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2019-12-09董希芳莱州市沙河镇人民政府

营销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

■ 董希芳(莱州市沙河镇人民政府)

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的事宜,农业经济发展愈发受到重视,而农业经济管理在其中占据关键位置。在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多,农业经济管理的压力也随之不断提升,管理中隐藏的问题也会逐步凸显[1]。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生态环境压力大

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大众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极大增强,但是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依旧持续恶化,生态压力极大。农作物种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活动,其生长所需的大量水分给农村水资源带来压力,对于距离地表水源较远的农村地区来说地下水源是最主要的灌溉来源,若该地区降水较少就可能造成水资源紧缺;农药、化肥、农膜等的大量使用是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加剧环境压力[2];若过程中使用超出土地原有承载力的农业设备则还会造成土地破坏;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多熟,土地因过度种植没有恢复期而产生肥力下降,而生产过程中尾菜、秸秆等的大量产生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二)农民文化程度低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教育相对落后是一个长期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地区仍存在仅重视经济利益的获得而忽视教育的现象,而获得高等教育的农村年轻群体也普遍涌入城市,致使参与农业活动的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3]。知识型人才的缺乏使得农村地区人才断层的出现,也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阻碍,扩大城乡差距。

(三)政府扶持待加强

农业作为第一生产力一直是我国党和政府重点关注的方面,尽管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实现了对于农村地区多项帮扶优惠政策的出台,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占据总人口的大部分,农作物种植以及养殖业是农村人口最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这就导致已出台的政策依旧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实需求[4]。政府部门必须从农村发展实际入手,具有针对性地加大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推行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优惠规章制度,将发展方向定为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村经济稳步持续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农村经济高效发展

作为农业大国,土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但是许多农业地区并不将土地问题作为关注重点,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土地沙化、板结、肥力下降等问题。不仅如此,部分农村地区以自然环境破坏为代价推进经济的短期发展,但是若想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高效可持续,就必须严格实施农村经济管理,大力整顿土地资源,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推动力,实现农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只有将农业经济管理放在关键位置才有可能帮助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以制度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5]。须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在实施农业经济管理时要重视因地制宜,保持管理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扫清经济发展障碍

我国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以及质量均低于城区,其主要阻碍因素就是农村地区交通的不便以及科技水平的落后,农业经济发展粗放,缺乏科学经济发展管理[6]。我国可向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借鉴,实施合理经济管理,加强农村经济改革和资源配置,以此扫清发展障碍,推进其向着现代化绿色发展方向高速前进。

三、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水平不高

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农业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方式、生产管理都朝着现代化不断发展,但是总体发展情况而言,大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化管理处于起步时期,管理方式落后于时代发展所需,部分偏远地区甚至极少使用现代化农业生产器械和方法,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严重落后,不仅无法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甚至给其带来严重阻碍。

(二)管理模式更新较慢

虽现代化管理模式已经开始推进和发展,但是传统管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传统人工管理的方式效率低下,不利于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因此,注重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深入推进势在必行[7]。但是在实际农业工作中,农业管理者意识较为滞后,直接导致经济管理模式不及时,且没有将先进设备和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发展,传统管理模式主导,农业生产的规划、管理、种植以及销售等环节都未因管理的实施而得到有效的效率提升,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起制约作用。

四、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农村经济发展也是如此,必须在秉承持续发展理念下进行经济活动,以此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健康,也唯有如此,农业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循环产业,在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获得经济效益。在传统生产方式中,环境保护这一任务被忽略,频繁且过量地使用化学药物,致使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空气均遭受严重污染,若想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就必须将保护环境作为主要任务之一,突破以往仅重视经济发展的思想束缚,在保护环境的意识下不断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二)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质量直接影响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若想实现农业健康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员素质的提升,要求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农业管理知识和高超的农业管理技术,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8]。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要重视人员质量是否满足农业发展需求,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招收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员进行经济管理,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对现有人员加强培训,从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两大块实现人员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农业稳步发展。不仅管理人员,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也要纳入日程,通过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促进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在农业经济活动中的使用,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策略,我国以小农经济为主,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实际发展为基础,切不可将国外农场主式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套用,需做到发展理念与地区优势有效结合,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发展。不仅如此,农业设备以及专项资金的投入一定要跟上,帮助农产品深加工的实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形成农业品牌,进而获得品牌效益,提升农产品价值,实现完整农业链条的构建,让农民获得可观利益,提升农业工作者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语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代化不足,无法给社会提供充足经济动力,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农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方面有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必须认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农村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从加强环境保护、提升管理人员和农业人员素质、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经济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