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交下石沟马氏家族

2019-12-10马永龙

文史月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商号光辉家族

马永龙

下石沟村

马氏家族概况

古交市马兰镇下石沟村马氏家族(西股),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圪针坡村。元末明初,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为了逃生,马氏族人由洪洞迁至今古交市马兰镇营立村,至今已发展到27代。因原有家谱在“文革”时被烧毁,马氏家族的具体情况已无法考证。西股马氏从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年)开始,在古交地区大量购置土地,创办商号,开设门店。连续十年不断购置土地、房产,曾经一次购入200垧土地。最辉煌时期是第九世马光辉执管家政、经营商号的时期。到清道光年间,其家产规模达到良田上千亩,门店数十家。马光辉生卒年限约在1810年至1873年左右,即从嘉庆中后期至道光、咸丰、同治时期,历经四代皇帝。他崛起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那是他第一次购进田地共19垧,用白银50两。据所存地契考证,在此之前即嘉庆十四年(1809年),其父马会云已购进过土地,其规模不详。马光辉在清道光初年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三十年时间共购进土地159垧,房屋40余间,院落一处,使用白银535两。后在咸丰二年(1852年)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又购进土地28垧,在马兰镇购房10余间,用白银550两。同时在咸丰二年(1852年)创建商号义成永,主营粮油、农具,杂货等。同治元年(1862年)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又购土地102垧,房屋院落4处,用白银高达1100余两。同时创建商号三个,即九如堂、正甫堂、广仁号,连同最早创立的义成永商号,当时马光辉本人已拥有4个商号。主营项目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药材、布匹、棉花等物。第十世马帮贞在马兰镇营立村创建仁义店商号,开办粮油、杂货等物。第十一世、十二世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增大经营范围,地区进一步扩张,声名远扬。

馬光辉的商业轨迹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开始至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长达26年问共计购进田地300余垧,院落5处,房屋60余间。累计使用白银达2000余两,加上房产、商铺等,资产估算应在2万两白银以上。土地房屋购置范围大都在古交、马兰及周边营立、长安、岔口等25个村镇。共创建商号9个,经营范围及涉及行业有粮油、盐、茶、药材、布匹、棉花、农具、杂货等。他创建的商号一直延续到光绪末年。

马光辉的商业经营和发展奠定了马氏家族古交晋商第一家的坚实基础。他的儿子马帮贞,孙子马锡祺、马锡纯、马锡嘏、马锡祚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在清光绪年间至民国初期又多次购置田地、房产,最后一笔田地24垧,由马锡嘏于民国4年(1915年)在下石沟村购进。

马光辉的孙子马锡嘏被清王朝赐封为登仕郎官职。至民国4年(1915年)田地总量已达600多垧,白银7000余两,商号已达10多个。整个家族当时在古交赫赫有名,商业声誉在交城、娄烦、岚县、阳曲等地区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马光辉可称得上古交晋商第一人,马氏家族可称古交晋商第一家。

马氏家族的商业发展轨迹

下石沟马氏老宅供奉着先贤

第八世马会云于清乾隆年间至嘉庆年间,开始购置田地及房产,并捐款修庙。

第九世马光辉于清嘉庆年间至光绪年间,创建了商号义成永、九如堂、正甫堂、广仁号。

第十世马帮贞于清同治年间,创建了商号仁义店、义兴恒、五福堂、仁义堂。

第十一世马锡嘏(三门)于清咸丰年间,从文考取功名,沿用父辈商号。清王朝赐其登士郎官职。

第十一世马锡祚(四门)于清咸丰年间,创建商号永丰恒、天宝成药铺、三皇功农具铺、福升庆月饼铺、义和功布店、万利升粮铺、裤儿裆饭店、益胜店客栈。

马氏家族资料

马家经营项目广泛,有粮食、油盐、药材、银行借贷等,其商号仁义堂、九如堂、广仁号、仁义店、五福堂、义成永、义兴恒、正甫堂、积厚堂等在古交、交城、文水一带,声誉俱佳,广为流传。第十世马帮贞生有四子,民间俗称为大门、二门、三门、四门,他们继承先祖基业发扬光大。第十一世马锡嘏(三门)被清王朝赐登士郎官职(其墓碑仍在)后,继续努力,生意也扩大到丝绸、布匹、骡马店、客栈、饭店、杂货铺、药店、医院等,成为集农、商、林、牧业为一体的贸易综合体。

