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2019-12-10杨美艳
杨美艳
“游戏是幼儿的工作”“游戏是满足幼儿需要和兴趣的活动”“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早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则或信条,也是幼儿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标志。但是,近年来人们受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影响,各种学业和技能训练正在挤占儿童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剥夺儿童游戏的权利。如何看待儿童游戏,如何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儿童?
要支持、理解孩子的游戏
对于孩子来说,成人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是最重要的。支持、理解孩子的游戏就要让孩子有更多自主游戏的机会。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抱怨:在幼儿园“玩”的时间太少了,只有做完老师的游戏才能“玩”,显然这里的“玩”是指幼儿自己的游戏。为什么幼儿会认为自己“玩”的时间和机会太少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重学轻玩”思想的影响下,孩子游戏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同时现代家长更多关注的也是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学科知识学习,认为游戏、玩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是不学无术。我身边的一个小班孩子的爸爸抱怨:我儿子每天就知道玩,在家和小区的广场上总是拿着“枪”和小伙伴“冲冲杀杀”。他并不理解孩子和小伙伴的“冲冲杀杀”就是他们最自由自在的时刻。所以很多家长为孩子报了各种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班,孩子每天应有的游戏时间都被这些培训侵占了。
支持理解孩子的游戏,成人要做孩子的伙伴、玩伴,并让自己投入其中。鲁迅先生曾在《风筝》一文里回忆了自己作为兄长对所谓没出息的酷爱风筝的弟弟的惩罚,成年后的他对自己幼时的无知以及对弟弟儿童天性的扼杀行为充满了内疚和自责。我们不要像鲁迅先生一样,等到懊悔时,已经错失了机会。
要给孩子足够的游戏时间
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儿童游戏时间的长短对儿童的游戏质量、数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儿园里集体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特长活动占据了太多的时间,很多幼儿园只能在茶余饭后的零散时间开展区角游戏活动,可每当孩子们玩得刚刚尽兴,还没有掌握、了解材料的特征,游戏就要结束了。研究表明,只有在较长的时间(30分钟以上)儿童才有时间发展出社会和认知层次较高的游戏,如完整的游戏活动、团体游戏、建构游戏等;而在较短的时间里(约15分钟)儿童没有足够的时间结伴游戏,不能相互协商、讨论或做进一步的探索,只能从事一些社会和认知层次较低的平行游戏、转换行为等。所以幼儿园里这种零散的游戏不但不能让孩子体验游戏的乐趣,还扼杀了儿童的想法。
笔者的儿童时代,家长没有钱购买玩具,但大人会给我们充足的时间,我们能在野外和小伙伴一起玩过家家、打棒、跳房子、捉迷藏,一玩就是半天。现在的孩子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家里,自由游戏的时间都不多。孩子们的很多时间都被特长训练、文化补习占领,他们完全没有和同伴玩耍或者独自游戏的时间。所以,幼儿园要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选择玩伴和材料,能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游戏,不仅要满足国家规定的一小时游戏时间,还要给予更多的游戏时间。同时家长也要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一定的游戏时间,如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和同伴在小区或家里自由玩耍,周末、节假日带孩子到户外或郊外陪孩子一起游戏、玩耍,当好孩子的玩伴。
要给孩子足够的游戏场地
要支持孩子的游戏,除了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同时也要为孩子提供游戏活动场所,让孩子有玩的地方。游戏场地是儿童游戏活动的空间,是进行游戏不可缺少的条件。游戏场地的大小、结构、空间的密度,都对儿童游戏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面积和幼儿游戏场所明显减少,提供给幼儿自由玩耍的地方和空间越来越小,高楼林立的小区里儿童设施更是少得可怜。现阶段很多幼儿园的场地也无法满足幼儿游戏的基本需求,室内外面积普遍不达标,室内空间狭小仅仅适合上课,室外场地过于简陋仅适合做操。社区、幼儿园的场地偏小,儿童没有足够的空间尽情游戏,游戏愿望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游戏的权利也无法得到保障。
在建设和规划幼儿园时,要严格按照《幼儿园建筑标准》要求的面积设计,以保证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需求。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类空间,充分利用户外场地,把游戏从室内搬到室外;在户外游戏场地的设计时应当重视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如小山坡、大树、草地、小溪等),多提供沙、水等接近自然的、能反映幼儿真正游戏方式的、富于变化的、可探索性和挑战性的环境来满足幼儿的游戏和探索需要,真正保障孩子们有地方玩。
要给孩子提供丰富、好玩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儿童游戏的物质支柱,游戏材料的提供不仅对游戏的性质、内容等产生重要的影响,还与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做过实验,把两个互不相识的幼儿放在一起,在没有玩具的情况下,他们的接触并不密切。但在出现玩具的情况下,他们的交往明显活跃起来,交换玩具,共同作用于玩具,一起玩的时间明显延长。陈鹤琴先生也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东西来帮助,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
笔者了解到,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投放与提供都不尽如人意。在现实中我们发现老师在区角投放的精美材料常常无人问津,而几个废旧的纸盒和木板却能让孩子们玩出多种花样,一盆水、一堆沙子、一块黏土也会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孩子对父母买回的高档玩具并不喜欢,却对家里废弃的瓶瓶罐罐和野外捡来的石头、木棍情有独钟。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低结构、简单的玩具和自然材料更加深得孩子的喜欢。比如最常见的沙子、水和泥巴等自然材料对于幼儿特别有吸引力,中国传统的益智玩具七巧板也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具。在这里自然材料不仅仅是游戏材料,它包括自然界随时可觅的一切(树叶、贝壳、石子、木棍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旧报纸、纸盒、易拉罐瓶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娃娃家把捡来的树叶当做菜炒、小石子成了汤料、瓶盖成了锅碗、小木棍当体温计……这些材料之所以让孩子喜欢,因为材料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且通过他们的想象在手中随心所欲、变化无穷。其次这些简单的自然材料也让幼儿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他们要把这些材料变换成他们想象的玩具,便要加以简单的制作和替换,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手脑并用且体验到了参与和创造的乐趣。
德国作家席勒指出,只有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所以每个儿童不仅拥有游戏的主动权,同时要有充分游戏的权利。要保证儿童有充分游戏的权利,即,要保证儿童有充足的游戏时间、游戏空间和游戏材料,还有全社会对兒童游戏的支持、理解和尊重。
(作者单位: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