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河湾湿地木本植物种类选择及其优化对策

2019-12-10王杨

防护林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旱柳木本植物河湾

王杨

(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哈尔滨市湿地资源相对丰富,被誉为“湿地之滨”。近年来,由于市政府不断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强化对水土资源的保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渐形成了“六大湿地”(表1),经初步统计,“六大湿地”总面积达到12.5万hm2。其中,金河湾湿地公园位于松花江城区段北岸,西三环、西四环公路桥北岸结点,总面积1.8 km2,由一岛、二滩、三岗、四园、五池、六洲组成,是哈尔滨市“北跃”战略和“北国冰城”建设的初步成果。

表1 哈尔滨湿地基本情况

注:根据《哈尔滨湿地旅游》(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整理

1 金河湾湿地不同景观单元木本植物生长及分布情况

1.1 菱角池周边

此处主要由垂柳这一单一树种构成(图1)。此处由于雨水较大,水位上涨,部分位于边缘之处的根部已经倾斜甚至与水面几近平行,直至死亡(死亡率约为两成),生长状况一般。由此可以得出此地耐水湿性一般的林木很难存活。

1.2 桑树岗局部

此处以桑树为主,构成了桑树岗景观的主体部分。桑树的花、果、叶、形俱佳,比例协调,景观效果较好,缺点是种类单调,缺乏常绿树种进行搭配,层次不明显。如延边每隔3 m植入柳树苗,则需长时间方可成型观赏。如图2所示,桑树在此处分布比较均匀,但景观构成略显单一,其相对于水系周边的植物来说生长得更好,死亡率仅为18.6%。但低洼处桑树长势一般,有死亡现象。这是因为桑树的耐水湿性不如柳树好,应注意尽量种植于高处,以免雨水倒灌致使林木死亡。

1.3 湿地入口空间

金河湾湿地入口处,地势相对比较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交相辉映,搭配恰到好处,游人入园即可看见如此巧妙和美观的搭配,群植和水湿景观层次也较为丰富。如图3所示,此处景观的木本植物除杨柳科以外,还有可秋季观叶、四季观干的白桦以及花朵为黄色的落叶灌木——黄刺玫和连翘等,效果较佳。经调查此处园林10种、189株树木,发现因耐水湿性较好,灌木柳分布量最大(图3左)。但入口处健康状况欠佳,尤其是以丛植形式配置的白桦等长势一般,甚至接近死亡。而榆叶梅、连翘等分布在相对高处地带的林木长势较好,枝叶繁茂,多姿多彩。

1.4 自然广场

此景观属于一处空间相对较大的亲水广场,主要以枝繁叶茂、冠形优美的百年老榆为景观主体,其发挥了观赏和遮阴功能,与流光溢彩的河流池塘相得益彰,视觉效果和功能效果俱佳。采用林木制成的台阶和植物盆栽交相辉映,景观效果较佳。临近岸边种植有存活率比较高的旱柳、灌木柳等耐水湿树种,是良好的秋色观叶树种。此处由于距离入口处比较近,因此采用了彩叶树——复叶械、蒙古栋以及绿叶树——家榆、旱柳相结合的分布格局,加上春季开花的观花灌木——连翘以配合,营造出三季有景的可观景象。不足之处在于常绿树种配合较少,竖向结构层次不足。经调查此处园林5种、102株树木,复叶械运用频率较高,耐水湿性较好,但也存在生长状况一般(尤其是老榆生长状况欠佳)的问题。

1.5 啤酒广场

啤酒广场林木与其他植物分布的特征是乔、灌、草相结合,其中灌木柳、旱柳为主要树种,配置方式以丛植为主,辅以小乔木斑叶稠李和小桃红,斑叶稠李干为暗灰色,搭配小桃红,使得春季景观更加丰富(图5)。其中落叶乔木稠李的生长状况一般,有些被砍伐掉,主要是受2013年水淹胁迫影响较大,此后由于适应性问题多数灌木柳次年春季出现死亡情况。

