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019-12-10□严红
□严 红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校企全过程协同育人的路径。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1]。十余年来,国家对产教融合的重视层次逐渐升级,相应地关于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研究也逐步发展加强。
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教融合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路径,旨在增强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能力[2]。文章以2004年为节点,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为关键词,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数据来源,收集了2004-2018年间的189 篇相关文献,通过引文空间可视化分析方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梳理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识别该领域的经典文献、权威的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期刊,追踪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引文空间分析法通过可视化手段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可以识别和展现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重要学者的科学产出和学术影响,高产机构的科学贡献及学术影响,直观简易明了地可视化显示出来,为科研人员跟踪前沿,寻找科学问题提供便利的辅助工具[3]。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为主题词,2004-2018年为时间节点,CSSCI 为来源数据库,共检索到相关论文189 篇,按年份分布如图1所示。随着第一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后,在2008-2018年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研究呈现出波动式上扬,特别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时,国家出台“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4],而现代学徒制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相关研究在这段时间内发文量最高。
图1 2014-2018年产教融合研究领域研究文献分布
二、产教融合研究领域热点与趋势分析
首先在Citespace 软件中用input/output 命令将原始数据转换成软件可识别可分析的格式,然后将转换后的数据导入,逐一对数据进行高影响力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和作者共被引等分析,并绘制相应图谱,以此分析产教融合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
(一)高影响力作者分析
通过设定author 和cited author 选项,运行软件得到高产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列表,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阐释高影响力作者的学术影响力。
1.高产作者分析。首先将Note Types 选择author,Time Slicing 设定为2014-2018,其他参数采用默认值,运行软件,得出高产作者分布。软件运行结果显示发文量集中度非常低,发文量最高的是徐国庆教授,累计有5 篇CSSCI 文献,他是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原理、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等,特别是现代学徒制研究领域的权威。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一文中徐教授深入阐述了“什么是现代学徒制”、“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学徒制”、“我国要发展什么样的现代学徒制”、“我国发展现代学徒制面临哪些制度障碍”、“我国现代学徒制运行缺少哪些支撑条件”等五个关键性问题,开宗明义地指出发展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实质是要努力构建一种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培训有机结合协同育人的教育制度[5],首当其冲是要建立稳定的师徒关系,而“剃头挑子一头热”,学校积极主动、企业参与热情不高是当前现代学徒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奠定了该领域的研究基石。
2.高被引作者分析。高被引作者分布如图2所示。被引频次最高的是陈解放教授,陈教授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在其代表性文献《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中,他详细解释了国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与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工学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中的工学结合和双师结构队伍建设中的工学结合[6]。被引频次排第二的是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的关晶教授,她师从职业教育界泰斗、我国第一位职业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石伟平教授。十余年来,关晶一直致力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现代学徒制的研究,通过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发展演化进程进行系统梳理和纵横向比较,深刻剖析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意义、影响因素、体制机制等基本理论问题,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现代学徒制试行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提出了用于指导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系统化建议。被引频次排第三的是我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教授。他长期从事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研究、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研究。姜教授始终强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计方法、课程载体设计三个层面的系统化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开发思路和方法,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中介中心性最高的是徐国庆教授,中介中心性是测度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CiteSpace 中使用此指标来发现和衡量文献的重要性[7],表明在整个网络中具有桥梁和核心作用。
(二)关键词分析
图2 2014-2018年产教融合研究领域高被引作者分布
关键词分析可以表明文献研究主题,出现频率或中介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代表研究者一段时间内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热点[8]。通过运行软件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线网络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最早出现于1903年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提出的与工作相结合学习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历经百余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现代学徒制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最早见诸于官方文件是在1993年英国政府提出的“现代学徒制计划”中,将学校本位的知识学习与企业本位的技能学习有机结合,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企业需要“什么人”,学校就培养“什么人”,实现学生毕业就能上岗,解决企业紧缺人才,更好服务社会[9]。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相关研究随着试点的铺开呈蓬勃发展态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分析。关键词中心性最高的是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以人才培养为主线,通过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资源要素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力,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最早正式出现在我国官方文件中是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促进产教深度合作”的要求,此后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出台,国家越来越认识到通过产教融合协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对促进教育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重要作用,产教融合逐渐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相关研究关注度高。
