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与语言训练联合应用于孤独症的效果研究
2019-12-10段奕
段奕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 河南郑州450052)
孤独症又称为孤独性障碍或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以语言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与行为刻板怪异等为主要特征,预后较差,其中约50%的患儿将永远无法获得功能性语言[1]。因此,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案提升孤独症患儿的语言、行为与社会交往能力十分重要[2]。有研究发现[3],语言训练能够有效调动孤独症患儿的学习兴趣,继而增强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音乐疗法则是一种特殊教育方法,也是对提升孤独症患儿语言、行为功能的新探索与尝试。本研究对45例孤独症患儿应用音乐疗法与语言训练联合方案进行干预,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2±2.2)岁;病程 2~5年,平均病程(2.5±0.5)年。研究组男33例,女12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3±2.0)岁;病程 2~5年,平均(2.6±0.5)年。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孤独症的诊断标准;未经过其他专业干预;本研究内容已告知患儿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精神疾病;听力发育障碍;Rett综合症;脑实质发育障碍;体格发育障碍;其他疾病所致的智力低下。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语言训练。(1)对视训练:操作者选择患儿喜欢的玩具或食品,同时呼唤患儿姓名,将其视线与注意力吸引到操作者视线范围内。(2)手势与动作训练:操作者先示范简单的动作,例如拍、推、摆、拉等,引导患儿进行简单的一步动作模仿,之后逐渐加强动作难度,进行两步与三步动作训练,例如先摸鼻子再拍手等。(3)构音与发音训练:采用吹泡泡、吹蜡烛、吹气球、吹哨子等方法进行呼吸训练;之后操作者用手拍其下颌、嘴唇或用手辅助患儿面部肌群运动进行肌肉训练;训练患儿张唇、闭唇、缩唇、前突,以及舌后缩、前伸、左右与上抬运动等,并模仿动物或交通工具的声音进行拟声训练;最后进行语言发音训练,先从元音开始,之后过度到辅音,再到字、简单词语、句子等。(4)家庭训练: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指导家属在家中不断强化患儿学会的技巧与技能,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语言训练干预时间为3个月。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音乐疗法。(1)问候类音乐训练:为患儿选择问候类音乐,例如《找朋友》《你好歌》等,演唱期间与患儿对视并进行握手、行礼等互动,将其名字融入歌声中,以便吸引其注意力,增强交流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2)聆听音乐训练:根据患儿的情况为其选择感兴趣的歌曲,提高聆听的兴趣,触发快乐情绪,期间可以带动患儿随着音乐演唱或哼唱,强化表达能力。同时,根据患儿的情绪选择演奏音乐,以此建立起多层次的氛围,使得音乐训练更具针对性。(3)挑选乐器:患儿可以通过敲击与触摸等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挑选期间能够培训患儿对指令的识别能力,并充分认知乐器的名称与使用方法,增强表达力、理解力与沟通力。(4)演奏乐器:选择简单的音乐,指导患儿利用选择的乐器为其伴奏,通过训练使患儿掌握音乐节奏,并逐渐跟着哼唱,提高语言理解与表达力。(5)音乐节奏训练:根据音乐鼓励患儿律动自己的身体,并随之演唱或哼唱,操作者与家属给予鼓励与赞扬,通过此方法提高患儿的社交能力。(6)舒缓训练:当音乐训练接近尾声,可以为患儿播放一首舒缓的音乐,平复情绪,并与其共同整理乐器,整理时可演唱《再见歌》等。音乐疗法的干预时间为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对比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评分,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ATEC量表包括语言、行为、感知觉、社会交往4个方面,评分越低说明疗效越佳。(2)对比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儿童孤独症症状评定量表(CARS)评分,评价两组患儿症状的改善程度。CARS评定量表包括15个项目,即玩具使用、躯体活动、模仿、人际关系、适应变化、恐惧不安、智能反应、味嗅触觉、听觉反应、视觉变化、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智能反应、活动程度与总体印象,评分越低说明症状越轻。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ATEC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语言、行为、感知觉、社会交往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 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ATEC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ATEC量表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语言干预前 干预后社会交往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对照组行为干预前 干预后感知觉干预前 干预后45 45 tP 20.6±3.6 20.5±4.0 0.125 0.901 12.0±2.3 17.3±2.8*9.812 0.000 19.5±2.3 19.4±2.2 0.211 0.834 9.5±1.2 14.6±1.5*13.652 0.000 20.5±3.6 20.4±2.8 0.147 0.883 10.2±1.6 16.8±1.6*19.567 0.000 21.0±3.6 21.2±2.8 0.294 0.769 10.5±4.0 16.5±3.8*7.295 0.000
2.2 两组干预前后CARS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CARS评定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ARS评定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 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ARS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ARS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对照组45 45 tP 20.6±3.6 20.5±4.0 0.125 0.901 12.0±2.3 17.3±2.8 9.812 0.000
3 讨论
孤独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成长发育的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普遍认为与免疫系统异常、神经内分泌、围产期因素、神经递质因素与遗传因素等有关[4]。研究发现[5],语言障碍是孤独症患儿的主要病症之一,表现为理解能力差、语言运用能力受损、语言内容与形式异常、语言发育迟缓或不发育等,且受以上原因的干扰可进一步影响患儿的行为、社交能力以及智力发育。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以期促进患儿语言、行为等功能的发育质量,但整体收效却不够理想[6~7]。因此,探寻一种可靠的方案提高孤独症患儿的成长发育质量十分必要。
音乐疗法是一种系统性康复方案,其涵盖了心理学、音乐、医学等多个学科,且涉及医疗、生活、教育等领域,通过多形式音乐训练手段(听音乐、学习音乐、演唱、随着节奏律动、使用乐器等),促使患儿与外界互动,学会理解、听从指令、表达自己的想法等,以此强化整体康复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ATEC量表中语言、行为、感知觉、社会交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CARS评定量表评分亦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音乐疗法联合语言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提高语言、行为与社会交往等功能。究其原因,音乐声波对患儿脑神经细胞产生良性刺激,提高大脑兴奋性;通过聆听与演奏音乐可以消除患儿的抵触心理,建立健康的心理与生理状态[9];音乐律动则通过刺激患儿的听觉,与其形成情感共鸣;对于音乐具有浓厚兴趣的患儿,音乐疗法可以激发他们的主动表达意识,继而提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10]。综上所述,音乐疗法与语言训练联合应用于孤独症患儿中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