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助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培养模式

2019-12-09裴培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文思政

■ 裴培(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全面培养。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现阶段过来必须要实行的一张准则规定,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贯穿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实现全面教育,发展教学,实践教育相结合,促进社会的思政人才的有效发展和协同发展。综合素养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需及时融入思政教育,努力实现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二、课程思政理念的构建

课程思政理念设计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主要是以构建全方面的教学育人发展格局为主,将各种思政课程进行有效结合,共同形成新的综合素养教育理念。但是与原来的思政课程不同的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中心环节,贯穿于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全程教育教学育人,这是一种新方法上的突破,也是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通过构建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程理论体系,做到挖掘整合相关技术行业,实现行业内资源的双向协同效应,应该在整体的社会教学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高效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理论上实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内容的创新实际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道路的稳定行走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人文素养课程的培养模式

在具体的工作中,很多的教育教学课程理念就是培养专业的全面素养的教育人才,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这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才方案中的组成形式。在人文素养培养中,很多的课程开始都是在学生主修其他专业体系上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化表现,主要是实现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以及其他的社会需求素养方式,由于其所设计的范围较广,一般根据各学校各自的优势进行分析设计,实现突破性的进步发展。这样课程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这类课程培养模式是加强学生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新型责任形成和发展新阶段,意在培养独立人格和健全人格。

四、高校综合人文课程的现状分析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的教育教学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的新型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现在还是存在着部分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门类较多,教学管理分散

当前很多的综合素养课程和人文课程在一些高效中属于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其种类课程内容较多,分别属于不同的课程体系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来说,学院内部与其他学院的内容分派不同,与其他学院之间缺乏合理的沟通,但是课程专业之间缺乏具体的沟通交流,缺乏文化跨专业的内涵和思想的思考。

(二)教师学科背景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高校的综合素养课程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不受重视,而教师的教育教学背景单一,思想政治素养与其他理论水平存在相关差异,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之间也存在着相关的差异,并且很少有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一门学科从头至尾,基本上都是一位教师进行教学,缺乏贯穿性的插入学科教学,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型基本消失。而且学生对于素质教育的教学缺乏相关的精力去学习,并且对于素质选课教育教学关注度不一致,很多人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课程不重视,而且学生也是得过且过的心理状态,上课的主动性较差。很多教师由于缺乏幽默性,在上课时,往往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其更加的厌烦。

(三)课程教育教学缺乏统一标准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很多高校的综合素养课程多,但是教学教学体制不完善,分管于不同的体制管理学院,导致很多综合素养人文课程之间出现差异,教学评价标准难以把握,教学质量之间出现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并且由于相互之间的教育制度并不规范,缺少量化标准管理体制,教师协同教育教学理念不完善,创新思维不足。很多的高校人力资源课堂教学仅仅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对于书籍的采用,也是采用本校老师出版的著作,对于国家的专业知识的理解,部分老师对于理念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培养。

五、创新思维思考

(一)人文素养管理模式与思政课程管理理念同行

我国现阶段的高校教育必须结合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情况来进行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原则和知指导思想,在现阶段受到社会各部门的研究体系和指导思想研究,是综合培养各高校人才的主要核心系列课程。因此,在人文素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制中,很多的教师建设都认真贯穿落实高校内思想政治教育,从点到面实行马克思教育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在指导思想和技术目标上保持内容和体制的创新性和协同性,将高校教育教学和专业教育综合素养有效结合,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改进教育思想体系建设,做到教育人才体系建设的有效发展,推动教育的协同进步。只有将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发挥专业课程的人文素养之间的结合性,促进相互之间的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二)从实际操作上建立新格局

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的思政理念要求汇集高效的学科教育教学,很多教师都以自身的教育知识作为补充点。采用教师联合教学教育的方式参与团队教师课程比较,以多方位的角度对不同的教育人群进行分析探讨,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理念。除此之外,还要继续加强思政嘞教育课程的带头示范作用,加强思政教育功能,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人文课程,必须树立起相应的课程作用,综合素养课程做其示范条件,整合资源挖掘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很多的体制机制人文课程都包含着思政教育功能,但是由于教育教学目标明确,通识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不足,从实际生活中引进新型的公共基础课程,坚持四个自信,不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一流人才。

(三)搭建教师思政理论培养平台

在实际的思政教育课程之中,很多的课程都与思政教育课程相结合,并且课程都有教书育人的功能和作用。虽然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育体系与其他课程内容不匹配,但是学院对于这方面的建设,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各部门之间还要与老师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加强对于教师思政能力的培养力度。更新教师的施政教育教学理念,打造出一支能够跨专业教学,且信仰坚定,具有很高的师德师风的优秀教学教师。

(四)立足于当下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思政教育。当下随着多元化的价值观之间的相互融合碰撞,全球化信息化,已经开始在网络上掀起一股潮流,世界日益变成地球村,村内的各种文化思想而进行相互的碰撞之后,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途径更加的变化多样,在这种背景下更加需要培养人们的人文意识时,保证这种资源能够永久性地获取,并且可以受到大家的全力支持。不仅如此结合当前国家文化兴国的大背景,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于施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力度,强化师生的施政,一是进一步规划好综合素养课程的思政教育设计,真正的将这种思政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变化,国家越来越重视思政教育教学。而对于高校人力资源的具体情况来说很多的高校学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已经开始不断的融合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思想政治上的觉悟的提高,也能够改善新阶段国家学生的思想品德。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人文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