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代人的家国情怀

2019-12-10郭欣仪

档案天地 2019年11期
关键词:姥姥祖国初心

郭欣仪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我们从饱受“三座大山”壓迫下的旧中国走来,从解放战争胜利的炮火硝烟中走来,从人民渴望温饱、期盼安定的奋斗中走来,从顽强抗击国外敌对势力的封锁与制裁中走来,从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困境中走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久经磨难的祖国完成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量变到质变,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民族复兴之路。70年,三代人,命运交织,融为一体;家国之情,密不可分。姥姥、母亲和我的人生旅程,始终与祖国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回首来时路,感慨倍珍惜,作为最普通的共产党员,我们一家三代,在时代的洪流中,留下了朴实而生动的剪影。

抗美援朝 老兵记忆 披荆斩棘 风雨兼程

1950年,姥姥18岁。新中国刚成立还不到一年,朝鲜内战爆发,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畔。危难时刻,在成都教会学校读书的姥姥,听到学校驻军代表宣讲人民解放军的职责与担当,深受鼓舞,瞒着家人自愿报名参加了川西军区卫校,经考试录取后到成都北校场部队报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随后部队在灌县调整一周,姥姥给母亲写了封信:“我参军了,现去河北准备抗美援朝。”便坐闷罐火车到河北沧县拉练,同时学习医疗护理知识和朝鲜日常用语。1951年3月,姥姥所在的第179师野战医院,担负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任,带着祖国和人民的嘱托,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入朝后,姥姥与14名川西军区卫校的女兵一道,和野战医院全体同志为躲避敌人进攻,每夜行军四、五十公里,脚磨破了,也继续咬牙坚持。在敌机的低空轰炸和扫射中,医院的院长岳民胜、副院长顾兆元(后来成为了我的姥爷)与战友们互相扶持、互相鼓励,终于在历时14天,步行500多公里后到达目的地,期间没有一个同志掉队!紧接着,第179师野战医院全体人员又立即投入到第五次战役中去,姥姥回忆说:“当时第179师野战医院成立了几个工作小组,有转运组、医疗组、护理组、手术组等,我在手术组担任护士,专门负责手术包的配备和消毒工作,并配合医生完成截肢、剖腹等大手术。当时我们头上有轰炸机、侦察机等不停地投掷炸弹、燃烧弹,地上还有汉奸发射信号弹,情况十分危急,但我们作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初心始终未变。哪里隐蔽,就在哪里设点,在战火中,你姥爷带领全体医务人员日夜兼程地为伤病员做手术,只求尽可能多地救治受伤的同志。每当有伤员截了肢,我抱着残缺的肢体去掩埋,我的心里都是五味杂陈,既难受,又无奈。记得有一位同志四肢都被截去,当我将只剩下一个躯干的他从手术台抱上担架时,我强忍着自己的泪水,因为我知道他比我更痛苦!还有一位同志,整个手掌都被弹片炸掉了,我们为他做了手术,包扎好,还亲切地叫他‘铜锤,他也很欣慰,觉得自己只是失去了一只手,还能继续上战场!没有手术时,我们就安抚伤病员、为他们换药,有一位同志的头发和头皮都被火烧光了,里面生了蛆,我一边为他清洗伤口一边把蛆挑出来烧死,他的伤口很痒,不停地对我说‘请你一定要帮我把蛆清除干净啊!我答应着,含着热泪仔细清创……”姥姥讲起这段尘封了近70年的故事,再一次湿润了双眼,她轻抚着黑白色宝贵的照片,说:“那时就是一把炒面一口雪,从不叫苦叫累,始终跟着部队。”由于在抢救、护理伤员及给伤病员输血等工作中表现突出,姥姥立三等功一次。战后志愿军部队回国,部队组织立功授奖代表到各地作报告,姥姥也是其中一员,她同时还参加了全国青年代表大会和全国共青团员代表大会,见到了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后来,姥姥根据政策复员到地方工作,为祖国的建设继续贡献力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峥嵘岁月已远去,铮铮誓言难忘怀。18岁的姥姥带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信仰,只身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那是与共和国共同经历的历史,也是她生命中宝贵的记忆。如今,耄耋之年的姥姥内心仍充满知足和感恩:“人活一世,不外乎爬坡、过坎,为了国、为了家,拼了命的往前赶。虽然霜染青丝,即使雾挡双眼,纵然留有遗憾,人生却从未蹉跎。老来前路阔且直,心中坦荡也淡然,红色基因传后人,夕阳亦是金灿灿!”如果没有看到姥姥、姥爷那珍藏了一辈子的军功章,我恐怕难以体会这朴实话语所承载的分量。经历了近70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奖章如今也有些陈旧,但它们象征着的民族精神未曾黯淡,它们承载着的革命情怀永不褪色。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祖国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贫穷走向富强,中国人民凭着素有的坚定意志、坚实步伐、坚强毅力,让无数不可能成为可能。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前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发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用一股闯劲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 生活巨变 艰苦奋斗 敢为人先

