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不褪色的一面旗帜 煤炭行业的精神标杆

2019-12-10王玉娟

文史月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矿工工人煤矿

王玉娟

石圪节精神,是石圪节矿风的升华,是在石圪节这片土地上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雨洗涤,由石圪节人在长期生产实践斗争中形成的一种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克勤克俭、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1963年6月,在国家经委召开的全国工交企业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石圪节煤矿被树为全国工交战线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7月2日,周恩来总理接见石圪节矿代表许传珩,《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了《发扬勤俭办企业的革命精神,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制度》《石圪节矿风》及其社论《艰苦奋斗的石圪节矿风》等文章,高度评价石圪节矿风是克勤克俭艰苦奋斗之风,是企业兴旺之风。1986年石圪节建成了我国首批6个现代化矿井之一,走出一条老矿挖潜,建设现代化矿井的新路。石圪节矿风也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扬光大,充实完善,逐步升华为以“艰苦奋斗、勤俭办矿”为核心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打细算,勤俭办矿;开拓进取,多做贡献;干群团结,同甘共苦”的石圪节精神。1990年7月全国煤炭系统在潞安矿务局召开学习石圪节精神现场会,1991年6月28日,在全国巡回演讲的石圪节矿风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李鹏、宋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号召全国各条战线弘扬石圪节精神。石圪节精神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并最终上升为中国煤炭工业的行业精神。几十年来,石圪节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煤矿工人献身煤炭事业,成为中国煤炭行业的精神标杆,是中国煤炭战线一面鲜艳夺目、永不褪色的旗帜。

石圪节精神的产生背景以及形成历程

(一)石圪节的红色基因。石圪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傳统的煤矿,在解放前就较早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在八路军的支持下解放了矿山,成为华北地区共产党接管的第一个红色煤矿。19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工人运动兴起时期,石圪节矿工就闹工潮、大罢工,同开滦矿工兄弟互相声援,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形成石圪节矿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好传统。

据传说,早在隋代,就有人在这一地区开窑挖煤,到清代采煤业有了更大的发展,不仅供给本地,还远销外地。而石圪节真正有史可考的开采,要到20世纪20年代。1921年,地主张镇营在石圪节东沟开掘了一对小井,1923年,地主陈桂民开凿了“西大井”,后被地主资本家李金榜并吞,成立了“裕丰公司”,并于1926年开凿了石圪节东井(即石圪节现在的主竖井)。为了谋取高额利润,资本家采用封建的、野蛮的把头制度,由把头严密监督工人的劳动,工人稍有懈怠,就会遭受皮鞭棍棒的毒打。当时石圪节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歌谣,“家有半口粮,不来下煤矿。吃饱糠疙瘩,不来石圪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从1931年开始的12年间,除去生产开支,股东分红,资本家挥霍,煤矿的资本增加了近20倍,资本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我国工农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风起云涌,席卷全国,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全国工农运动的影响下,特别是焦作煤矿大罢工,开滦煤矿大罢工的影响下,石圪节煤矿的矿工斗争也开始由分散的、零星的怠工、逃跑、破坏生产工具等自发斗争,发展到有组织的斗争。工人马大旦的兄弟马玉龙原来在京汉铁路当工人,这一年马玉龙回来探家,在他的老家西旺村,给矿工们讲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故事,并说,工人们只有抱成团跟资本家斗,才能取得胜利。矿工李辛酉、张聚兴、高尽仁等听了之后,很受启示。他们几个人一合计,领着头闹开了罢工。他们提出,要资本家增加工资,改善待遇,不答应就不干活,资本家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工人的条件。从这次小小的罢工胜利中,矿工们第一次看到了工人团结起来的巨大力量。1938年5月,“石圪节煤矿工人抗日救国会”成立,大会选举张聚兴、高尽仁为工会正、副会长。由此,石圪节煤矿工人结束了无组织、无领导的自发斗争阶段,开始了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工人运动新阶段。

