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应用型本科经济法课程质量提升

2019-12-09吴迪武汉工商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经济法应用型教学方式

■ 吴迪(武汉工商学院)

一、引言

目前,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无论是经济规模上还是在经济质量上,较之以往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人均DGP的快速上升,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幅提高,高收入人群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都反映出整个经济社会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在此背景之下,商业活动变得日益兴盛,新的行业催生出了新的商业模式,这种繁茂的景象给商业社会带来了一片新兴的景象,一方面,商业慢慢开始和网络连接,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让更多的企业找到了快速发展的新通道,另一方面,传统的商业活动慢慢被取代,老一套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够成为在这个时代让组织安身立命的法宝。

在如此繁盛的商业背景之下,经济法也在与时俱进,法律的作用是规范和引导经济活动,使之能够更高效地产生更多更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而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中,也应该更加注重对于新时代经济法的教育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对接,成为能够被社会认可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经济法课程质量提升也应该要能够被重视和探讨。

二、经济法课程的特点

经济法是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综合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不论是偏经济方向的专业,如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等,还是偏管理类的专业,如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各专业对于经济法课程的开设都是必不可少的。经济法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其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经济法只是一个统称,并不是一种法律名称,而是涵盖了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票据法、破产法等等各种法律的一种与商业活动紧密联系的一种综合性的课程,那么就要求其课时量必须有一定的数量,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能够非常的宽泛,同时对于教学的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

实践性较强是经济法的另一个特点,如上文所述,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目前都呈现出一种几何式的爆发式的增长和发展,大量的新型组织诞生,大量新的商业模式出现,这使得商业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多样,那么经济法也随之革新。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能力,储备更加完整的知识,构建更加完整的学术体系,就必须要从实践出发,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强化自主性,才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

三、新时期对经济法教学的新要求

随着经济环境的完善,创业热潮逐渐出现,不论是对个体还是对组织而言,创业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可行性政策来鼓励个人和组织创业创收,越来越多的群体加入到这样的一个热潮当中。但是,创业所引发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一方面,对公司法、合同法和知识产权法的不熟悉,导致了大量的失败发生在初创阶段,另一方面,法律本身所涉及到的争议部分,又要求从业者必须对法律的精神十分地了解和对法律的内容有充分的解读。因此,可以说在新时期下,高校大学生对于经济法的需求较之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便要求高校课堂能够给大学生给予更高质量的教学,不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方式方法上,对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经济法课程面临的新问题

第一,没有区分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在不同的高校和不同的学院里,经济法课程往往变成了一门面向全校或者全院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学班级的开设往往规模较大,原因在于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分班开设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计划往往也是一致的。产生这种现象的背后的原因较多,一方面多数高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之中,师生数量的比例不高,一名教师往往要面对几十人甚至是几百人的课堂,学生数量的庞大使得开设经济法课程的课堂不得已只能是大班教学。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教学素质、知识体系和教学能力也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教师要想做到分班教学,有所侧重也有一定的难度,众所周知,不论是金融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这种偏经济方向的专业,还是财务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种偏管理方向的专业,都必须要开设经济法课程,但是不同专业对于经济法的需要的中心却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混在一起大班教学,那么教学的质量可能就不会那么令人满意。

第二,教学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首先在教学中所选择使用的资料难以与时俱进,高校所选择的教材一般会通过资深专家的讨论,并且经过实证的检验,可以说在理论上,教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考虑到法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教材上的部分内容难以做到实时更新,而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教材也会导致教学的固化和死板,容易制约学生思维的发散,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将理论知识与教学接轨一般也只是在课堂上引入相关的案例来作为讨论,这无疑使得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很难具有时效性。而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研究的较少也会导致在学期结束考核学生时制约考核方式,由于在课堂上对于实践教学的缺乏,这就使得期末的考试只能够回归传统的考核方式,例如闭卷考试,这样也会导致复习的时候也只能够总结理论知识点而没有落到实处。

五、经济法课程质量提升策略

第一,根据不同专业来设置教学方式。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标应该要以培养实际的经济管理人才为核心,教学的成果应该是要能够使得受教育者能够为社会所用,而且能够为社会所大用,那么教学就不能够脱离社会需要。客观来讲,不同的专业适应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专业也适合社会的不同岗位,那么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就必须要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在经管中不同专业的经济法学教程内容应当也不相同,根据专业知识来进行实际开设。根据课时的安排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目的,这样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实际问题应用到相应的法律。

第二,丰富教学方式和方法。经济法课程的综合性非常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也非常高,传统的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能够适用,如何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进行革新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考虑到经济法所包含内容往往与现实的经济活动有关,因此重视实践活动可以作为创新教学的开端。首先,组织学生旁听、观摩庭审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也能够让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理解诉讼程序。有条件的高校要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到人民法院进行旁听以及观摩庭审。旁听之前,教师要先去法院充分了解开庭的案情,之后告诉学生,让学生独立联系课本内容分析判断案件,将自己的判断与法院的判断进行比较,经过这个过程,学生会更加透彻的理解诉讼程序与有关法律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配合。一方面,教师师资力量的扩大是头等大事,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那么高校要能够重视对教师的能力培养,将企业实践作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实践,通过学习增长经验,将实践活动的知识转化为理论教学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能够自主提高实践能力,学生也需要与社会接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运用课堂的理论知识,从而增加自身对于学习本身的思考。

猜你喜欢

经济法应用型教学方式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中国际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浅谈经济法的私人实施与社会实施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