古交马氏家族经商地域以古交为主,并扩展到交城、文水、阳曲、娄烦、岚县、太原,远至河北保定。从清道光年间发迹一直沿续到中华民国,后由于发生战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1941年前后败落。

在长达百余年的经商过程中,家族成员本着诚信经商,仁和处事,勤俭持家,好善积德的理念,优良家风一代传一代,代代薪火相传。族人之间均能够入孝出悌,和睦相处。外出经商不畏艰险,履中蹈和,艰苦创业,节俭过日子。传承了“勤为摇钱树,俭是聚宝盆”的家训,从而积聚起万千银两。马光辉平时生活非常俭朴,但在道光年间购置土地置办家业时,又能一次性拿出近400两白银,可见其财富积累之一斑。这也诠释了老晋商生财有道的智慧。我们现在从先贤们的100余件遗物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房产、地契、物品,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渗透着老晋商们辛勤的汗水,聪明的智慧,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期中国农耕文明与商业文化的时代特征。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也是经世致用之道。在古交地区流传有“马半川”之称。有“马是一个姓,姓是半道川”的说法。马姓在屯兰川很多,下石沟马氏家族是其优秀团队代表的一部分。

老晋商马光辉的基业传到第十世马帮贞时,由他创办了仁义店。仁义店在十一世、十二世之时名声大震,达到顶峰,整个古交地区赫赫有名,声名远扬,直到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约1941年前后才开始败落。

马氏家族遗产遗存

马光辉的遗产现存的仅有两处,其他的已随着历史的变迁不复存在了。现在著名的被政府认可且保留下来的有古交市岔口乡一座古式四合院落,另一处在古交市马兰镇下石沟村,即马光辉的“凝瑞山房”三进三合院落。

岔口乡四合院落系马光辉孙辈马锡祚(四门)的财产,2010年4月作为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被古交市政府完整保留,开发为旅游景点。岔口乡马氏家族的商铺当时很有名气,原有四处四合院落,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着吃、住、行、医各个行业,为一条龙服务体系。

因此地营商环境较好,听地名“岔口”就能判断是交通要道。岔口乡在古代是连接娄烦、岚县、西安、交城、清源的三岔口地带,历来车水马龙,商队络绎,生意兴隆,繁荣昌盛。古时交通不便,商队多用骡、马车,一路上风声、水声、松涛声和车马的铃铛声奏响时代的乐章,尽显一代晋商风貌,谱写着历史沧桑。

另一处院落在古交市马兰镇下石沟村。原有的房屋风貌已毁,不复存在,其第十四世后人用原物件在旧址上重建后于2019年5月被古交市政府作为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保留下來并计划投资扩建。

凝瑞山房院门

山西人做生意发了财后,一般都会留在家乡置地盖房,所谓衣锦还乡,马氏家族也不例外。由于生意越做越大,家族人丁兴旺,因生活需求在下石沟村盖房已成必然。其房子盖得很讲究,有模有样,在古交市屯兰川流传着一句俚语:“营庄的穿戴,南龙沟的铺盖,北社的烟袋。下石沟的修盖。”这最后一句称赞的就是下石沟马氏宅院。还有“仁义店好门面,正月十五烂红面,天阴下雨垒石堰”的俚语,则体现了马氏家族祖辈勤俭持家、勤俭致富之道。下石沟马氏由村东到村西共建7处宅院,多数为三进三院或二进二院,几乎占去半个村子。曾有“一处院子半个村”的说法。王剑伟在《千年下石沟》一文中曾这样描写马家大院:“宏阔雅致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并且尚能窥到当初堂皇富丽的,莫过于马氏宅居了。在整个古村落里,马姓宅居留下的最多,统统都是高大的门楼。那雄宏壮阔虽逊于乔家大院,却在这深山沟里显得异常肃穆庄严,幽深典雅。各家高大的门楼上无一不木刻、砖雕着各种传家匾额,如‘谦受益‘松竹秀‘承启第‘耕读第。大概在中国人心中,多福多寿多男子是最高人生境界,最多的匾额是‘祝三多了。字迹随着岁月的剥蚀已经不再光鲜了,但是从这些美好的祝愿中不难看出下石沟村的先民们无一不是书香门第和商贾之家……

同治八年间地契

十二世马丕仁分家财产明细

“在另一户马姓大院,三进三院的整个框架和房屋大都还在。那一进街门的砖雕,土地爷以及正房及厢房的轮廓清晰,下马石、马栓、石槽、照壁、石茶垒,明法范儿的窗棂等无一不让人想起《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那个大宅院以及大宅院里发生的故事。”

