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体力活动行为的预测理论模型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整合
2019-12-09李科,许明
李 科 ,许 明
(1.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32;2.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
1. 问题的提出
近2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在总体上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但我国大学生体质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休闲时间大多用于看手机和上网等静坐行为,体力活动缺乏所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肥胖和超重的检出率、视力不良率持续增高,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学生体力活动水平愈来愈成为公共健康领域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目前,国内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一部分大学生几乎很少主动参与体力活动,也有部分大学生一直保持良好的体力活动水平,而大部分大学生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那么,这种体力活动参与个体差异性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干预,提高其体力活动水平?因此,本文拟从个体内部心理动因层面出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实际情况构建高职大学生休闲时间体力活动行为预测理论模型,为促进高职大学生体力活动提供更有效的理论基础。
2. 高职大学生休闲时间体力活动促进模型的理论基础
目前,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被应用于预测和解释体育锻炼行为的计划行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健康信念理论和阶段变化理论得到广泛的支持与应用,前期学者们大都是用一种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后意识到这些理论并不孤立存在,逐渐将两种或多种理论进行整合来探讨体育锻炼行为促进问题,这也是运动行为干预领域的研究趋势。
2.1 计划行为理论概述
计划行为理论(TPB)是Ajzen在后续研究中发现忽略了通过主观努力无法控制的因素,从而增加了“感知行为控制”变量衍生出来的运动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个体行为的初始因变量,行为意向又受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其中,态度是对执行行为的立场和评价,主观规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重要他人(如父母和同伴)的期望参与特定行为的倾向程度,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对参与行为的外部阻碍和内部困难[1]。
计划行为理论提出数年后被广泛运用于体育行为领域,有许多学者运用计划行为理论预测和解释某类人群的体力活动水平,如McEachan等人发现该理论在预测健康促进体力活动和饮食等方面更有效,解释行为方差分别为23.9%和21.2%[2];康茜发现行为意向是唯一直接影响青少年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因素,贡献率为8.9%[3]。纵观已有研究结果,还有很大一部分行为或行为意向方差没有被解释。由此,部分学者认为理论中的变量需要进一步细分,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行为意向与行为之间存在中介变量,如在研究模型中远端变量增加对意向与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的变量,如计划、动机等,以提升行为意向或者行为的方差解释率。
2.2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
自我决定理论(SDT)是关于人类行为的动机理论,将人对行为的调节分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或无动机,认为从外在动机转向内在动机是通过动机调节连续体实现的,这种动机调节连续体是指个体行为的无自我决定到自我决定的一个动态过程,调节形式包括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内摄调节和外部调节。根据连续体不同动机类别的性质和特点,自我决定理论把行为动机分为自主动机和控制动机,自主动机包括内部调节、整合调节、认同调节,控制动机则包括内摄调节和外部调节[4]。
自我决定理论还认为当外部环境需要满足个体的自主、能力和关系的需求,可促使个体外部动机内化形成自主动机,不能满足时则产生消极或逃避的控制动机。个体对于行为调节过程中,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能够满足个体心理需求引起的,调节形式越接近内部动机,其锻炼意向就越高,锻炼的时间就越长。如Ryan等[5]研究表明,自主性动机是激发个体参与和长时间坚持体育锻炼的主导因素。
3. 高职大学生休闲时间体力活动的预测理论模型的整合
3.1 理论整合的适用性
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在体力活动领域都能有效解释个体参与体力活动的行为意向及行为,后者则主要从外在鼓励或惩罚与动机来解释个体的行为,重点关注个人动机的类型和影响动机的外部环境因素。然而,两个理论在预测和解释行为的效应上也各有不足,计划行为理论不能解释产生行为的原始驱动力,自我决定理论则不能解释动机定向转化为意向和行为的具体过程。可见,整合这两个社会心理学理论具有互补性,这两种理论的整合早期由Deci和Vallerand提出,认为动机理论能为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的社会认知信念和期望起源提供解释,拥有自主动机定向的个体倾向于形成更好的体力活动行为态度和控制感,而态度和控制感是计划行为理论中决定行为意向的两个关键因素,也就是说计划行为理论中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变量与动机定向保持一致[6]。
图一 加入自主性动机、计划的TPB整合理论
本文研究对象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这个群体半脱离家长与学校的束缚,自主需求与个体行为关系非常密切,其坚持参与行为受外界刺激或强化的影响程度大大降低,这意味着大学生自主的体力活动动机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和健康促进干预措施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两个模型整合是以自主动机和信念认知系统的联系为基础,增加自主性动机作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的远端预测变量,行为意向为行为的近端变量,整合后既能辨别高职大学生参与体力活动的原始动力,又能探索高职大学生的信念认知系统。
3.2 高职大学生休闲时间体力活动的预测理论模型的因素结构
本文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初步构建预测理论模型(如图一),在这个模型中假设行为意向是对行为起直接导向作用,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中起中介作用,这个三个变量往往受到共同信念的影响,因此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同时,根据理论整合部分已论述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整合时,应以自主动机和信念认知系统的联系为基础,高职大学生休闲时间体力活动的自主性动机通过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计划行为理论的信念结构与体力活动意向和行为产生关系。此外,考虑到大学生对于校内课程和课外活动的自主支配权,为了提高计划行为理论对高职大学生体力活动行为的预测和解释,在行为意向和体力活动行为中增加计划变量。
4. 结语
本文根据体力活动行为理论整合的观点,归纳提出高职大学生体力活动行为预测理论模型,该模型包含动机、认知、行为、计划变量,具有7因素结构特征。理论模型既可考察高职大学生对于休闲时间参与体力活动的自主性动机,又可通过动机和社会认知变量的中介作用,促进高职大学生体力活动行为的动机序列过程,本研究后续将继续对此理论模型的因素结构和假设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