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先进文化的刨新精神提升文以化人的力量
2019-12-10陈宇宏
陈宇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向上精神、创新精神?本刊汇聚中央文史研究馆诸多专家的鲜明观点,让我们从中得到借鉴和裨益。
张胜友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成员、书记处原书记
我们为什么有文化自信?人类有四大古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这其中唯独只有华夏文明5000年生生不息。创世到今天。这说明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包容性,能够使中华文明存续到今天。有这样的文化,我们不仅自信,而且自豪。
哪些先进文化能够让我们自信?一是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打江山,千辛万苦,最后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种文化是向上的、鼓舞人心的,这种文化当然会让我们感到自信。二是改革文化。去年是改革开放40年,正是改革,让我们从非常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通过40年的奋斗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步步走近了世界舞台中心。
我认为,文化最后是要上升成为一种精神的,我们民族的团结精神、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这些就是我们要坚持弘扬的先进文化。
王蒙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作家,原文文化部部长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现在边疆问题、民族问题引得各方关注,而且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目前,我们需要形成自己的文化人才阵地,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特色、文化走向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说法。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说法,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团结,加强多元文化和睦、和谐方面是很有好处的。
统一说法并不难。首先,中国各民族在敬老、重农上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因为中国各民族基本都经历了农业社会,都非常重视从一粒粟变成万颗籽的过程。其次,中华传统文化崇文尚礼,各民族都提倡勤俭好学,提倡接受教育。
赵德润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
我们不断提倡文化自信,追忆中华5000年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曾提及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这些观点已基本上得到学术界的认同。但也存在不同的看法。由于炎黄时期无实证可考,一些国内外学者认为,中国仅有3000年的文明史。建议国家创立炎黄学,加大研究力度,对这一特定时代进行研究,这将对中华5000年文明的认同具有重大意义。
杨天石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在文化领域应继续坚持和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0世纪50年代初,毛澤东同志提出了“双百”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的根本性方针,它符合文学、艺术及学术发展的规律,应该长期坚持与贯彻。只有这样,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才能得到保证。文化领域、文学领域里错误的东西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通过“双百”方针,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学术研究去解决。
陈祖武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
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提出我们学术界、文化界有一个时代任务,就是“文以化人”。改革开放40年,中华民族应该以什么样的时代风貌、文化风貌出现在世界上?这些年来,新闻界、学术界、文化界没有呼应这个时代的人物出现。结合总书记提出的这个时代任务束思考,我们是有差距的。我们只抓了一些表面上看得见的文章,短期内能见成效。创作产出的电视剧、电影、舞台剧、小说的数量能够看得见,但我们人民文化素质究竟有什么变化?
所以,树立一个优秀的精神文化风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恐怕是我们全党、全国人民要花很长时间和力气去做的事情。我建议可以将落实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作为文史馆“十三五”期间的一个重点工作。
冯远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把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不等于觉悟。这些年来,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宽泛和重要,但落实到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应该作为一项中心任务明确提出来。
要进一步加大文化精准扶贫力度。教育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精准扶贫可以先从义务教育普及和优惠教育开始。中国的现代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三农”问题。目前中国还有四五亿农民,农村振兴主要靠年轻人。建议可以参照扶持师范生的政策,由国家出资,让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没有考上大学的所有适龄年轻人完成高中教育和农业专业知识技术培训。如果国家仅仅是出资辅助、补贴,甚至给低保,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目前的问题。希望国家拿出一点政策来鼓励、提倡、扶持和奖励,让今天的年轻人能够在农村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局面。
程大利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关于落实全民阅读的问题。我提过很多次。能不能把全民阅读的社会调查搞得再深入一点,能不能把全民阅读制度化,能不能在国家层面制度化,真的落实下来,创造阅读条件,建立阅读环境,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风气。希望文史馆能提出一些好办法,并且做起来。国民性的改造是个漫长的道路,文史馆能做出一点点工作都很好。
吴江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京剧院原院长
我一直想汇编一套共和国经典剧选。如果不是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民间剧种进行挽救支持,那些剧种现在已经失传。例如目莲戏,作为戏剧的活化石,从敦煌的变文俗讲到宫廷的《劝善金科》,已经渗透到许多古老的剧目之中,是“一带一路”文化真正的历史见证者。
近年来,我对宫廷戏剧进行了研究,根据故宫所存档案,将服装、化妆、音乐、表演等进行了原汁原味的恢复,取得了不错的演出效果,之后还到香港、台湾对其进行讲解。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好。我们可以将数百年前的文化艺术呈现给大家,让人眼睛一亮,使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不息。
田青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中心主任
文化的主要作用是对人类民族灵魂的塑造。但文化不仅仅只有无为之用,它还有很多可以为之用的东西。例如我们利用非遗保护的精神及其成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包括两岸的文化统一问题。中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岸共有、两岸共享的。台湾有非常优秀的人,如果我们给他一个国家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的待遇,那会对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起到非常大的、立竿见影的作用。
妈祖文化现在申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真正的妈祖遗产传承最好最多的是台湾,有500多个妈祖庙。其中很多大庙和我们关系非常好,年年来寻根寻祖,而且都主张统一,我们能不能授予它为文化保护单位或中国文化传承单位?这样可以极大地促进两岸文化的统一。
台湾原住民布农族有个文化遗产“八部合音”是世界闻名的,我和他们的长老见面,他说现在大陆保护非遗太好了,我们同属于一个中国,我们愿意大陆帮我们申报非遗。如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方面,遵循中国台北这样的先例,可以团结很多的原住民。
因此我有三方面建议:第一,国家级传承人制度,要给台湾同等待遇;第二,要给台湾民间团体和非遗保护单位挂牌子;第三,重视台湾原住民文化。
安家瑶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除了妈祖文化,台湾有500多座妈祖庙,很多妈祖也都是从大陆过海而来的。其他的文化遗产也有很好的保存,如台南的文庙,儒家文化在台湾传播广泛。
吴江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國家京剧院原院长
功利性的创新、粗放型的生产,不仅可以摧毁事业和人才,更可能败坏民族文化的声誉,造成中国文化的颓势。近年来,我们不断提倡创新,鼓励创新,提及创新感觉特别时髦,却不懂究竟何谓新。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艺术都可以反映今天的现实生活,作为古典艺术的昆曲,如与大渡河相结合将导致艺术的味道消失殆尽。
文化得不到发展和创新。将大大挫伤文化软实力,更谈不上文化走出去。艺术不是蜂拥而上,人人写诗作词、创作电影,这些都需要专家。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不同的功能,在文化范围内也有自己的专属位置。因此,文化供给侧改革需要对艺术进行分工,以保留各自的艺术特色,而不是盲目高举创新旗帜,却无所建树。
王蒙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
现在接受文化熏陶的渠道和范围非常广,但我认为.文化低俗化的趋势令人担忧。手机上出现的低级文化越来越多,各地电视节目也在低俗化,盲目追求泪点、看点、笑点,但一刀切地强制禁止也不是好办法。
张胜友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成员、书记处原书记
文化自信的同时还要批判。王蒙先生说的社会低俗文化现在泛滥成灾。我还发现近段时间以来,网上、微信里“文革”回潮很厉害,而且非常赤裸。公开打出阶级斗争、造反有理的旗子来。我们在弘扬先进文化,强调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要批判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而且我们要明确表态。
安家瑶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文物保护利用过程中存在较多乱象。十九大之后。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实际上已经被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但是在实际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部分乱象还是很多,特别是基建、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还是非常突出的,违法违规的现象层出不穷,且得不到相应的处理。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大惩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