2016年1月6日《太原晚报》以《苍凉中透着厚重——从古交市下石沟村看古村落保护问题》为题,用两整版的篇幅报道了马氏宅院,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市政府曾组织市住建委等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召开专门会议,多次到古交下石沟村研究探讨。此事也引起国家住建委相关人员的重视并赴下石沟村考察。

“凝瑞山房”是马锡嘏三门中的一处老宅,是七处老宅中其中的一处。主体以两座小二楼、三个古式亭及前门和围墙组成。占地一亩半。

按照中国易经风水学的观点,“凝瑞山房”建在千年古村的中央位置,且背靠大山,依天然地势而筑。前低后高,意喻步步高升。前窄后宽,意喻必定富贵。枕山,面屏(对面是象山),傍水(沟处有小河),是中国建筑风水学活生生的现代版经典案例。“凝瑞山房”院落不大,但错落有致,亭台楼阁古朴典雅,花草树木芬芳四溢。在院落中徜徉,一步一景,步移景转,包罗万象,既有北方建筑的庄严肃穆,又有南方园林建筑径曲幽深的感觉。院中旧式砖雕、石雕、楹联、匾额,依然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一个时代过去了,那代人也离去了,但他们把自己用最大的心血创造的建筑留在了世上。这些建筑不仅是使用的房子、遗物,还是历史的见证,其许多细节清晰而确凿地记载着历史。老人们的故事,喜怒哀乐,都散布在这些宅院空间里。也许当时人们并不以为然,但在今天看来确是有一种特别迷人的历史气质了。

马氏家族现况

下石沟村马光辉旧址“凝瑞山房”作为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得以保留下来并投资建设就是最好的遗产保护,也是晋商后辈儿孙们的夙愿。先祖们的遗产越来越少,仅有的一点遗物、房产已弥足珍贵,这些东西已成为历史的印痕。对其采取保护措施,是发扬光大晋商精神的应有之义。

古交市屯兰川马氏家族家业兴旺,香火旺盛,从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下石沟西股《家谱》考证,子孙已繁衍到300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谱》一直未能续写,现在马氏家族后人规模有多大,也未做统计,无法知晓,还有待研究。

抗日战争期间马氏家族第十三世马国枢抱负家国情怀参加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联村民兵连长。其弟马国桐(三门)参加八路军交文支队英勇抗日。马国枢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在西山九院狼坡战斗中担任后勤担架队员,接送伤员,为解放太原做出了贡献。随后在西山矿务局白家庄煤矿松树坑工作,直至退休。第十四世马永昌是古交地区解放后的第一个大学生,已被写入《古交市志》。1965年,他作为山西大学学生会主席,带头报名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去支援新疆建设,受到新疆自治区表扬,自治区曾发文,号召全疆学习马永昌的革命精神。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仅以马氏家族十三世马国枢家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由最初的七八口人,繁衍到近70口人。儿女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从军、从政、从商、从教、从医等等。许多人已成为优秀的领导干部,成功商人,企业家、研究生、博士生、大学生则比比皆是,可以说人才辈出,在国内国外各个地方发挥着作用,成为了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十四世马桂英之子雷俊德是改革开放后突出的一个人才。1994年他由西山地区的一个路边小店起家,生意一直做到省城,实体商铺多达20余家,员工最多时达3000余人,产值过亿。他创建的山西味道园餐饮企业被评为山西著名品牌。作为优秀企业家他被选为太原市人大代表、万柏林区商会会长、山西北大企业家俱乐部会长。

马氏十三世马国枢(左)与马国桐合影

下石沟村马氏家族作为老晋商的一朵小小浪花虽已沉沦,但其家风家训作为文化涵养却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我们父母老一辈经常教导我们:做人要知道懂得行善积德,仁义谦让,忠厚传家。要能够知书达理,识文断字,再穷也得让孩子们念书,这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天不怕、地不怕,不知礼节、不懂规矩。不要占别人便宜,要自觉自律。要学会吃亏,吃亏是福。我的母亲就是每一张有字的纸,她都会为你妥善保存起来,不让乱丢。这一切都让我们后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猜你喜欢

商号光辉家族
春在飞
就在家门口
皿字家族
当兵爱寂寞
浅议我国商号(字号)法律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商号权的界定与保护
小新笔记
走进植物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浅论商号权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