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爱空间理论的陕西实践

2019-12-10党双忍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秦岭陕西空间

党双忍

自然生态空间,简称“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国土空间。生态空间,包括需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海洋、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河流、湖泊、荒地等。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一起,构成完整的国土空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谓是一语道破乾坤。青山是陆地生态空间的骨骼,绿水是陆地生态空间的血脉。进入新时代,实行“多规合一”,开启全新国土空间规划,从制度层面规划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国土空间規划中的生态空间,就是为“绿水青山”量身定制的国土空间。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三大空间是套装的国土空间,也是统一国土空间的最简捷“三分法”。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上的最新实践。正在核准的“生态保护红线”,其实就是在生态空间之中确立“永久生态空间”,就如同是由此划定了生态空间的“核心保护区”,也等于是确认了一棵大树树根根系的“主根脉”。

新一轮机构改革,将原农业、国土、住建、水利等部门的草原、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管理职能与原林业部门的职能合并,组建新林业部门。以前,“林地”“草原”“湿地”归入“农业用地”,“荒山荒坡”归入“未利用土地”。实行国土空间规划后,新林业部门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大地景观,一并划入了“生态空间”。至此,

“林业”二字已不能精准概括新林业部门的职能任务。新林业部门实现了“农转非”,与资源、环境并口,成为“资源与环境口”的一员。新林业部门已经不再是一“业”,而是一个崭新的国土空间一一生态空间,实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空间是新林业部门的根,生态高颜值是新林业部门的魂。经略生态空间,厚植生态根脉,建设生态绿军,深耕美丽中国,已经是新时代新林人的神圣使命。岁月不居,时不我待,新林人全面开启了自我更新模式。

生态空间陕西特色

陕西地处中国心脏地带,向东顺黄河入太平洋,向西沿丝绸之路连接地中海、大西洋。陕西生态空间特色鲜明,熠熠生辉。大秦岭是中华芯脉、中华父亲山,中国乃至世界顶级生态空间,连接东西,和合南北,左手牵着长江,右手挽着黄河。大秦岭的腹腰在陕西,主峰在陕西,精华在陕西。大秦岭之北是黄河,之南是长江,而陕西是唯一全境在黄河与长江千流之间的省份。秦岭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与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分水岭。华山是秦岭最具人文气质的一大支脉,曾是华夏族聚落中心。华山是渭河与(南)洛河的分水岭。河流滋养着文明,而河流的根脉在生态空间,陕西生态空间涵养着汉江、渭水、南洛河。以及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秦岭-华山与渭河一起塑造了千年帝都长安,秦岭-华山与洛河一起塑造了千年帝都洛阳。秦岭是中华绿芯。也是陕西体量最大、功能最完整、价值最高的生态空间。这里不仅有世界四大顶级生态宝贝——大熊猫、朱鹦、羚牛、金丝猴,而且有中华四宝——秦岭水、森林、文脉、美景。秦岭之水,滋润西安,滋润关中,滋润大半个陕西,且沿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总干渠,一路北上,滋润京津冀,滋润华北大平原,秦岭之水,堪称是“秦岭第一宝”。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延安是黄土高原绿芯。(北)洛河、延河穿延安绿芯而过,黄帝陵在延安绿芯安卧。陕西国土空间。约70%是生态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陕西生态空间质量和颜值,不仅关系自身的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永续发展,也关系全国生态空间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大格局。

曾几何时,天生丽质的陕西生态空间,因过度挤压,严重透支,不堪重负,面目全非。秦岭巴山原始森林生态系统,遭遇摧残残败的命运,人们再也无法听到华南虎的咆哮声;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走向崩溃。尽显污泥浊水荒山秃岭;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关中平原。曾是华胥氏与雷神浪漫的天堂——中华伊甸园,竟然也变得是“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20世纪,陕西作家的作品《野山》《人生》《白鹿原》,大体呈现了那个时代最窘迫的陕西生态样貌,以致不少当代中国人误以为陕西向来就是这般场景。重建优美的生态环境,恢复昔日的生态自信,一直以来是陕西人心中的梦想。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路标,生态保护修复策马扬鞭,初步在生态空间上向世界呈现“陕西绿”:绿芯秦岭绽放生机,关中大地园林化、城市森林化,延安黄土变绿海,榆林革灌锁沙丘。然而。当下的“陕西绿”是“浅绿”而非“深绿”,特别是在陕北长城岭,渭北唐岭(唐帝陵),秦岭山体坡脚,还存在明显的绿色断裂带。现在是“陕西绿”,还不是“陕西美”,距离生态空间高质量、高颜值的要求,还存在巨大差距。推动陕西生态空间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转变,由“陕西绿”向“陕西美”跨越,是建设美丽陕西的现实要求,也是必由之路。