1978年,母亲18岁。那一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犹如一声春雷,奏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新航向。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升,从只求温饱、到全面小康,由封闭贫穷、到开放富强,或许只有亲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有最透彻的感悟:我的母亲出生于六十年代初,回忆起六十年来的生活变化,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六七十年代,我们跟随从部队退伍的父母,来到全国六大化学矿山之一的金河磷矿生活、工作。那时候买什么都得凭票,一个月只能买一次肉,因为油水少,饭量大,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就只能买红薯、土豆当饭吃。因父母都是转业干部,工资稍高一点,偶尔还能买点猪下水或者鱼回来改善生活。山里的野果子、野核桃、毛梨儿(现在叫猕猴桃)、八月瓜、玉米杆,就是我们的水果和零食。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哥哥姐姐穿剩下的,一年到头也很难有一件新的。平时我们就到山里去捡些枯树枝,拿回家当柴烧,因为木工房的剩余边角料卖得太贵了,竟然要七厘钱一斤,要知道,那时猪肉才七毛钱一斤呢!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很贫乏,最大的乐趣就是观看每月一次的“坝坝电影”。每到放电影那天,为了能有个最佳的“观影”位置,一大早就要拿着板凳去球场,给一家人占好座位,然后耐心地等待天黑,拿着留存的一点“零食”,兴冲冲地看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还有八个样板戏,我们都看了无数遍,但每一次仍看得津津有味。那个年代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天天能吃上白米饭,每天都能有肉吃,若是一年还能添上一两件新衣服、一两双新鞋子,就非常满足了!”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了全国最广泛、最响亮的动员令。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每个人都鼓足勇气,充满干劲,努力奔跑,从小岗村的包产到户点燃“星星之火”,到兴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全国人民都身体力行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与热血。我的母亲也是这千千万万奋斗者中的一员,虽只是一名在机关工作的普通党员,在时代精神的鼓舞下,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去,踏实肯干、兢兢业业一辈子,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曾荣立三等功两次,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共产党员。

工作之余,百姓的生活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票证取消了,母亲的收入也增加了,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想买什么都能买到。九十年代初,母亲常在家里做火锅吃,买一斤火锅底料,再配上十几种肉类蔬菜,把燃气炉放在地上,一大家人围着锅吃,有說有笑、满面油光,再也不是困难时期面黄肌瘦的样子了。除了物质生活好了,文化生活也可谓多姿多彩,还有余钱能够出门旅游,母亲最爱带我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希望我眼界开阔、不做井底之蛙,这些经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对祖国无限热爱和向往的种子。记得2001年7月13日,母亲带正值暑假的我到北京旅游,晚上10点多,已停止广播并熄灯的卧铺车厢突然沸腾起来,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从莫斯科传到北京,传到全国各地,也通过电波传到飞驰的火车上,大家热情欢呼,甚至热烈拥抱!那一夜,刚上初中的我被同胞们万众一心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也被祖国的繁荣强大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入睡。那曾遭受百年屈辱、被列强欺凌的中国一去不复返了,呈现在眼前的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舞台拥有堂堂正正一席的中国!

70年实践探索,70年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英雄的人民,不忘初心,百折不挠,找到了一条改革开放、繁荣发展的强国之路。从一穷二白、积贫积弱,到实现温饱、初步小康,祖国的巨变饱含着中华儿女的赤子之情,拳拳之心,也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不止。

奋进征程 铺展宏图 勇敢追梦 民族复兴

2006年,我18岁。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征程,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我赶上了这和平、幸福的好时代,没有战争,没有饥饿,不愁吃穿,自由平等,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有机会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见证中国腾飞的经济中心——上海求学,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与自豪。在那里,我看到了当时盆地少有的高楼林立,看到了灯火辉煌的东方明珠,看到了游人如织的南京路,看到了物流繁忙的自贸区……日新月异变化着的上海,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啊!感受着祖国的进步与强大,追随着姥姥和母亲的脚步,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我与祖国的心更近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将指引着我未来的人生之路。

本科毕业后,我考取了梦寐以求的学校——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深造,当我坐着朝发夕至的高铁,一天之中就能往返于家和学校时,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什么是中国速度。在交大,我接触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最新思想,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升,更因为一次难得而幸运的经历,让我对“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体会至深,并将终生铭记。2010年,我被选派至北京参与上海交通大学口述历史访谈项目,采访了多位交大杰出校友,他们都是我国各领域的杰出代表,叩开那一段段珍贵历史的大门,我感慨良多:这些历经沧桑的老地下党员、这些功勋卓著的院士专家前辈们在求学时代的往事与奋斗成长的轨迹,何尝不是我们年轻一代的交大学子引以为傲、汲取营养的源头活水?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类进步所作出的贡献与牺牲,又何尝不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传承与延续?他们用一个个挺直的脊梁,支撑起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信心与底气,那一颗颗炽热的中国心,犹如矗立在民族复兴航程中的灯塔和航标。正是因为他们,让我更加懂得什么是初心与使命、什么是责任与担当。2013年,我研究生毕业,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回到西部,去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牢牢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做好一颗小小的、坚固的螺丝钉!

70年患难与共,70年风雨同舟。今天,我们正努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你看,那探月工程、深海探测、卫星导航,那大飞机起飞、克隆猴亮相、互联网+服务,那高温超导、量子科学、超级计算……无不诉说着中国人奋起直追的超凡勇气。《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时号召我们要将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 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这个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家,是我亲爱的祖国,我为她的每一项成就而欢欣,为她的每一道沟坎而担忧,为她的日益强大而自豪,也为自己是一名奋斗者而感到无上荣耀!百年梦想,曾那么遥远;伟大复兴,今触手可及。姥姥、母亲和我,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们,“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带着不变的初心与使命,追寻那个“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的中国梦!

我爱你,我的家。

我爱你,中国!

(作者单位: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姥姥祖国初心
祖国祖国我爱您
不灭的初心(节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意聊
聪聪的信
对祖国唱出爱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我爱我的祖国
绣花高手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