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2019-12-10唐然
唐然
(河南省荥阳市中医院脑病科 荥阳45019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出现闭塞或狭窄,导致脑血流阻断,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进而引起相关症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血栓通具有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微循环、扩张血管等作用[2]。丁苯酞作为一种神经保护药物,具有抗氧化、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3]。本研究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参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4.59±7.68)岁;合并症:糖尿病7例,高血压16例。实验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5.13±7.53)岁;合并症: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出血性脑卒中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伴有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吸氧、控制血糖和血压等。参照组给予血栓通(国药准字Z23020824)5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国药准字H20100041)治疗,100 ml/次,静脉滴注,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8 d。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NIHSS:包含视野、凝视、意识水平提问、肢体运动、共济失调、意识水平、面瘫7大项,每项6分,总分0~42分,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Barthel指数:包含床椅转移、平地行走等10项日常活动,每项10分,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治疗前后分别取患者静脉血3 ml,以全自动血液流变仪(LBY-N6Compact,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测定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
1.5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NIHSS评分较前降低>90%;显著好转:治疗后NIHSS评分较前降低46%~90%;有效:治疗后NIHSS评分较前降低18%~45%;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著好转+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临床痊愈7例,显著好转19例,有效15例,无效3例;参照组临床痊愈5例,显著好转16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18%(41/44)显著高于参照组77.27%(3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36)。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实验组降低和升高幅度均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分,x±s)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纤维蛋白原(g/L)时间 组别 n 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mPa·s)治疗前 实验组参照组44 44 tP治疗后 实验组参照组44 44 tP 43.59±4.27 44.18±4.12 0.660 0.511 32.14±3.47 37.56±3.63 7.159 0.004 4.12±0.23 4.08±0.25 0.781 0.437 2.26±0.27 3.14±0.32 13.942 0.001 1.91±0.37 1.85±0.34 0.792 0.431 1.14±0.22 1.46±0.27 6.095 0.004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常导致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血栓通是一种血管扩张剂,主要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消肿止痛、滋补、活血化瘀等作用。有关研究发现[4],血栓通可改善微循环,抑制氧自由基形成,减少神经元坏死,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同时,血栓通还能降低纤维蛋白水平,改善血液黏稠度。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消旋体,可促进线粒体功能改善,增加脑血管前列腺素、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血小板聚集,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花生四烯酸水平、钙浓度,从而发挥保护神经、血管细胞作用,改善微循环[5]。容伟等[6]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能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参照组(P<0.05)。这提示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相关研究发现[7],80%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血脂、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高聚集性、高凝固性及黏滞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还发现,实验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这提示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有助于提高整体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