生态空间五大阵地

在陕西生态空间上,不仅有森林、草原、湿地,还有荒漠,以及地质遗迹、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生态空间上的林业五大阵地。

——森林。森林生态系统是陕西生态空间面积最大、最为重要的部分。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省森林面积887万公顷,占国土空间(森林覆盖率)43.06%。陕西森林分为两大部分:秦岭(巴山)森林和黄土高原森林(关山、子午岭、黄龙山)。天然林承载了生态空间最稳定的群落、最完备的生态功能、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陕西生态空间的“绿宝石”。陕西天然林面积562万公顷。约占森林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中。三分之二分布于秦岭巴山。秦岭巴山是汉丹江所在,中国核心水源地所在。陕西森林特别是黄土高原上的森林,以纯林居多、混交林较少,以阔叶林居多、针叶林较少,以中幼林居多、成林较少,林分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尚处在恢复当中,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草原。陕西草原544万公顷(部分与森林重叠),占国土空间26.48%,主要分布在榆林、延安,天然草地约占96%。草原生态系统是陕西生态空间第二大生态系统,是防止沙漠化的前沿阵地,在维护黄土高原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封山禁牧,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陕西草原生态系统逐步得以恢复。新一轮机构改革将草原监管职责由农业部门划转林业部门,意味着草原是生态空间,而不是农业空间,是自然生态资源。而不是畜牧产业资源。推动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恢复草原生态服务功能,已经成为新林业部门的使命担当。

——湿地。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陕西有4个湿地类12个湿地型,8公顷以上湿地面积30.8万公顷,占国土空间1-5%。陕西地处内陆腹地,山地面积较大,湿地面积较小。但是,由于陕西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陕西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2006年,颁布实施《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湿地保护修复迈向制度化。目前。全省已建立9个湿地自然保护区,43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地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39%。

——荒漠。根据陕西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成果,全省荒漠化土地280万公顷、沙化土地135万公顷,分别占国土空间的13.6%和6.5%(与草原面积有交叉重复)。主要分布在陕北长城岭一线,包括榆林的定边、靖边、横山、榆阳、神木、府谷、佳县、米脂、子洲、绥德、清涧,延安的吴起等。近年来,多措并举防沙治沙,年均治理沙地105万亩。流动沙地基本消除,沙区植被盖度由1.8%恢复到60%,植被改善气候贡献率达386%。

——大地景观。大地景观是由多种地貌类型、多种生态系统组合而成的特殊地理单元,也是陕西生态空间最为靓丽、最为特色的部分。包括西岳华山、壶口瀑布、黄河蛇曲、镇巴天坑、柞水溶洞、靖边丹霞地貌等各类特色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目前,全省地质遗E357处,已建19处地质公园,70.5万公顷;35处风景名胜区,20.8万公顷,二者合计占国土空间的4.5%(与其他自然公园有交叉重复)。大地景观。不仅包含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也包含人类活动形成的特色景象及构筑物,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空间六条战线

在生态空间上,在五大阵地上,林业部门的工作,可以细分为六个方面,也可称之为“六条战线”,即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重建、生态富民、生态服务、生态安全。

——生态保护。对生态空间,实施总体保护、系统保护。生态空间的核心部位,也是精华部位,要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本质上就是划定永久生态空间的边线。生态保护红线保护范围。即是生态空间中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永久生态空间”。大秦岭拥有原始森林,完整森林,被誉为中国森林宝岛、绿色水库、生物基因库、自然博物馆,生态秘境,野性天堂。理所当然,秦岭也是陕西生态保护的首要阵地。陕西开全国之先河,为一座山脉立法,颁布《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截至目前,陕西已建立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各类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沙漠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9大类256个自然保护地,陕西国土空间18%纳入了保护地体系。实施“青山保卫战”,秦岭巴山、陇山千山、子午岭黄龙山。全部生态空间纳入主战场。

