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信息特征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

2019-12-09汤素娅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个人信息风险管理

■ 汤素娅(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在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超前性消费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普及。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互联网领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金融借贷平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但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发展过程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潜在的经营风险,而个人信息特征对于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个人信息特征的分析入手,分析其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然后针对当前的风险管理体制,提出相应的管理优化建议。

一、个人信息的分类和特征

个人信息,或称之为“公民个人信息”,它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个人信息早已有之,但是其真正具备商业价值,则要等到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之后。

(一)个人信息的分类

个人信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特殊产物,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应用。概括来看,个人信息包含原生性信息和再生性信息两个门类。

所谓原生性信息,就是用户的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以及婚配状况、经济收入、银行账号等等。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互联网企业快速地判断用户的基本情况,也是广大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实现消费金融贷款以及风险管控的前提。

所谓再生性信息,就是广大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习惯,不仅包括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浏览记录,同时也包含广大用户在互联网上的履约能力等等。这些再生性的信息不仅帮助广大互联网企业的营销提供了大数据支持,同时也给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提供了一定的风险管理依据。

(二)个人信息的特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各类消费场景都已经逐渐集中在网上,个人信息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而要想让消费金融信用的风险降低,就应该充分了解个人信息的特征。总体上来说,个人信息的特征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个人信息有着海量性的特点。根据艾瑞咨询的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网民的总数已经达到了8.2亿。庞大网民数量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海量的个人信息,也增加了审核难度。

第二,个人信息有着变动性的特点。个人信息不仅包含一些较为固定的原生性信息,同时也包含着大量的再生性的信息。原生性信息虽然是较为固定的,但是再生性的信息却有着流动强的特点。目前尽管大数据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要想根据变动的再生性信息来判断用户的实际情况,也是非常难的。

第三,个人信息有着多元性的特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不同人的消费需求也被充分激发出来,互联网上的个人信息出现了多元性的特点。个人信息的多元性能够推动互联网产品朝向多元化发展,但是也容易造成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险的管理压力。

第四,个人信息有着虚拟性的特点。尽管随着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我国在注册各类平台账号的过程,都有了实名制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用户个人信息的准确性。但是当前冒用他人账号、盗取他人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增加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潜在风险性。

二、个人信息特征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影响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消费金融一方面是人们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

2015年,我国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挂牌经营逐渐开放,很多网络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权威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开始崭露头角,但此时总体市场规模仅为6.8亿。而进入2015年之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总体规模高达2356亿元,2019年的上半年内,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整体规模已经高达6.3万亿元。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发展趋势,但是也面对着潜在的风险,这其中主要是个人信息特征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带来的管理风险。

(二)个人信息特征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所产生的风险影响

总体上来看,个人信息特征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信用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人信息的海量性特征,增加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风险管理难度。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不断提升,个人信息也呈现爆炸式的发展趋势。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要想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有效管控,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监管风险。

第二,个人信息的变动性特征,增加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风险管理的技术难度。判断用户的信用资质,除了要看其基本信息之外,还应该充分考察其履约能力。但是互联网用户的信息存在着快速变动的情况,所以要想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来判断个人的信用状况,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难度。

第三,个人信息的多元性特征,增加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风险管理不确定性。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人们的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也被激活,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在变化。很多金融平台无法适应需求变化,从而让自己的金融产品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之下。

第四,个人信息的虚拟性特征,增加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风险管理法律难度。当前,我国的网民数量不断提升,网民的个人信息被盗风险也在增加。很多黑客利用网民的信息,进行大肆互联网金融消费,这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风险管理来说增加了技术及法律上的难度。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也迎来了自己的高速增长期。但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互联网个人信息的特征,也给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诸多方面的挑战。充分正视当前的挑战,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是行业健康稳健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安全意识,加强筛查力度

当前,我国的网民数量激增,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潜在需求也被激发出来了。很多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为了实现快速发展,而忽视了对用户的筛查,从而造成了发展的盲目。要想改变这一情况,就需要平台摆脱盲目性的发展思维,加强对用户的筛查,从而降低后期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

(二)加强技术实力,实现精准画像

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变动性特征,让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风险管理的技术难度不断加大。而要想实现对这一现象的改变,就需要实现对用户的精准画像。广大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要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吸引更为专业的人才,提升自身的算力以及信息的跨平台收集能力,从而对用户的情况获得更为准确的把握。

(三)优化产品结构,降低潜在风险

在个人的消费需求不断被激发的时代,很多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推出了形形色色的产品,但却无法紧随个人的需求发展变化,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经营风险。针对于此,建议广大平台应该避免盲目追随潮流的心理,不断优化产品的结构,尤其是要推出一些普适性的产品,来降低产品的风险。

(四)加强鉴别力度,减少法律纠纷

面对当前很多不法分子盗取用户的信息,滥用消费金融的情况,建议广大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要不断加强消费金融的使用门槛,尤其是要加强个人信息和用户之间的鉴别力度,比如,可以采取人脸识别方式来确定信息的一致。借助于此,能够有效降低管理风险,减少法律纠纷。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也开始不断地走进市场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发展过程之中,也面对着形形色色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信息的特征所造成的。本文认为,广大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要想降低经营中的风险,就需要提升安全意识、加强技术实力、优化产品结构以及加强鉴别力度等。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给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个人信息风险管理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信用风险的诱发成因及对策思考
个人信息保护等6项通信行业标准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