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个核资源与环境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诞生记

2019-12-09詹建英

国防科技工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东华理工大学重点

詹建英 / 文

2018年10月,科技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批准依托东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国在核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东华理工大学成功闯入“国家队”,掀开了该校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因“核”而生

风雨同舟62个春秋,伴随中国的核事业,东华理工大学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而核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同样是伴随着学校发展而不断成长。

为保障铀资源的可靠供给,国家于1956年建立了东华理工大学的前身太谷地质学校。学校自建校以来,以服务铀资源勘查与开发国家战略为己任,坚持走集成创新之路,逐步形成与发展了铀成矿理论与勘查方法、铀矿采冶方法与技术、核废物处置与环境治理等研究方向,致力于核资源与环境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述研究方向也成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

“作为中国核工业第一所大学,学校在核资源与环境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实验室也是因‘核’而生。”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实验室主任孙占学说。

“实验室的雏形,最初只是学院的一个应用研究中心,大概3~5个人,姑且称之为‘地学’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第一任主任、现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刘成东介绍说,实验室场地最初在抚州校区,没有大型精密设备,往往要到中科院、中国地质大学等科研院所,借助他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开展相关研究。

实验室成立之初,团队就树立了“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核军工文化精神。我国主要铀矿产地往往是偏远和艰苦的地方。实验室成员出野外,辛苦程度自不必说。他们去的地方通常都是戈壁深处,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生活用水都需从几十公里之外用水车运入。夏季温度高达摄氏43度以上,冬季摄氏零下20多度都是常态。实验室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只为国家核能事业贡献力量。也正因为有着这份担当,团队力量才一路发展壮大。

“核”心不变

20世纪90年代,学校开始筹建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自培育基地开始筹建之日起,实验室就一直围绕核开展工作。

2003年,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实验室购置了第一台大型专业设备——电子探针。自此,实验室大型专业设备实现了从无到有,并正式成立了核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

2004年,依托核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整合学校的相关资源,申报并获批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2005年,实验室“进阶”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此后,经过5年的建设与发展,2010年成功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实验室发展步伐从未停歇。2016年,学校开始着手准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历经列入省部会商议定事项和科技部年度计划、科技部领导来校考察、正式的省部协商、专家论证等多重环节。为了一举成功进入“国家队”,团队对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在整合研究团队、搭建组织构架、提升为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使申报过程真正成了一个提升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过程。在准备申报书时,仅2017年至2018年,就反复修改了十几稿。近140页的申报书,凝聚了团队的大量汗水与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了此次申报,校党委、校行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大力支持。该校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走访科技部、省政府汇报进展,到相关单位开展情况调研。为了使实验室面积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要求,时任校长的柳和生主动将自己的研究团队迁出国防科技楼,将团队实验场地让位于国家重点实验室。校领导亦是实验室主任的孙占学,多次带领团队成员前往有关单位学习取经,赴上级部门汇报实验室情况,请求支持。时任该校校长助理的林涛教授积极上下沟通,为申报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8年10月24日,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准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东华理工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队”,成为我国在该领域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消息传来,全校欢腾。十余载艰苦奋斗,矢志不移,终见回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功获批,有赖于全校上下通力配合,凝心聚力,凝结着所有关心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的企盼与心血,也再次彰显了“艰苦奋斗 为国奉献”的东华理工精神。

以“核”成事

“重点实验室的挂牌成立,可谓十年磨一剑,一剑露锋芒。”在实验室揭牌仪式上,东华理工大学校党委书记柳和生表示,核资源与环境一直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更是学校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发力点,实验室要在“世界坐标系”中定位发展,学校也将大力支持实验室建设,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快“行业领先、区域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大学建设,为服务国防军工行业和江西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根据协议,实验室五年建设运行期内,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每年为实验室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科技部将协助实验室建立对口交流合作关系,统筹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实验室科研能力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与此同时,江西省科技厅将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给予优先立项支持,并在实验室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培养和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如今,实验室已拥有固定成员68人,技术人员13人,配置了JXA-8100型电子探针、MAT-253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等一批国际先进精密仪器,实验仪器设备总资产超过8000万元。实验室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实行“项目负责人制”,聚集了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资源:29年磨一剑,研究项目填补多项国内空白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汤彬;留美归国学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焕文;多次荒漠遇险却依然坚守,主持设计建成了我国唯一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微生物铀矿地浸系统的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周义朋等都是团队成员。

实验室还从中国科学院引进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肖化云和“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温汉捷,形成了以国家级领军人才为学术带头人、一批海外留学归国博士等中青年为骨干、优秀青年博士为主体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今年实验室有9个博士引入的指标,目前已经签约15人,前来面试的已有八十余人。” 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潘家永介绍说,高层次人才蜂拥而至,为实验室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争取培养一名院士、打造一个大科学装置、获得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科技成果并予以转化,从而为核行业科技进步与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些都是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未来,针对国家与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实验室将立足江西,瞄准国际前沿,努力将实验室打造成为核资源与环境领域引领核行业和助推区域发展的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

猜你喜欢

东华理工大学重点
昆明理工大学
相同的“手” 不同的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共享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