——生态恢复。除秦岭核心保护区外,全省大部分生态空间,原有生态系统曾经遭受重创,留下的是残败的天然次生林。正是这些以天然次生林为主的生态空间成为生态恢复的主阵地。天然林保护工程,就是保护天然林,保护天然次生林,就是恢复“次生林”的生机与活力。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森林抚育,都是促进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残败的天然林是“浅绿色”,恢复起来就会转变为“深绿色”。最近20年,陕西绿由“浅”转“深”的区域,集中在秦岭巴山、子午黄龙等区域,这是停止采伐天然林,实施生态恢复的最显著成果。“三年植树,不如一年禁牧”。在陕北森林草原地带,实行封山禁牧是生态恢复的有效路径。

——生态重建。原有的生态空间,过去通过开山垦殖、围湖造田等方式,不少已被转化为农业空间,加之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原有的生态系统彻底崩溃,这部分区域要重归生态空间就需要开展生态重建。主要措施包括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植树造林,绿化国土。以及通过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实现“沙退人进”。延安是全国退耕还林的一面旗帜,全域退耕带来了全域绿色,延安南部的“深绿色”是天然林恢复与退耕还林的叠加效应,延安北部的“浅绿色”是退耕还林带来的生态重建效应。榆林在毛乌素沙地南缘,通过防沙治沙开展生态重建,目前基本架构已经建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人工林草植被向天然林革植被演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长期不懈的努力。

——生态富民。因为多种原因,一部分人口已经在生态空间上定居生活。即就是将来,有一部分人口仍然会继续在生态空间上谋生存求发展。对于这部分人而言。生态空间既是自然资源、生态财富,又是生活依靠、经济财富。目前,脱贫攻坚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于生态空间。据大数据资料分析,陕西尚有84%的贫困人口集中在生态空间上。要立足生态空间,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效益补偿、生态护林员补助等多种方式。让居住在生态空间的人民群众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分享生态保护红利和经济发展利益。

——生态服务。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生态空间,听得到鸟鸣,看得见青山,望得见星空,是美丽的殿堂,幸福的天堂。居住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上的居民,羡慕美丽的生态空间,需要身临其境,体验生态空间上的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在生态空间上,“美丽经济”“幸福经济”悄然兴起。特别是秦岭巴山生态资源丰富。要优先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等生态服务业。让城乡居民走进美丽的生态空间,让美丽的生态空间提供美丽的生态服务。

——生态安全。生态空间自然资源,包括林地、草地、湿地、林木、野生动植物等,被损毁抑或是流失,林业有害生物、森林草原火灾是生态空间安全的大敌。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草原防火,打击“五乱”,生态空间资源管控,皆是維护生态空间资源安全职责。合起来即是“一管三防”:生态空间资源监管和防虫、防火、防盗。实施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其管,常态监管,确保生态空间资源安全。

生态建设五项保障

实现生态空间高质量、高颜值,需要全面推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加快知识创新和技能提升,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增加资金支持力度,建设高素质的生态绿军,形成上下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支撑保障体系。

智能保障——为生态空间高颜值提供新的智能机制。林业是一个古老的部门,面对全新的生态空间,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在思想观念上从一“业”——林业,向一个空间——生态空间转变。我们所说的林业科学技术,绝不是一“业”之科学技术,而是整个生态空间上五大阵地、六条战线的科学技术。新时代新林人,面对全新的生态空间,加快知识创新、技能升级,转换智能模式,大势所趋。用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精准把握生态空间规律,精准识别生态空间特征。精准制定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建立健全生态空间数据调查、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创新服务平台和生态空间科学技术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生态空间知识和技能服务能力。

