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鄱阳湖地方民歌在当地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2019-12-10郑丛筠

时代人物 2019年15期
关键词:里格渔歌鄱阳湖

郑丛筠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置在江西赣东北,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在我国历史悠久的发展历程中,鄱阳湖养育了周边村落的一批又一批人,其滋润着当地的土壤,让当地的人们衣食无忧,在此基础上孕育出了鄱阳湖地方民歌文化,并传承至今。本文就鄱阳湖地方民歌在当地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加以讨论。

具有鄱阳湖特点的各种音乐体裁与音乐风格在当地的建设与发展中逐渐形成,反映出了鄱阳湖周边劳动人民丰富的文化艺术生活。由于生活的富足,劳动人民集思广益,在劳作之余有闲情逸致融情于景,创造出了极具特色的民歌。这些民歌在经过长久以来劳动人民不断的传唱下,逐渐演绎出现在的多种艺术形式。比如山歌、渔歌、小调、灯歌等。既表现了其源自生活的强大的生命力,又体现了劳动人民一种乐观主义的精神面貌。

一、鄱阳湖民歌的种类特点

鄱阳湖民歌系指流传于鄱阳湖周边一带的民间歌曲,包括鄱阳县、都昌县、湖口县、星子县及余干县、彭泽县、南昌县等几个县市的民歌。具有十分丰富的形式与内容,是当地人思想与意识的结晶。我们大致总结出了鄱阳湖民歌常见的几种类型,进行分类探讨与解析。

渔歌顾名思义,就是劳动人民打渔时创作的歌。鄱阳湖面积巨大,鱼类可以大量生存,为当地渔民创造了很好的工作条件。渔民们在打捞之余有感而发,或开心,或伤感,或疲惫,或精神焕发,这些情感都被他们活灵活现地用民歌表达了出来,体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内涵。他们最常唱的就是号子歌,为了一定程度缓解劳作时的身心疲惫创作而成。其声调与节奏轻快稳定,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叫。

山歌是江西最普遍的一种民歌形式,他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也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山歌来表达思想和愿望的一种方式。鄱阳湖周边的人们生活环境依山傍水,在生活中会经常走山路,在山腰劳作,其过程中就不乏吆喝几句,让身体更有劲。鄱阳湖当地的人们就创作了具有鲜明地方口音的独特山歌,并且多以对唱的形式进行,以油墩为中心而命名。多在耕种或某些集体农事时歌唱,你丢我接。轮番起伏,犹如赛歌,热闹非凡。唱词上下句体,甲唱上句后,抛出下句头二字留给乙唱,……告一段落时,众人高呼“咦嗬嗬”,给予助兴,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

小调是民歌中最容易流传的一种体裁。小调不像上述前两者那样非得在山上劳作和打渔时才有动力唱,而是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演唱。正因其特性如此,所以创作出的类型也五花八门,没有特定的中心,讲究一个随心所欲。比如在穿针引线时,人们会轻声呢喃,排除重复劳作的烦闷;放牛割草时,歌曲就变得曲调婉转,悦耳清脆;集体互动活动时,就慷慨激昂引人振奋。种种小调类型,存在于鄱阳湖当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虽没有专业的曲调创作,但简洁明了地抒发出内心的情感,实属上乘民歌之作。

各地的灯歌多为悠扬喜庆之曲调,只为表达内心的欢愉,和对节日的庆祝。因为节日的隆重性质,当地创作出的灯歌多为表演所用,意在带动在场群众的情绪,让所有人进入到狂欢激昂的情绪中,宣泄自己的情感。鄱阳湖的灯歌也不例外,如比较有地域特点的《龙灯》、《花灯》、《马灯》、《车灯》、《叫化子灯》等。这类民歌的曲调一般都比较欢快跳跃、热烈轩昂、优美动听, 歌词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如在旧社会的鄱阳、九江等地乡镇流传的《叫化子灯》,乞丐多人组成,前有穿着整齐的叫化头,骑着扎制的“草里驹”,后一人撑凉伞,其他人或以鱼篓、草笼玩能蛇、鸟等,尾有扮乞婆用瓢讨钱。叫化头领唱,以及众乞丐应唱和齐唱的一些灯歌,都是鄱阳湖地区具有代表的民歌类型。