2 金河湾湿地木本植物种类构成存在的问题

2.1 木本植物群落多样性方面

通过上述调查得出,与非临水木本植物相比,临水木本植物种类相对匮乏,多样性较低,乔、灌搭配略显单调。由于松花江水位影响,金河湾湿地滩地特征极不稳定,因此该地带可供选择的亲水木本植物种类不多,影响了临水植物景观的丰富性和生态功能,使该处生态防护和林木观赏性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2 不同标高下木本植物种类分布合理性方面

据实际调查,湿地内原生木本植物种类有40种,其中以旱柳、灌木柳、杨树等为主,其他种类木本植物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经实地考察,发现标高为115.17~116 m之间的水生境下,落叶乔木旱柳和灌木柳能够生存。水陆交界带,标高为116~119.49 m之间的水岸周边低洼地木本植物最佳选择为灌木柳>旱柳>银中杨>家榆>白桦。这些树种多为乡土树种,对本地环境适应力较强。但结合规划设计图以及近年来水淹胁迫后树种成活率来看,耐水湿性树种不多,出现植株大量死亡情况。水系附近木本植物生存状态不如地势较高处的木本植物,而且水旁耐水性应较强的灌木柳等杨柳科植物生存状态堪忧,其他相关耐水湿性植物分布较少,优良种植品种稀缺,特别是临水树种十分稀少,影响整体景观效果。

2.3 养护管理方面

林木资源景观建设离不开养护管理。自2013年严重水淹胁迫后,多数新栽种木本植物出现枯萎和干死状态,不利于整体景观效果。加之枯草、枯树清理不及时,造成了草坪的斑秃或枯枝散落,也影响了整体景观效果。

3 金河湾湿地木本植物种类构成的优化对策

3.1 补充耐水湿木本植物

为确保观赏性,提升植被整体的存活率,要重点考虑加大耐水湿性植物的选择比例。可以考虑在水生境下多引入以杨柳科为主的耐水湿性植物,如旱柳、加杨、灌木柳等。水岸边地势坑洼位置除可选择灌木柳、旱柳外,还可选择银中杨、家榆等。陆地生境下,地势较高处,木本植物以糖槭、家榆、紫丁香为主,具有较好的成活率。同时,应考虑就近原则,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就近选取乡土木本植物资源。

3.2 进一步促进植物群落多元

一是增加木本植物种类。依托乔木层增加优势树种,如水曲柳、黄聚、胡桃揪等。为提高秋色叶树的数量,形成有层次感的“五花”风景特色,可在已有复叶槭(糖槭)、五角槭(五角枫)、茶条槭等基础上,引入白牛械、拧劲械、紫锻、糠锻等秋季景观效果的树种。此外,搭配樟子松、红皮云杉等常绿树种和榆叶梅、连翘等灌木层,使四季景观更加多彩。二是在临水处尽可能利用耐水湿的乡土树种及特色树种,确保临水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三是适当引进外来物种,通过引种试验研究测试新物种对原有植被的影响。

3.3 加强养护管理

湿地植被要“三分靠种七分靠养”,反映出养护管理对景观建设的重要性。植被铺种前期已投入较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管理养护不及时、不到位,就会使植被渐渐衰败,使景观效果大打折扣。一是要引起重视,加大对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二是要分类养护,根据不同植物种类采取不同的养护办法。三是要引进技术,加大对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养护人员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能力。

4 结论

金河湾湿地的木本植物种类从阶段来看并不是很多,不同标高下木本植物种类分布合理性及养护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可以通过补充耐水湿木本植物、进一步促进植物群落多元和加强养护管理这三个方面来综合提升景观效果。

猜你喜欢

旱柳木本植物河湾
河湾春夕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校园木本植物多样性调查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项链
外源Ca对旱柳Cd毒害的缓解作用
氮肥对旱柳生长特性及氮吸收的影响
旱柳的春天
武夷学院校园人工木本植物现状调查与分析
花序最大的木本植物
沙地旱柳造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