图3 2014-2018年产教融合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再进一步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发现最早围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抓手是工学结合,相关的研究早期非常多,而目前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处在非常活跃的状态,多侧重于路径研究。
(三)共被引文献分析
对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即研究状态的知识基础领域的关键节点文献进行研究,其意义在于:关键节点文献一般是提出重要新理论或具有重大理论创新的经典文献,也是最可能形成科学研究前沿热点的文献[10]。运行软件得到文献共被引网络可视化图谱,如图4所示,该领域知识点之间呈现低关联,低聚集度。
图4 2014-2018年产教融合研究领域共被引文献分布
文献共引知识图谱中,关晶和陈解放的文献被引频次最高,是该领域的经典文献。关晶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她一直致力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认为现代学徒制是以产教融合为办学理念,以培养企业需要的行业人才为目标,在制度保障下,基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企业与学校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形成的紧密合作机制的稳定范式,她突出强调企业充分参与是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要提高企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要重点加强招生招工制度、企业激励制度、质量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11]。关晶在《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一文中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西方现代学徒制的产生、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了西方学徒制的六大特征:一是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制度设计;二是多元利益相关者构成的互动协同机制;三是企业本位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四是突出学徒为主的双重身份;五是规范统一的学徒培训标准;六是国家职业资格的可获得性。同时指出我国现阶段实行企业为主的现代学徒制相对困难,主要还是着眼于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向纵深发展[12]。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辨析》一文中,关晶阐述了功能的现代性是职业教育体系现代性的本质,现代功能主要体现在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满足个体全面可持续发展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服务于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而功能现代性必须依靠结构的现代性来实现,而多样性的结构又都体现了与经济体系联系紧密,与普通教育体系等值融通,内部层次完整、衔接顺畅,体系充分开放等特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代社会职业教育体系功能现代性和结构多样性的统一[13]。陈解放教授则在《“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和《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文章中,对“产学研结合”和“工学结合”进行了比较阐释,工学结合的本质,即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将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获取实践经验的职场工作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学生主体地位和市场化运作是学校成功实施工学结合的关键,在把握工学结合的内涵基础上提出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14]。
图5 2014-2018年产教融合研究领域期刊共被引分布
(四)期刊共被引分析
期刊共被引是指两种期刊的文献同时被引用,用以确定某一学科领域的核心期刊。如图5所示,知识图谱显示国内与该领域有关的权威性期刊主要有《中国高教研究》、《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这些期刊相似度高,关联性强,是产教融合研究领域公认的主要期刊,其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性最高,该期刊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对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起重要推动作用。
三、结论
1.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是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领域的研究热点。从2004年的《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到2014年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再到2017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一直以来,我国都在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几乎所有重要的职业教育文件中,都将校企合作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分析技术研究也发现,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路径等是当前产教融合研究领域的热点,积极策应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有效指导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
2.关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证分析是未来的研究趋势。当前研究多是从教育学角度展开,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侧重于规范性分析。未来有必要对产教融合实施情况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实证比较分析,深入挖掘影响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参与协同育人积极性的因素,分析各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前因后效,为相关部门制定配套的支持政策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如自2015年起,教育部批准两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而对试点地区院校现代学徒制效果、各种社会力量如何协同总结得少,围绕试点、总结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的演化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要在部分试点院校现代学徒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推演内在的逻辑和制度体系,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国家干预促使新制度的产生,使局部经验上升为整体模式[15]。
3.系统学、协同学理论在产教融合研究领域的运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产教融合的本质是多主体的协同,目标是实现1+1>2 的协同育人效果。协同育人过程涉及教育、产业、社会等多个系统的结构特征,需要来自教育、产业、政府等的多元支持系统,这也恰恰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为抓手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十余年,但职业教育协同育人依然不普遍,协同育人效果尚待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系统学、协同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产教融合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推向历史最高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