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期间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2019-12-09李忠东
李忠东
预防登革热蚊媒传染病
据孟加拉国卫生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以来孟加拉国登革热患者已超过9万人,其中104人死亡。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一般发生在每年的5~11月,高峰期在7~9月。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感染登革病毒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隐性感染指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登革热以发热、皮疹、肌肉和骨关节剧烈酸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表现,病死率低。登革出血热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是东南亚地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登革热尚无经审批注册的疫苗上市,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法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登革热,也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英国巴斯大学今年3月发布消息说,该校研究人员正开发一种小型设备用于更早检测出登革病毒感染,以便能更高效治疗患者,避免病情恶化。该团队认为,更好地了解这类细胞被感染后的表现,能够找到更精确的方式来检测登革病毒。
在预防登革热方面,一是管理感染源。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治疗。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对可疑患者进行医学观察。患者应被隔离在有纱窗、纱门的病室内,隔离时间不少于5日。另外,要加强国境卫生检疫。二是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三是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抗病力。易感人群应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在流行期间可涂昆虫驱避剂,以防蚊虫叮咬。
预防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疫情
全球每年有多达6亿人发生食源性疾病,其中造成42万人死亡,包括5岁以下儿童1.25万人。尽管5岁以下儿童仅占全球人口的9%,但他们处于特高风险,占食源性疾病死亡的30%。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所患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强调“食源性疾病是一组重要的传染病和中毒性疾病”。
其中的“中毒性疾病”就是常说的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细菌性食物中毒,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主要由动物性食品引起,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临床表现为头晕、发热、恶心、腹泻等。二、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真菌是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一般的烹调方法,如加热处理,无法将其杀灭,人和动物食入被真菌污染的食品而发生中毒。由于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三、动物性食物中毒,由误食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而引起,如食用鲐鱼、河豚和鱼胆中毒等。四、植物性食物中毒,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最常见的有梅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能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银杏、苦杏仁、桐油等。五、化学性食物中毒,常有群体性,临床表现相同,在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如亚硝酸盐中毒的特征是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的紫绀,患者出现头痛,心悸,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紫绀等症状。六、其他急性食源性疾病,由易感个体摄入污染病原体的食物而感染的、潜伏期较短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它与食物中毒的特点不同,像甲肝和痢疾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过程,旋毛虫病潜伏期较长。
食源性疾病借助食物传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疫情在夏秋季之所以明显增多,是因为气温高、湿度大的外环境为病原微生物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而人员增多和集体聚餐增加了食源性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1995年,我国发现并报道了首例诺如病毒感染,此后各地先后发生多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今年3月,福建一学校31名学生出现腹泻、呕吐症状,被初步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7月,北京一小区107例诺如病毒感染患者集体暴发。5月,甘肃省一些地方幼儿园、小学出现了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呕吐、腹泻等病例。自10月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陆续进入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
诺如病毒感染力很强,大约只相当于百分之一滴飞沫的几十个病毒颗粒即可引起感染。它传播极快,容易导致局部区域大暴发。由于典型的诺如病毒感染症状是呕吐,又常在冬季暴发,因此也被称为“冬季呕吐病”。诺如病毒潜伏期通常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主,24小时内腹泻4~8次。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发烧、头痛、寒战和浑身肌肉酸痛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属于自限性疾病,不用打针吃药,2~3天即可自己痊愈,恢复后无后遗症。
诺如病毒感染与食物中毒引起的上吐下泻不同,要12~48小时后才会出现明显症状,而食物中毒常发生于家庭或集体用餐点,经常会同时出现一批病人,一般在进食后的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出现症状。和吃入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导致的急性肠胃炎也不一样,诺如病毒感染者的血常规不会显示炎症细胞上升。由感冒病毒引起的胃肠型感冒者会表现出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咽喉痛、流涕、咳嗽等,而诺如病毒感染则不会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诺如病毒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主要来自于被污染的贝类、蔬果和饮用水等。最主要的是通过牡蛎传播,因为诺如病毒通常栖息于牡蛎等贝类中,人生食或者处理不当就会被感染。诺如病毒传播途径以手—粪—口为主,食用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其次是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传染,包括直接接触呕吐物或排泄物,接触到患者呕吐时产生的飞沫。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是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要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