朱德总司令与其夫人康克清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了太行山区,八路军在朱德总司令的率领下,挺进上党盆地,驻扎在石圪节煤矿附近的中村。石圪节煤矿同资本家斗争胜利的消息不断传到中村,六月下旬,朱总司令派康克清同志和政治部李主任带领工作组来到石圪节煤矿,康克清同志到矿后,带领工作组的同志们深入工房、窝铺,问寒问暖,了解工人疾苦;在工救会俱乐部召开工人座谈会,讲革命道理,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会上,康克清同志赞扬了石圪节工救会的工作,肯定了工人运动方面的成绩,并问工救会的同志,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需要帮助解决。当时,张聚兴同志提出:“工救会的同志都是下窑的老粗,连个识字的人也没有,缺乏工作经验,希望能派个有经验同志来帮助工作。”康克清同志回到总部后,把石圪节矿工的斗争及要求和希望向朱总司令作了汇报。第二天,八路军直属政治部派民运处干事杜长俊、章南、张金昌等同志来矿工作。八月,康克清同志又第二次来到石圪节,还带了一些猪肉、毛巾、肥皂等日用品慰问矿工。她指示杜长俊等同志,要通过工救会的活动,发现积极分子,培养骨干,发展党的组织。为今后的斗争做好组织准备。这一年,潞城县委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由李梦华同志介绍,高尽仁第一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八路军直属政治部民运处干事章南、张金昌介绍,张聚兴、栗东山、史春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由潞城县委的陈玉龙同志组织了第一个党支部。康克清同志两次来矿,在石圪节矿工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1943年1月,日寇派兵占领了石圪节煤矿,并挂出“山西煤矿黄沙岭采炭所”的牌子,为了实现“以战养战”,多出煤炭,日寇在石圪节实行野蛮残酷的法西斯统治,架电网,建炮楼,层层设立哨卡,建立了阴森恐怖的三角院,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万人坑”和“杀人场”。矿工稍有闪失,就会被送进“阎王殿”——三角院,被抓进“三角院”后,往往是九死一生,当时有这样一首歌谣:“三角高墙院,活像阎王殿。皮鞭老虎凳,剥皮点天灯。抓进三角院,很难保性命。”工人们在鬼子的皮鞭、棍棒、刺刀下从事着繁重的劳动,“吃的是猪狗食,干的是牛马活”,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石圪节变成了真正的人间地狱。面对资本家和日寇的残酷压迫,石圪节的矿工在党的领导下,采取破坏鬼子生产,支援抗日根据地;内外结合,通风报信;割电线和散传单等方式同资本家和日本鬼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致使鬼子在占领石圪节煤矿的两年半多的时间内,只有半年时间断断续续地出了一些煤,有一年时间,鬼子连矿山自用的煤都没有,不得不到附近的煤窑上去拉。矿工在破坏鬼子生产的同时,还将矿上的机器零件、工具、钢铁材料等偷运出矿区,交给游击队及八路军地下兵工厂。那时,抗日根据地遭到了敌人的严重经济封锁,工业生产资源十分缺乏,矿工们为了支援反扫荡,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把能搞到的敌人的机器零件器材暗地运到抗日根据地去。石圪节煤矿地下党支部领导广大矿工有声有色地开展了抗日斗争,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反扫荡斗争,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盘踞在石圪节的鬼子惶惶如丧家之犬,垂头丧气,一扫往日的嚣张气焰。但是紧接着,鬼子又变了样,凶恶起来,他们在矿上宣布了戒严令,禁止工人出入;矿山周围的电网又重新通了电,还增设了机关枪;他们命令停止生产,抓来大批工人和农民在煤矿周围挖壕沟、筑碉堡、埋地雷、增岗哨,对矿山进行了严密封锁。伪矿警还把大量的黄色炸药运到井下,种种迹象表明鬼子试图孤注一掷,不愿意投降。此时,晋东南军分区敌工站也得到了情报,掌握了敌人已接到太原阎锡山的密令,拒绝向八路军缴械投降,要于8月18日夜里炸毁矿山,携带贵重机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撤往太原的企图。潞城县前线指挥部召开会议,决定把矿工会、黎城独立团、敌工站联合起来,里应外合收复矿山,经过紧张周密的层层部署,起义时间定于8月17日夜里。17日夜里,矿山火光闪闪,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经过一夜的激战,起义队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945年8月18日,矿山在晨曦中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过去阴森森的煤窑像监狱一般,如今热闹得像集市,工人们正在忙忙碌碌地搬运机器、钢绳炸药、行李。原是准备往太原运东西的三十多辆车,现在都装得满满的战利品。八一八武装起义,得到了党中央、八路军总司令部的高度评价。石圪节煤矿起义后不久,党中央就派新华社记者专门到石圪节煤矿采访。1945年10月,华北新华书店出版社还出版了《石圪节煤窑起义》一书,有关报纸发表了专题报道《煤礦的爆炸》,石圪节煤矿“八一八”武装起义成为鼓舞根据地军民战胜日寇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根据地军民同日寇展开了最后一战。

