丰富的地区,无水权购买方但是有水权出让方;受我国特定国情的影响,并不主张农业用水确权太细,不主张农户之间的水权交易,将灌溉作为尺度的农业水权交易是目前水权市场的主要形式。农业水价是增强水资源利用率以及促进节约用水的关键。长期以来,农业水价的形成机制并不健全,而且价格水平相对较低,对促进节水效果,价格杠杆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不仅导致农业用水方法比较粗放,而且很难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为了能够使农业水价充分发挥出相应的作用,需要解决农业税费征缴困难以及用水计量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应该了解不同试点区域农业用水的水价政策以及价格弹性可能给农民收入以及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合理设计出水价的提升幅度,并且在试点中予以改进以及实施。
4 结语
总而言之,地下水井灌区高效节水工程尽管工程完成情况较好,但是,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强化管理工作,并且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后续运行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彦军.高位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J].河北水利,2017(05):16.
[2] 张忠良.多措并举实施地下水压采[J].河北水利,2017(05):17.
[3] 刘思妤.地下水超采区管理评估体系的构建[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
[4] 夏殿波.浅论地下水超采治理的内部联系和外部条件[C].中国水利学会学术年会,2016.
[5] 王福田,张召召,王玉娜,刘婧.创新农田水利建管机制巩固地下水压采效果[J].水利发展研究,2016,16(08):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