人文保障——为生态空间高颜值提供社会评价机制。在人文建构上,实现从一“业”向一个空间的转变,建立起与生态空间高颜值相适应的生态空间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空间,爱护生态空间。要创新发展模式,拓宽传播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美丽陕西生态空间新形象。要结合植树节、爱鸟周等主题活动,普及生态空间文化,培养生态空间意识,让生态空间文化扎根精神世界。形成生态空间精神图谱。生态空间文化根植自然生态空间之中,陕西自然生态空间熠熠生辉,陕西生态空间文化必将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秦岭、华山、骊山、终南山、太白山、宝塔山。黄河、渭河、汉江、延河、无定河,黄帝陵、炎帝陵、华胥陵,以及大熊猫、朱鹦、金丝猴、羚牛,皆是陕西自然生态空间重要标识,与之相对应的秦岭文化、华山文化、骊山文化、终南山文化、太白山文化、宝塔山文化。黄河文化、渭河文化、汉江文化、延河文化、无定河文化,华胥文化、炎帝文化、黄帝文化。以及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鹦、羚牛、金丝猴文化,必将是陕西生态空间文化的重要板块。

资金保障——为生态空间高颜值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在本源上,自然生态空间“厚德载物。生生不息”,并不需要人工干预,也就不需要“多元投入”。然而。在三大空间并立之后,因为相互依存产生了复杂的耦合关系。生态空间上的五大阵地、六条战线,皆需要资金保障,这好比是“树冠对树根的回报”。生态空间高颜值。就是提供生态产品,生态环境,这是最普惠的民生事业,公共服务,必然需要公共财政支撑,特别是中央财政优先支持保障。这里的资金保障,不是保障一“业”,而是一大国土空间,且是为农业空间、城镇空间提供生态保障的国土空间。中央基础建设资金、专项资金,要向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倾斜。进一步完善生态空间保护修复补偿机制,生态资源收费基金和有偿使用的征收管理办法。加强金融组织合作,发挥生态富民、生态服务领域资本吸引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激发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内生动力。

制度保障一为生态空间高颜值建构政策法律体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洽保护生态空间,特别是永久生态空间。在原有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治理、大地景观五大阵地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逐步要将生态空间五大阵地、六条战线、五项保障作为一个整体,做出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形成相对完善的生态空间法律法规体系。要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部划人生态保护红线,实行归口统一保护。“徒法不能自行”。要建立生态空间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生态空间法律监督,组建生态空间综合执法队伍,综合行使生态空间行政执法权。建立健全生态空间全领域、广覆盖的山长制、林长制,生态空间目标考核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用法律制度确保生态空间建设管理高质量。

组织保障——为生态空间高颜值锻造过硬生态绿军。从一“业”到一个空间的转变,是全方位跨越式的重大转型。绿色是生态空间的本色,也是大自然的象征,新林人就是活跃在生态空间上的生态绿军。要立足生态空间本色。将五大阵地、六条战线、五项保障深度融合为一体,再造组织结构和组织流程。要树立生态空间主人翁意识,发挥生态空间建设主力军作用,打造“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生态绿军。要创建特色的生态绿军文化,建设过硬的生态绿军风纪。秦岭是世界级生态空间,四宝是世界级生态宝贝,生态绿军是生态空间、生态宝贝的忠诚卫士,要有秦岭四宝一般的精神魅力。要像大熊猫一般谦逊、博爱,像朱鹦一般和美、高远,像金丝猴一般机智、拼搏,像羚牛一般团结、坚毅,将“四宝精神”合力一起,决胜林业工作高质量,生态空间高颜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大空间是一棵大树的三部分,也是密不可分的生命共同体。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两大部门,在全程监管三大国土空间。住建部门是城镇空间建设管理主體,农业部门是农业空间建设管理主体,新林业部门则是经略生态空间、建设管理生态空间的主体职能部门。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新林人应该无愧于新时代,具有更敏锐的生态自觉,更坚定的生态自信,更牢固的生态空间观,勇做生态空间的忠诚卫士,创造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生态产品,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为美丽中国贡献陕西力量,为美丽陕西贡献林业力量。

猜你喜欢

秦岭陕西空间
科学家发现秦岭金丝猴过冬秘笈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大秦岭 东方的阿尔卑斯山
秦岭作证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欺负新人系列一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