石圪节地下起义军解放矿山后合影

(二)形成石圪节矿风。翻身做了主人的石圪节矿工怀着对共产党的无比感激之情,迅速恢复生产,肩负起支援解放战争的光荣使命。他们提出了“一吨煤炭,一发炮弹”“多产煤炭,支援前线”的口号,努力进行煤炭生产,全力保证军工生产,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支援国家的社会建设,石圪节提出了“增加煤炭,支援祖国建设”的口号,为了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能力,石圪节决定进行技术改造。但新中国初创,财力维艰,物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石圪节人提出了“以矿为家,以煤为业,勤俭持家,艰苦创业”的口号,他们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不等不靠,发扬太行山区老八路的光荣传统,以主人翁的昂扬姿态,因陋就简,靠自己的力量干、创、造,开始了石圪节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全面改造了通风、运输、提升、排水、供电等环节能力,改造了采煤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全员工效由0.743吨/工提高到1.273吨/工,生产能力由5万吨提高到15万吨,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使石圪节人并不感到满足,为了给国家多出煤炭,更加有力地支援国家建设,解决矿井提升能力不足的“瓶颈”,他们于1958年开始又进行了第二次技术改造。为了保证生产和改造两不误,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就如何施工总要进行反复研究和讨论;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职工人人想办法,个个出主意;面对人力不足,材料供应不上的困难,干部职工充分发扬苦干实干加巧干的革命精神,昼夜苦干。白天上班,黑夜还要到十几里外的河滩筛沙子,大家手指冻裂了,用胶布粘住再干,手套冻在风镐上,脱不下来,用热气呵开,倒转手再干。经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将单罐笼提升改为双罐笼提升,提升能力增加了一倍,同时,还对通风、排水、运输等其他系统进行了新技术、新设备的改造,圆满完成了第二次技术改造,全员工效提高到2.005吨/工,原煤产量由15万吨提高到30万吨。

1963年7月2日,周总理(前排右一)在中南海怀仁堂亲切接见了石圪节时任矿长许传珩(前排左一)

1959年正是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粮食相当紧张,由于极左思潮的泛滥、蛮干、瞎指挥、浮夸风在各地也很严重。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圪节,绝大多数职工的生活和矿上的经济出现困难。当时流传有这样一句话:“七级工、八级工,不如老农民一畦葱。”不少工人因为粮荒而弃工经商或弃工务农。个别干部也思想有所动摇,向许传珩矿长提议:“我们是不是向炼铁捐点钱,或搞点什么?”许传珩坚决不同意,他斩钉截铁地说“工人的孩子饿得啃指头,难道我们拿钱去跟形势,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我们要为国为民办实事,不能跟着‘旋风转。”为了保证工人的生活和煤炭生产,他在全矿大力提倡克勤克俭搞生产、过日子。他以身作则,从自己的办公费里往出挤钱;局里为方便矿长工作,批款让矿长买辆自行车,他让人把款送到食堂,让改善职工生活用;他拿着卖了自己老家住宅和自己大衣、毛衣的钱,买成食物亲自送到工人和工人的家属、孩子手里。在他的带动下,广大干部和党员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了工人和家属的吃饭问题,稳定了职工队伍,保证了生产正常运行。许传珩和其他领导同志,在采煤方法上做文章,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将分层开采改成了锚栓短壁一次性采全高,1959年当年产量就达到30万吨,比原来提高了两倍,到1962年底提高到35万吨。

石圪节矿在困难年月,班子不散,队伍不乱,生产高速度发展,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注,报纸上开始出现了石圪节的名字,先进行列里开始有了石圪节的席位。1963年6月,国家经委召开全国工业交通企业经济工作座谈会。会上,石圪节矿以连续多年在全国煤炭战线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机构最精简的突出成绩被树为全国工交战线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7月2日,矿长许传珩在中南海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开始亲切地问许传珩同志:“你就是山西石圪节矿的许川珩同志吧?”许传珩同志回答说:“是,我是许川珩。”总理看着茶几上的一份资料说:“川珩同志,你这个川字的意思不太好,把它改成传家宝的传吧,让勤俭矿风代代传下去嘛。”说着,总理便提起笔将“川”字改成了“传”字。《人民日报》在报道中概括石圪节矿风的主要内容是“八个成风”和“三种精神”。从此,艰苦奋斗的石圪节矿风闻名全国,誉满天下。同年11月《人民日报》又发表了长篇通讯《石圪节矿风》,并配发了《艰苦奋斗的石圪节矿风》的社论。

猜你喜欢

矿工工人煤矿
煤矿党支部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逆流而上的矿工兄弟
The New 49ers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浅谈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