上述的歌曲种类都象征着鄱阳湖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在历史悠久的长河中被不断完善并传承下来,既有脍炙人口的小调广为流传,也有用于表演的大型民歌,带动集体参与。其意义到现在已经不再局限于民歌,而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当地民歌也成为了当地的独特风格,吸引着外来游客前来观摩,为鄱阳湖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二、在当地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作用。鄱阳湖民歌发展历史悠久,我们从鄱阳湖地方民歌的创作歌词中就能很容易看出。鄱阳湖民歌反映了当地的生态发展,景色面貌在歌词中跃然之上,具有丰富的艺术张力,体现出当地人积极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桑植人民居住的生存状态。例如云泽的《一派好湖山》,“啊--鄱阳湖--鱼米之乡鸟儿在自由穿梭飞翔鱼歌在洁白浪花荡漾一湖好风景--充满无限希望”,其歌词节奏轻快鲜明,体现出鄱阳湖当地人对富足生活的感恩和对平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给人满足之感。新中国成立后,水乡渔民又创作了一首首反映新时代生活面貌的新渔歌。特別是解放初期,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建设蒸蒸日上,于是又有了ー些以物托情、悠扬、悦耳、富有鄱湖水乡特色的《十二月花》歌:正月里牡丹素叶开罗,/二月里格叶花送春来,/三月里桃花红满树哟,/四月里格百花就地开。/五月里桅子一夜黄哟,/六月里格荷花满河塘,/七月里格菱花结芸子哟,八月里格桂花满街香。/九月里菊花責似金购,/十月里格茶花小阳春。/十-月里街上无花卖哟。/十二月里格梅花斗雪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掀起了民歌创作的高潮。从此,众多几千人口的大村庄沸腾起来了,他们以家乡人民的生活为根基,吸取老渔歌的精华以及《二泉映月》等民间名曲的创作经验,谱写出一首首具有浓烈时代气息、反映渔民新生活的渔歌。听,青年歌手张书增、张晓燕在村头唱渔歌《鄱湖的明珠》:"湖岸边/西岗村/人杰地灵/一颗明珠/红了天/亮了地。”"新房屋/排排/山好水好/加诗如画/歌千秋/颂万代。"这首语言淳朴、隽永、音调优美的渔歌听来十分动人。

经济作用。旅游业的开展,离不开名胜古迹和各类特色景观为基础,而鄱阳湖民歌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代表着我国地方的发展特色,同时具备极强的研究价值。现代人对民歌的了解并不深入,鄱阳湖除了自然风景是吸引人们旅游的景观之外,还要大力宣传地方民歌,抓住地方民歌种类丰富的优势与特色,将这些原汁原味的文化特征加以合理开发,发挥巨大的经济价值;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非物质”性,经济价值通常依附于文化价值而得到实现,并且文化价值越大,其经济价值也会随之增大。

审美作用。鄱阳湖民歌是地方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象征着当地的意识形态,体现了民族的审美与艺术价值。在上述多种类的鄱阳湖民歌中,我们能够很自然地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人们的思想情感。并且我国的影视、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受到了鄱阳湖民歌的些许影响,将地方特色带入到艺术创作当中,很好地发挥了鄱阳湖地方民歌的审美再造功能,充分利用了鄱阳湖民歌的审美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鄱阳湖地方民歌在当地旅游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性的作用,无论是文化、经济还是审美方面都对当地有巨大的帮助。而且丰富的音乐曲调类型也同步带动了当地音乐事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实际意义。我们要在时代的进步中做好地方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深度挖掘鄱阳湖民歌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拓展民俗文化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业更好地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军. 陕南民歌历史传承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构想——以陕西汉中镇巴民歌为例[J]. 民族音乐(5).

基金项目:,江西省艺术规划课题《吴城排工号子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旅游发展中的融合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编号:YG2018217

(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里格渔歌鄱阳湖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豹子和小老鼠的相遇
洞庭渔歌: 在八百里洞庭湖上 放声高歌
见证苏里格
奇怪的熊巫婆
散步黄州长孙堤
天籁之音海边来
歌从海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