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世上是不是有两个我?

2019-12-09王语嫣

中学生博览 2019年22期
关键词:内心同学

“你们看她,头发乱糟糟的,还穿得那么寒酸,啧啧啧。”

“就是啊,我从来没有见过长这么丑的女生,黑不溜秋的,还这么矮,简直像个黑骨精。”

几声窃窃私语打破了午休的宁静,全班都趴在桌子上午睡了,只有旁边几个男同学还在小声讨论着什么。

我知道,他们口中的女生就是我。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一字一句像被火烧过的赤铁一样,狠狠地敲击在我的心上,软弱的我不敢反驳,一动不动地继续趴着,假装什么也没有听见,任泪水浸湿衣袖。等到他们说累了,也趴下了,我才悄悄地起身冲进卫生间。

冰凉的自来水打在脸上,镜子里的我,和其他白白净净且打扮精致的女同学比起来,确实如他们所说的那样。这时我心里却有一个声音在说:“何必理会他们那几个小混混,你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攀比、选美的。”人后的我,是那样坚强、自信。

一个初中女孩的自尊心,像玻璃那样晶莹剔透,又像玻璃那样脆弱易碎。从那以后,我开始抗拒上台发言,远离人声鼎沸,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人前的我,是那样胆小,、软弱。胆小到连上台领奖都极其不情愿,有时甚至疯狂到连看见台下的几个同学在嘀咕说笑,我都认为那是他们在嘲讽我其貌不扬。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个坚强自信的我就会出现,然后告诉自己:我真厉害,每次考试都拿奖,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就是对我的认可。

可第二天等到阳光照进房间的时候,我又开始害怕,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样的对我品头论足的话和异样的目光。我像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就这样,小心翼翼,再小心翼翼地尽量不出现在有很多人的地方,战战兢兢地度过了初中三年。

上了高中,新班级的同学们都很热情,我暗暗地发誓:新征程要参加很多校园活动,要交很多朋友,来一个真正的“女大十八变”,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每当我下定决心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那个软弱怕事的我就会出来拦住那个充满斗志的自己,最终一事无成。不管人后的我有多汹涌的热血,总会在人前无处安放,一面认为凭自己一直以来的优秀成绩,一定可以考个好大学;一面又觉得:周围的同学都是重点中学的尖子生,我一个从普通中学过来的学生,哪能和他们相比,又凭什么谈梦想?两面不同的想法,构成了我挥之不去的矛盾心理。它们一个帮自己疗伤,一个又让自己受伤。

所幸,孤独到高冷的我,还是交到了两三个很要好的朋友。她们说:“以前对你不了解的时候,我们都以为你很难相处,毕竟你总是沉默寡言。”我笑着说:“以前不去主动交朋友,一直以为你们都不喜欢我。”所谓假想敌,大概就是一句“我以为”。

也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多愁善感的孩子,都喜欢用文字诉说心里的情绪。年前的时候,突然怀念起一段美好的小时光,便提笔写了一篇文章,又顺便把它塞进了一本杂志的郵箱,从未想过自己竟会榜上有名。收到样刊的时候,那种开心就像一个穷到连水都喝不起的人,突然有一天坐拥金山银山。我拿起手机拍了几张还散发着墨香的我的文章,修修改改,做成精美的配图,还想好了合适的文字,兴高采烈地发了朋友圈。然而下一秒,有个声音却在说:不就是发表了篇文章,有什么了不起的,万一别人认为你是在炫耀呢?于是软弱的我立刻就把它删掉了。

高三二轮复习的时候,有一次政治老师突然提问:“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连续叫了三四个人起来回答,他们都没能精准表述出来。观察到政治老师的脸色有点儿不对劲儿,大家慌忙地找起了小抄,我也不例外,并且使劲儿地祈祷千万不要叫自己,因为我真的也不记得了。但总是怕什么来什么,她还是点了我的名字。50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基本内容……基本内容……是什么呢……是什么呢……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竟然听见自己顺畅地背完了!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我在想,也许我不是不记得了,只是不敢。

一个是胆小怕事的我,像个临阵退缩的怯弱士兵,助长我的无能;一个是渴望向前的我,像个医生,疗愈我的难过。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我寻了好多年,始终没有答案。

语嫣的急救包:

从你的讲述中,不难发现,你是一个“内心高度敏感”的姑娘,这会使你很在意他人对你的看法。或许是从初中的男同学在背后议论你的长相开始的吧,那时候的你和每一个青春期女孩一样,很在意自己的容貌,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尤其是异性。那几个男孩的窃窃私语,让你先入为主地以为在大家心中,你就是那个样子的,导致你看镜子的时候,越看越觉得他们说得对。于是,一颗不自信的种子就在你心里种下了。

你明知道他们说的不是事实,也不是你的全部,却无力反驳。你尝试自救,你虽然在心里呐喊:你是来学习的,不是来选美的。但这种自我暗示收效甚微。此后,在生活中无论干什么,你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引起别人的注意。你宁愿做一个“透明人”,也不希望成为他们讨论的对象。但与此同时,人类天生具有的社交属性又迫使你迫切希望与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希望向大家展示一个独立、自信且优秀的你。

你的这种高度敏感并不完全是坏事,它让你对周边事物有了更强大的洞察力与感知能力。你将感知到的信息通过文字表达了出来,并获得了认可。虽然如此,相比于在朋友圈与大家分享你的快乐,你更担心自己发朋友圈这一行为会给他人带来困扰,甚至影响他人对你的看法。于是你隐匿了你的快乐,通过删除这条本应让你引以为傲的朋友圈的方式。

其实,我们中的很多人,也和你一样,是一面内心极度渴望融入集体,跟大家谈论自己的远大梦想,一面不断后退,告诉自己“你不行”的矛盾结合体。我们中的很多人,也和你一样,在两个人的此消彼长、互相博弈中纠结着、成长着。我们缩在一隅悄悄地观察这个世界,等待它接纳我们,殊不知,它也在等待我们勇敢地走向它。

小博后援团:心灵诊断报告

内心高度敏感的人,常常是很矛盾的,你们的五感非常敏锐,经常会觉得周遭的人谈论的事物与自己有关,而且是非常负面的评价。但又会怀疑他们说的话的真实性,因为内心深处的你认为自己即便并不是很完美,可你一定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差,进而不断陷入自我否定、自我肯定的恶性循环。

究其根源,与不被父母肯定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你可能有一对对你要求严格的父母,对你的言语、行为很少给予夸赞,因此你害怕表达真正的想法。于是,在成长过程中,那个自信开朗的你慢慢开始被放在“后台”运行,那个敏感羞怯的你被放在外面接受风吹雨打。

诚然,高度敏感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变得很容易情绪化,多愁善感,然而事实上,内心敏感的人并不脆弱,你们体内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这种能量能够使你们更敏锐地察觉到你们所关心的人的需要和情绪变化,很好地理解TA的感受,产生共鸣,更容易建立深厚的亲密关系。

这种能量也能够在当你遇到事情时,放慢脚步,对当前的情势有一个全局的掌控,考虑周全后再行动,规避风险。

敏感的人,思维往往更加活跃,内心世界更加丰盈,可以看到他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也更加深刻和多元。

纪伯伦在《沙与沫》中说:“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人穷极一生都在寻找真正的自我,其实他们不在别处,就在你的生活里,无论是醒着的、睡着的,他们都是你自己。

编辑/王语嫣

猜你喜欢

内心同学
迁徙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只要内心嘿起来,哪里都是舞台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娜子姐姐信箱
一块生锈的铁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